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同济医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同济医科大学”一般是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ST)是隶属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二级学院,是中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共建高等学校医学院之一[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前身为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3];1927年,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1950年,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定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与华中理工大学等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成立并挂牌。[4]
截至2017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7个院系所以及九所临床学院,拥有在校生近9000人(其中本科生4000余人,研究生3800余人,留学生790余人),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设有13个本科专业。
快速导航:词条图册知乎精选
中文名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外文名称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ST
现任校长 :陈建国
主要院系 :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
类别 :公立大学
校训 :团结、严谨、求实、奋进
简称 :同济医学院、TJMU
国家重点学科 :9个(截至2017年2月)
创办时间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硕士点 :10个(一级学科)
展开:概况知乎精选最新
目录: 1历史沿革: 建校背景: 曲折发展: 改革兴盛: 2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师资力量: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学术期刊: 4医疗机构: 直属附属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 5文化传统: 校庆日: 校训: 校歌: 6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7知名校友: 8词条图册
目录
1历史沿革
建校背景 同济医学院大门
1891年,德国海军随舰医生埃里希·宝隆来到上海,他看到上海流行霍乱、伤寒、疟疾等疾病,并且缺医少药,就决定离开海军来上海开设诊所。1900
年前后,由埃里希·宝隆创办的“同济医院”正式挂牌,这所医院就是后来武汉同济医院的前身。医院的医师大多是“德医公会”成员,他们白天忙于经营
自己的诊所,只有傍晚到医院看门诊、动手术。埃里希·宝隆医生看到医院里的医疗力量不足,计划在院内设立一所德文医学堂,招收中国学生,以培养施
诊医生。这个计划得到德国驻沪总领事以及德国政府高等教育司的支持。
1906年,他们设立了一个支持医学堂开办的基金会,得到了德国“促进德国与外国思想交流的科佩尔基金会”的协助,筹集到一批医科书刊及新式的外科手
术电动器械等物品。
同济德文医学堂
1907年6月医学堂开学前,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在上海不仅号召德国商人捐款,而且要求德国洋行向中国商人募捐。同时,费舍尔还要求中国官方的资助和
支持,克纳佩利用在中德两国募来的捐款,成立了“为中国人办的德国医学堂基金会”。当时规定,捐款金额较多者可成为医学堂董事会董事。
医学堂建立时定名为上海德文医学堂,并成立了董事会负责学校的管理。董事会由18人组成,主要成员有:三个德医公会元老:宝隆、福沙伯(第二任校
长)、福尔克尔;三名德国商人:莱姆克、米歇劳和赖纳;两名中国绅商:朱葆三(沪军都督府财政部长及上海商务会会长,大买办)、虞洽卿(荷兰银行
买办);总领事馆的副领事弗赖海尔·冯·吕特等。埃里希·宝隆医生被正式推选为董事会总监督(董事长)兼学堂首任总理(校长),负责学堂的管理。
曲折发展
上海德文医学堂
1907年10月1日,医学堂举行了开学典礼。医学堂的校址设在同济医院对面的白克路(即上海凤阳路)。
同济德文医学堂 同济德文医学堂开学典礼《申报》1907年10月
1908年,“德文医学堂”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当时寓意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同济”二字从德语“Deutsch(德意志)”在上海话的谐音而来,意蕴合作共济。
1909年,宝隆博士因病于3月5日在上海逝世。上海德医公会元老福沙伯博士接任同济德文医学堂总监督兼总理。
同济医工学堂
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更名为“同济医工学堂”,设医、工和德文三科。由校董事会筹措办学经费,由福沙伯全面领导学堂。当年,医正科三
级学生张近枢、何理中、江逢治3人,按照德国大学医科考试规则参加学堂的第一次毕业考试,均顺利通过,如期毕业。他们是同济历史上的第一届毕业生。
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1917年2月,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不久对德宣战。3月17日,上海法租界以同济医工学堂是德国的产业,为防止德国人利用该校机械制造武器为由,当众宣
布解散学校,并限令师生当日离校。为此,社会各界联名致电教育部,请设法对同济学生作善后安排。教育部马上派人商议,把学校迁到吴淞镇,继续开学
上课。4月23日,教育部下令学堂改属华人私立学校,由华人董事会办学,直属教育部领导。同年12月,更名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同济医工大学
原同济大学医学院校门
1922年,学校正式迁往吴淞镇。根据《宝山县志》记载:1917年同济德文医学堂由华董接管,迁入吴淞中国公学。1918年,在教育部次长袁希涛主持下,由
教育部拨款,在吴淞购地150亩筹建校舍。1921年竣工后陆续迁入新校舍。
1924年5月20日,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因此,5月20日被定为校庆日。
国立同济大学
1927年8月,同济医工大学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原医、工两科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工学院。
1937年又先后增设了文、理等学院,从而成为了一所多学科的综合大学。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效仿美国的大学制度,以在每个省设立一所综合国立大学为目标。国立同济大学是民国建设国立大学期间最早建立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1927年),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的一批综合性大学(含医学院),国立同济大学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名牌大学之一。
