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武滿徹日本作曲家。1930年10月8日生於東京。師從清瀨保二學習音樂。19歲前後與作曲家湯淺讓二和鋼琴家圜田高弘等組成藝術家社團 「實驗工房」 ,並開始作曲 。1957 年創作《弦樂追思曲》,別有新趣,影響較大。60年代作有由17件弦樂器演奏的《地平線上的多里亞》、琵琶、尺八和樂隊演奏的《十一月的階梯》、鋼琴和樂隊演奏的《星群》等,逐漸蜚聲國際樂壇。70年代後的作品有《鳥兒飛落到星狀的院庭》等9首管弦樂曲,雅樂曲《秋庭樂·一具》 ,弦樂四重奏《僅有的路》,以及不少電影音樂和室內樂作品。

武滿徹

人物經歷

武滿徹1930年生於東京,一個月後隨家人移居中國大連,後又返回日本。年幼時因為被徵兵而沒有接受完整的教育,他在軍中對西方古典音樂開始發生興趣。日本戰敗後他為美軍工作,這又使他有機會聆聽古典音樂。他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而幾乎全靠自學作曲。1951年創建「實驗工房」。

成名歷程

20世紀50年代末,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訪問日本,當時NHK電台選擇了一些日本作品播放給他聽,工作人員由於失誤,把原本不在計劃之內的武滿徹的弦樂《安魂曲》播了出來,斯特拉文斯基聽見後堅持要聽完全曲,並認為這是一首傑出的作品,更把武滿徹請去一起用餐。自此,武滿徹開始成為日本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作品風格

他的創作個性鮮明,音樂語言新穎獨特,在日本音調基礎上運用了西方現代音樂技法,具有時代新鮮感。武滿徹的音樂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例如具體音樂和電子音樂,德彪西梅西安的風格,爵士樂,以及音色音樂等,他也深受日本傳統音樂的影響,有部分作品使用了民族樂器。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慢速度的,充滿了東方哲學的韻味。他的創作以器樂曲為主,管弦樂作品效果相當獨特,也有一些作品涉及到電子音樂的技術,同時他也作有大量的電影配樂,著名的包括黑澤明的《》。

主要作品

入選的東方人

環球唱片在世紀之交策劃了一套系列,算是這個唱片界老大頭一次成規模地在主力品牌專注20世紀下半葉的新音樂。由於這些作曲家大多跨越了新世紀,所以這個系列就被命名為20至21,大部分錄音為重版發行。首批十多張專輯中囊括了二十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音樂大師,譬如盧恰諾·貝里奧皮埃爾·布列茲菲利普·格拉斯阿沃·帕特梅西安利蓋蒂、諾諾......在這些大師中,直到2005年為止,入選的東方人是日本作曲家武滿徹和韓國女作曲家陳銀淑。因為這個系列還在繼續發行,是否會有更多的東方作曲家入選,就不得而知了。

推出專輯

20/21系列陸續推出五張武滿徹專輯,可惜作曲家本人沒有能跨越新世紀,1996年去世,但他早已奠定了自己在二十世紀下半叶音樂史上的地位。這五張武滿徹專輯分別是:

秋庭歌一具》(In an autumn garden)

我聽到水的夢幻》(I hear the water dreaming)

微光的斜紋》(Twill by Twilight)

雨打庭院》(Garden Rain)

群鳥飛臨五角園》(A Flock Descends into the Pentagonal Garden)。

作品風格

秋庭歌一具》是作曲家為日本傳統樂器寫作的作品,《水的夢幻》則全是西洋樂器和樂隊,風格接近印象派,風格更妥協一些,聽過人較多,作曲家瞿小松聽過《水的夢幻》專輯後,認為武滿徹不過是拿日本琵琶、尺八這類民族樂器來包裝,核心還是法國的印象派。這個評價似乎有失偏頗,因為他只聽到了武滿徹印象派的一面。而這張專輯中的作品倒是更接近瞿小松自己在新民樂運動中的實驗,用民間樂器和民間音樂技法,來寫作現代音樂作品。

並非學院派

武滿徹並非是學院派出身。說起來,這位作曲家曾在中國度過八年時光,1930-38,生下來不久就被父親帶到中國。八歲回日本讀書。1944年,日本戰敗前夕,連十四歲的武滿徹也被徵召入伍,他在軍中第一次接觸到西方音樂,那是一張老唱片,錄的是一首法國歌曲。戰後,武滿徹在美軍基地打雜,通過美軍的廣播網,聽到大量西方音樂。16歲時,武滿徹下決心從事作曲,儘管此前,他的專業音樂訓練是空白。這位二十世紀東方的音樂大師幾乎是自學成才的。

