武漢博物館
武漢博物館是以展示武漢地區歷史文化為主的地誌類綜合性博物館,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武漢市漢口區青年路373號,建築面積17834平方米,展示面積6000平方米。2008年5月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基本陳列包括地方史陳列《武漢古代歷史》、《武漢近現代歷史》[1]以及專題藝術陳列《歷代文物珍藏》、《古代陶瓷藝術》和《明清書畫藝術》。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中國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目錄
館史
武漢博物館的籌建始於1984年7月,1986年12月定名,設於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內,工作人員48人,在農講所辦公和舉辦陳列展覽。1994年8月10日市政府決定在青年路建新館,1998年成為市「九五計劃」重點項目,12月10日奠基。建設工程由新紀公司負責,2000年12月39日建成。2000年12月進行機構改革,職員實行聘用制,劉慶平任館長。館內下設辦公室、陳列部、保管部、總務部、保衛部、宣教部、經濟開發部等機構。2001年初正式與農講所、考古所分立。
基本陳列
基本陳列分為《武漢古代歷史陳列》、《武漢近現代歷史陳列》兩部分,是博物館展品的核心。《武漢古代歷史陳列》有兩個展廳。第一展廳較小,分為「序廳」、「江漢曙光」、「商風楚韻」幾部分,展示武漢地區的新石器時期到夏商周時代的文化,展牆帶有暗灰色石材紋飾。第二展廳面積較大,分「軍事要津」、「水陸雙城」、「九省通衢」三部分,展示秦始皇統一中國到1840年的歷史,牆面以木質裝飾為主。電腦動畫、三維設計在該陳列中得到了運用。設計者對場景復原進行了一定研究,比如「三國吳墓」是按考古發掘報告進行復原。墓葬結構、墓葬磚紋飾得到複製,發掘的文物置入其中,設立成一個封閉的獨立展區,還用抽濕機進行了防潮處理。《武漢古代歷史陳列》總面積達1400平方米,展出文物1000多件。重要的展品有:武昌放鷹台遺址[2]出土的生產生活用具,盤龍城遺址內外城及三座宮殿的模型,商周時期的獸面紋十字孔瓮、饕餮紋錐足鼎、青銅劍,三國吳墓復原、晉隋的青瓷、唐代的陶俑、宋元的陶瓷和金器,明弘治地藏菩薩鐵坐像、永樂雲龍紋石畫等。
《武漢近現代歷史陳列》為2009年新增,展現1848年林則徐武漢禁煙到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武漢的歷史。該系列分「江漢潮起」、「華中都會」、「浴火重生」三部分,展廳面積近1000平方米,文物500多件,歷史照片近千幅。「江漢潮起」主色調為冷灰色,展牆為仿石材質,展品有19世紀上半頁「蘇格蘭」造銑床、「民國元年」景泰藍蓋盒等。張之洞任總督期間武漢的軍事、文教方面的發展是重點展示內容。「華中都會」主色調為褐色,歐式裝飾,文物200多件,展示了武漢早期共產主義運動、國民革命軍北伐以及20世紀30年代市政建設和社會文化的變遷。20世紀30年代市政建設復原街景選取了武漢電信局、西式咖啡廳、老鳳祥銀樓、謙祥益綢布店等代表性內容,描繪出武漢當時的商業市政景觀。「浴火重生」採用暖色調,文物百餘件,反映了從抗日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歷史,
視頻
武漢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武漢博物館與武漢城市文化,中國社會科學網,2016-11-8
- ↑ 放鷹台遺址,博雅文化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