1937年8月,淞沪会战,抗战爆发,美丽的同济校园在侵略者的轰炸中仅剩断壁残垣。为求“一张平静的书桌”,学校师生同舟共济,由上海西迁入大后方,经过三年流离、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浙、赣、桂、滇等地,直至1940年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师生们教学不辍,坚持文化抗战。
1946年7月,同济大学医学院迁回上海。同济大学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海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1948年8月,医学院细菌研究所登报招收研究生。
中南同济医学院
从1949年开始,为配合新中国教育资源统筹布局,同济大学历经多次院系调整,由一所文理医工法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变成一所以土木、建筑类专长的工科大学。
1950年2月,为了支援湘鄂粤桂豫赣六省(中南区)医疗卫生事业,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迁往湖北
武汉医学院大门
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第一届学生尚未毕业)合并,命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
1954年10月,由武汉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与汉口协和医院合并的武大、协和合作医院,成为中南同济医学院教学医院。后更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为武汉协和医院)。
1955年5月,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正式迁入武汉,并更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现为武汉同济医院)。
武汉医学院
1955年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同年,山东医学院卫生系学生及部分教师调整来汉与该院公共卫生学馆师生合并,建立了卫生系。
1956年,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1962年,经卫生部批准,武汉医学院在全国医学院校中第一批改为六年制。同年,在医学系增设了德语医学班,并在部分年级开设了德语普通班。
从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导致十年动乱,学校连续5年未招收学生。
1972年,增设药学系。
1978年,学校在卫生系基础上增设环境医学专业。从此,全院各学科恢复招收研究生。
1980年,医学系恢复德语医学班,学制为六年。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首批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建立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并开设三年制卫生管理专修课。
同济医科大学
原同济医科大学校门 1985年7月,武汉医学院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
1986年,成立法医系。
1987年2月,在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社会科学部。
1991年,成立妇幼卫生系,并被批准建立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2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挂牌学校。
1993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挂牌学校。同年成立预防医学系、环境医学系、卫生管理系、教育技术中心。
改革兴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 100周年院庆标志
2000年5月26日,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共同组建华中科技大学,直属教育部,实行四部一省共建的办学体制。
2000年6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成立并挂牌;建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委员会。
2006年9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医科管理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兼任委员会主任。同济医学院从此虚体化,华中科技大学校方整合同济医学院告一段落。
110周年院庆标志
2007年5月20日,同济医学院举行100周年院庆活动。
2010年,成为首批10所教育部、卫生部共建高等学校医学院(部,中心)之一。
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综合排名位列前10位。[4]
2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拥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护理学院、法医学系、生殖健康研究所以及11所临床学院;设有14个本科专业。
下属学院/系 专业设置 学制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
医学实验技术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
法医学系 法医学 5
护理学院 护理学 4
护理学(英语班) 5
药学院 药学 4
第一临床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临床医学(本硕博贯通培养)
临床医学 5
医学影像学 5
医学检验技术 4
口腔医学 5
第二临床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临床医学(本硕博贯通培养) 8
临床医学(中德实验班) 6
临床医学 5
中西医临床医学 5
儿科学
第三临床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 第四临床学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 / 第五临床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 / 第六临床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 / 第七临床学院(附属湖北肿瘤医院) / 第八临床学院(附属武汉普爱医院) / 第九临床学院(附属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教授660余人、副教授83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5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湖北省创新群体11个。[5]
双聘院士(2人):侯云德、周宏灏