追隨德彪西與梅西安

武滿徹開始作曲的時候,追隨的是德彪西梅西安,早期作品就顯示出貫穿作曲家一生的特點,對音高音色的敏感,旋律模式總是緩緩浮現在半音化的背景上。五十年代,先鋒派是最時髦的,武滿徹也曾嘗試電子音樂和很激進的作曲手法,譬如用兩個表演者,反覆誦讀日語中的「愛情」單詞,還去錄下水的流動聲,可稱譚盾的先驅了。六十年代其作品的特色就是分離,聽起來支離破碎,有點像點彩畫法,大量用到撥奏,這點在七十年代的作品中還留下明顯痕跡。

部分歸功於斯特拉文斯基

武滿徹成名於世界樂壇,部分歸功於斯特拉文斯基,後者聽了他的《弦樂安魂曲》後,宣稱這是一部傑作。六十年代,武滿徹開始與凱奇合作。凱奇音樂技法中的那種不確定性是否影響到了武滿徹呢?也不盡然。早在五十年代末,武滿徹還沒有接觸到凱奇音樂時,就已經將偶然性引入音樂。想比起音樂技法,更重要的是凱奇那一代美國作曲家們對東方傳統音樂的崇拜態度,對武滿徹起到關鍵影響。作曲家於1988年回憶說,在我作曲早期,總掙扎着避免日本音樂的影響,以為那才是音樂現代化的道路。而在和約翰·凱奇交往後,我轉而意識到自身傳統的價值。

東西方因素衝突對立的結果

武滿徹的音樂就是東西方因素衝突對立的結果。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是無法完全融合的,必然有着重重的矛盾衝突。武滿徹的音樂價值,正是來源於這種衝突和緊張。

1966年,武滿徹第一首為純粹為日本傳統樂器作的音樂會作品《》問世,由日本兩位音樂家,一個尺八(橫山勝也)、一個琵琶(鶴田錦史),在西方廣為演出,大大提高了日本現代音樂在西方的地位,武滿徹從此也被視為東方現代音樂家中的代表。

經過多年的掙扎,武滿徹一直沒有找到令他滿意的出路。直到他遠離日本,在歐洲定居,有了距離之後,他才清楚意識到他的音樂一輩子也無法擺脫日本文化的影響。作曲家陳其鋼也表達過類似的意思,音樂家、特別是作曲家,是無法逃脫本民族的思維方式和母語的,這既是他的限制,同時也是他的依靠。武滿徹也是如此,人們發現,即使在他最激進的作品也沒有擺脫東方音樂的特點,沒有西方式的邏輯發展,一切都是靜態的,緩慢地循環。

秋苑

專輯《秋庭歌一具》中最重要的作品,當屬標題所示的《秋苑》(In an autumn garden)。它在日文原文中,被稱為「秋庭歌一具」。《秋庭歌一具》在武滿徹的所有作品中占有一個特殊位置,這是為傳統的日本雅樂樂團而作的,日本雅樂最早傳自中國唐朝,也是當今保留唐樂最完整的音樂形式。

唐樂特色

一千年來,雅樂一直是日本的宮廷音樂。韓國宮廷也保留了唐朝音樂的一些特色。唐樂在中原失傳,今天我們要了解唐樂,只得去韓國和日本。這的確是很值得玩味的文化現象。日本雅樂的樂器包括尺八、笙、簫、十三弦古箏、鼓、鑼。武滿徹的《秋庭歌一具》力求忠實雅樂的本真風貌,可以說是武滿徹最日本化的一首作品。雅樂本真的風貌靠樂器音色的組合來傳達,武滿徹說:我並不想控制音朝某個固定方向運動,我只是釋放它們,讓它們自己運動起來。《秋庭歌一具》營造的就是一個靜態的畫面,肅殺悲涼。

目錄

獲獎記錄

日本電影學院獎

▪ 1996-03-23 第19屆 最佳電影配樂 寫樂的感官世界 [1]

▪ 1990-02-23 第13屆 最佳電影配樂 利休、黑之雨

▪ 1987-02-19 第10屆 最佳電影配樂 槍之權三 (提名)

▪ 1986-02-20 第9屆 最佳電影配樂 亂 (獲獎)

▪ 1979-04-07 第2屆 最佳電影配樂 愛之亡靈 (獲獎)

▪ 1978-04-06 第1屆 最佳電影配樂 盲女阿鈴 (提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