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缪小平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带头人 外科学教学团队 陈孝平 医学免疫学教学团队 沈关心 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 王建枝 参考资料: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团队 入选时间 负责人 研究方向 所在单位 2006年 马丁 肿瘤转移分子机制及靶向阻遏 同济医院 2007年 王建枝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及其保护[9] 基础医学院 2009年 胡豫 常见重大疾病的生物靶向治疗 协和医院 2011年 宁琴 炎性损伤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与分子靶向干预 同济医院 2012年 邬堂春 环境与心肺健康损害的分子流行病学 公共卫生学院 2013年 陈建国 心境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 基础医学院 参考资料: 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 工作单位 姓名 入选批次(年度) 基础医学院 沈关心 1997 同济医院 陈孝平 1997 协和医院 孔维佳 1999 基础医学院 王建枝 2003 同济医院 马丁 2003 同济医院 罗小平 2007 协和医院 胡豫 2007 公共卫生学院 邬堂春 2009 同济医院 宁琴 2009 参考资料: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工作单位 姓名 入选批次(年度) 同济医院 龚建平 1997 基础医学院 王建枝 1999 协和医院 孔维佳 1999 协和医院 肖传国 1999 同济医院 马丁 2000 同济医院 罗小平 2001 基础医学院 李和 2002 同济医院 宁琴 2002 协和医院 黄士昂 2002 基础医学院 陈建国 2004 公卫学院 邬堂春 2005 同济医院 王伟 2007 同济医院 张旭 2007 协和医院 胡豫 2008 协和医院 施焕中 2009 同济医院 周剑峰 2010 同济医院 刘争 2013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拥有6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1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3个、湖北省重点学科5个。[5][10]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9个):生物物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血液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外科学(普外)、外科学(泌尿外)、妇产科学、麻醉学[10]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内科学(传染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学[10]
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5个):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外科学、妇产科学、麻醉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
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3个):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内科学[10]
湖北省重点学科(5个):基础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10]
学位点 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
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中药学、公共管理[11]、图书情报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
重点专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30个):妇科、病理科、专科护理专业、麻醉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新生儿、小儿消化、中医妇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胆胰外科、肝脏外科、胃肠外科、甲乳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医学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感染病科、康复医学科、小儿外科、过敏反应科、老年病科、器官移植科、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骨科、医学影像(核医学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检验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5个):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血液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骨科、胸外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中西医结合科、检验科、临床护理、普外科、神经内科、皮肤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病科、临床药学、整形外科、老年病科、急诊医学科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拥有3个国家教学团队、4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5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国家特色专业(4个):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预防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天然药物化学、临床输血检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药理学、妇产科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环境卫生学、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妇产科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儿科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外科学[16]
培养模式
临床专业学生实行两校区三阶段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主校区学习一
年,在同济校区基础医学院学习1年半,后期进入附属医院的临床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和临床医学专业中德班(六年制)学生在主校区学习2
年,在同济校区基础医学院学习2年,后期进入附属医院的临床学院学习。预防医学、药学、法医学、护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和公共事业
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在主校区学习一年后,进入同济校区相应学院学习。
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同济医院
截至202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2个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妇产科学国家临床研究中心、武汉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
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靶向治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肿瘤侵袭转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计委重点实验室(3个):器官移植卫计委重点实验室、呼吸系统疾病卫计委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7个):肿瘤侵袭转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物靶向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化学与资源评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药物靶点研究与药效学评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实验室(1个):避孕节育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环境卫生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获国家教学成果奖9项、国家科技奖20项;2001—2010年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12项(其中7项为第一完成单
位);2006—2010年获教育部科技奖获奖项目22项(其中17项为第一完成单位);2006—2010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19项。[5]
科技奖励
2001—2010年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 年份 等级 奖种名称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所在单位 2001 二等 科技进步奖 人工建立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恢复截瘫后膀胱功能 肖传国 协和医院 2002 二等 技术发明奖 牛黄体外制备技术 蔡红娇 同济医院 2003 二等 科技进步奖 肝外科手术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陈孝平 同济医院 2004 二等 科技进步奖 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第五完成单位) 廖玉华 协和医院 2005 二等 科技进步奖 三维超声成像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第二完成单位) 王新房 协和医院 2006 二等 科技进步奖 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研究及推广 张旭 同济医院 2007 二等 科技进步奖 脑出血后脑损伤机制的研究与临床治疗新策略的应用(第二完成单位) 张苏明 同济医院 2009 二等 科技进步奖 创伤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易患机制与诊治措施(第二完成单位) 白祥军 同济医院 2010 二等 自然科学奖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机制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 王建枝 基础医学院 2010 二等 科技进步奖 宫颈癌发病生物学特征研究及早期防治措施的建立与应用 马丁 同济医院 2011 二等 科技进步奖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规范化治疗 施焕中 协和医院 2011 二等 科技进步奖 卵巢癌进展机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与应用(第二完成单位) 马丁 同济医院 参考资料: 2006—2010年教育部科技奖获奖项目 年份 等级 奖种名称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所在单位 2006 二等 科技进步奖 重症急性胰腺炎系统化救治方案的细化研究 王春友 协和医院 2006 二等 科技进步奖 病人自控镇痛(PCA)应用于临床镇痛治疗研究(第三完成单位) 姚尚龙 协和医院 2006 二等 科技进步奖 21世纪初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发展趋势和防治策略研究(第七完成单位) 余毅震 公卫学院 2007 一等 自然科学奖 恶性肿瘤耐药机制研究及其靶向逆转 马丁 同济医院 2007 一等 科技进步奖 一氧化氮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第二完成单位) 张珍祥 同济医院 2007 二等 自然科学奖 食管癌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研究 徐顺清 协和医院 2007 二等 科技进步奖 基因多态性在体外循环并发症中的作用 张诗海 协和医院 2007 二等 科技进步奖 水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预警研究 周宜开 公卫学院 2007 二等 科技进步奖 矽尘接触工人健康危害的队列研究 陈卫红 公卫学院 2008 一等 自然科学奖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机制及其对神经元生存命运的影响 王建枝 基础医学院 2008 二等 科技进步奖 肿瘤分子影像诊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张永学 协和医院 2008 二等 科技进步奖 眩晕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孔维佳 协和医院 2008 二等 科技进步奖 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 张旭 同济医院 2009 一等 自然科学奖 细胞周期调控对CNS损伤后胶质疤痕形成和神经元损伤影响的研究 王伟 同济医院 2009 二等 自然科学奖 痕量环境致癌物暴露监测与控制 吕斌 公卫学院 2009 二等 自然科学奖 fgl2凝血酶原酶在重型肝炎和微循环障碍疾病中的作用及其靶向干预 宁琴 同济医院 2009 二等 自然科学奖 宫颈癌HPV致癌蛋白调控机理研究 马丁 同济医院 2009 二等 科技进步奖 肝胆胰外科几种新手术技术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研究 陈孝平 同济医院 2010 一等 自然科学奖 CYP表氧化酶与其代谢物EETs改善内皮功能与促进恶性肿瘤表型转化 汪道文 同济医院 2010 一等 科技进步奖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及临床研究(第三完成单位) 徐永健 同济医院 2011 一等 自然科学奖 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第二完成单位) 周剑锋 同济医院 2011 二等 自然科学奖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健康危害及其毒作用机制研究 王爱国 公共卫生学院
参考资料:
2006—2010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项目 年份 等级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所在单位 2006 二等 高血压中免疫介导血管重塑的发病机理及其标记物研究 廖玉华 协和医院 2006 三等 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救治方案的系统化和细化研究 王春友 协和医院 2006 三等 肝细胞肝癌病人门静脉癌栓的治疗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陈孝平 同济医院 2007 一等 妇科肿瘤耐药机制研究及靶向逆转 马丁 同济医院 2007 二等 内耳免疫及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龚树生 协和医院 2007 三等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 朱桂金 同济医院 2007 三等 初级感觉的突触前、后调节机制 陈建国 基础医学院 2008 一等 眩晕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孔维佳 协和医院 2008 二等 蛋白激酶在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王建枝 基础医学院 2008 三等 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 张旭 同济医院 2008 三等 肿瘤预警生物标志物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徐顺清 公共卫生学院 2009 一等 宫颈癌发病分子机制及靶向防治策略研究 马丁 同济医院 2009 三等 fgl2凝血酶原酶分子在重型肝炎和微循环障碍疾病中的作用及其靶向干预 宁琴 同济医院 2009 卫生管理奖 中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及其路径研究 方鹏骞 医药管理学院 2010 二等 肿瘤分子影像诊断的实验与临床应用 张永学 协和医院 2010 三等 骨关节损伤与恶性肿瘤骨侵润的分子机制及生物修复 陈安民 同济医院 2010 三等 遗传代谢病高危筛查和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罗小平 同济医院 2010 三等 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与其代谢物EETs改善内皮功能与血管新生和促进肿瘤恶性表型的研究 汪道文 同济医院 2010 卫生管理奖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姚岚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参考资料:
论文发表 下属单位 2009年度 2008年度 SCI EI SCI EI 基础医学院 69 2 78 2 公共卫生学院 53 11 32 1 药学院 24 5 23 0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3 0 0 0 计划生育研究所 7 0 4 0 医学院其它 21 0 59 0 同济医院 208 0 281 5 协和医院 229 7 254 5 参考资料:
学术期刊
据2015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出版有《医学与社会》、《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英德文版)》等4份学术刊物。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社会》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医学与社会》主要刊登医学与人文社会交叉学科方面的文章,创刊于1988年,2006年7月开始由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承办。2008年6月,《医学与社会》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由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为中国唯一一本报道医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及研究方向,并适时兼顾国际间医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动态的学术刊物。该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Abstracts Journal,AJ)数据库及《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数据库等收录为源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1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中文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环境医学、法医学、药学和中医中药学等方面的论文。该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MEDLARS和DIALOG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系列18种分册收录和检索。[18]
4医疗机构
截至2017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拥有9所直属附属医院和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附属梨园医院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直属附属医院
协和医院外科楼夜景(2)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同济医院)
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武汉梨园医院)
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
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
7、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肿瘤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19]
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19]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附属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襄阳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荆州市中心医院)
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东莞医院(东莞光华医院)
4、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19]
5文化传统
校庆日 5月20日
——源于1924年5月20日,学校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
校训 团结、严谨、求实、奋进
校歌 原国立同济大学校歌
词:易韦斋 曲:肖友梅
好一片中华大地,
不振兴工艺,真可惜,真可惜!
同有耳目,同有手足,同有心思才力,不作工负了好教育。
勤劳、诚毅,提携我中华国民,
同舟共济,同舟共济,振兴工艺;
好一片中国大地,
不健康身体,真可惜,真可惜!
同有心腹,同有肌肉,同有起居饮食,不学医负了好教育。
慈受、仁义,扶持我中华国民,
同舟共济,同舟共济,健康身体!
好一片中华大地,
不格物穷理,真可惜,真可惜!
同有头脑,同有智慧,同有星辰空气,不学理负了好教育。
明彻、清晰,训练我中华国民,
同舟共济,同舟共济,格物穷理!
6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陈建国 院长 陈建国 党委副书记 邓静萍、胡华成、秦选斌、彭义香 副院长 刘继红、安锐、鲁友明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姓名 任职时间 备注 埃里希·宝隆 1907.6─1909.3 福沙伯 1909.3—1917.3 贝伦子 1912—1919 工学 沈恩孚 1917—1923 常务校董 贝伦子 1921—1927 工学 袁希涛 1923—1927 常务校董 阮尚介 1917.3—1927.3 张仲苏 1927.8—1929.3 张群 1929.3—1929.6 胡庶华 1929.6—1932.9 翁之龙 1932.9—1939.4 赵士卿 1939.4—1940.7 周均时 1940.7—1942.2 阮尚丞 1942—1944 徐诵明 1944.7—1946.6 杜公振 1945年—1951年 唐哲 1951年—1968年 殷传昭 1968年—1972年 革委会主任 熊运发 1972年—1974年 革委会主任 张泽生 1974年—1981年 革委会主任 裘法祖 1981年—1984年 吴在德 1984年—1992年 薛德麟 1992年—1997年 洪光祥 1997年—2000年 向继洲 2000年—2005年 田玉科 2005年—2006年 冯友梅 2006年—2012年 徐永健 2013年—2015年 参考资料:
7知名校友
梁伯强,1916年—1923年,医学教育家、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
金问淇,1919年—1920年,医预科国家一级教授,妇产科专家。
八位一级教授 八位一级教授 贝时璋,1919年—1921年,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赋京,1920年毕业,国家一级教授,病理学家。
谷镜汧,1922年毕业,国家一级教授,病理学家。
沈其震,1923年入医学院,医学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吕富华,1925年—1932年,药理学家,医学教育家。
陶桓乐,1935年毕业,国家一级教授,呼吸内科专家。
谢敏晋,1932年—1936年,微生物学家,生物制品学家。
裘法祖,1932年—1936年医预科,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忠弼,1936年起求学,执教于同济,病理学家,世人称之为同济活化石。
邵丙扬,1942年毕业,内科学家,首创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酒石酸梯钾三日疗法”。
过晋源,内科学家。
钱信忠,医学院肄业,原卫生部部长。
吴孟超,1949年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旻,1950年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应天,1954年毕业,首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陆道培,1955年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1955年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再英,1957年毕业,《内科学》、《诊断学》主编。
桂希恩,1960年毕业,传染病专家,贝利·马丁奖章获得者。
韦加宁,1961年毕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周宏灏,1962年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
殷大奎,1964年毕业,原卫生部副部长。
戴宗晴,1965年起师从裘法祖,全国劳模,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何界生,1969年毕业,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
王宝韫,1939年—1958年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内科学家。
梁之彦,1941年起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生理化学家。
同济五歌
同济五歌 童第周,1941年—1943年执教同济,实验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奠基者之一。
荣独山,1946年—1949年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放射学奠基人之一。
姚永政,1947年创建同济寄生虫学馆,国家一级教授,寄生虫病专家,“姚氏钉螺”发现者。
杨述祖,1946年起创建同济病理学馆,国家一级教授,病理学家。
李宝实,1947年—1955年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耳鼻喉专家。
于光元,1948年起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
张涤生,1949年—1955年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整形外科专家。
屠开元,1947年—1955年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医学教育家,骨科学和创伤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蔡宏道,1949年起执教同济,临床检验学家、环境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学家。
8词条图册 同济医院同济医院 协和医院外科楼夜景协和医院外科楼夜景 参考资料: 1. 学院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引用日期2018-02-25] 2. 同济百年历史沿革:复员上海迎接解放
东方网 2007-04-14 [引用日期2019-12-15] 3. 学校简介
同济大学 [引用日期2019-12-15] 4. 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出炉 这三家医院居前列
-中新网 [引用日期2019-12-19] 5. 学院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引用日期2020-08-05] 6.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类2019年本科招生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学生工作处_官方微信公众号 2019-06-25 [引用日期2020-08-09] 7. 组织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引用日期2018-02-25] 8. 我校国家级教学团队一览表
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 [引用日期2015-11-21] 9.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探索
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处 [引用日期2020-12-14] 10. 同济医学院重点学科概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引用日期2018-02-25] 11.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017-06-15 [引用日期2020-07-16] 12.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武汉协和医院 [引用日期2015-11-22] 13. 教育部批准发布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九)
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5-11-26] 14. 教育部批准发布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六)
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5-11-26] 15. 教育部批准发布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十)
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5-11-26] 16. 我校2007-2010年度获批的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览表
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 [引用日期2015-11-21] 17. 杂志简介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引用日期2015-11-21] 18. 期刊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网 [引用日期2015-11-21] 19. 附属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引用日期2018-02-25] 词条标签: 组织机构 教育部隶属高校(60801) 学校 医院
视频
武汉:5台人工肺抵达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参考来源
- ↑ “同济医科大学”一般是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1-10-2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共建高等学校医学院之一,百度知道 - zhidao.baidu.com/q...- 2020-8-16
-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前身为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知乎 - zhuanlan.zhihu.com/p...- 2019-11-16
- ↑ 200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成立并挂牌,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