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郡
建置沿革
漢代
漢高帝五年(前202年),改黔中郡置武陵郡[1],治所在索縣(今湖南省常德市東斷港頭鄉城址村,一說治義陵縣,今漵浦縣南馬田坪鄉梁家坡村西北)。轄境約當今湖南省沅江流域以以西,貴州省東部,湖北省長陽、五峰、鶴峰、來鳳等縣,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各族自治縣地。
武陵郡屬荊州刺史部。西漢後期,武陵郡領十三縣:索、孱陵、臨沅、沅陵、鐔成、無陽、遷陵、辰陽、酉陽、義陵、佷山、零陽、充。王莽時,改武陵郡為建平郡,東漢初復為武陵郡。
東漢時,武陵郡移治臨沅縣(今湖南省常德市西),省義陵縣,佷山縣改屬南郡。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50年),析置沅南縣。漢順帝陽嘉三年(134年),改索縣為漢壽縣。其後轄境逐漸減縮。
六朝
三國時期,武陵郡屬吳。吳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分武陵郡之零陽、漊中、充、臨澧、澧陽等縣立天門郡。
晉武帝太康中,武陵郡領十一縣:臨沅、龍陽、漢壽、沅陵、黚陽、酉陽、辰陽、鐔城、沅南、遷陵、舞陽。東晉時,省鐔城縣。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分荊州立郢州,武陵郡改屬郢州。陳文帝天嘉元年(560年),分荊州之天門、義陽、南平,郢州之武陵四郡,置武州,治武陵,以武州刺史領武陵太守。
隋唐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滅陳,廢武陵郡,並臨沅縣、沅南縣和漢壽縣置武陵縣,其地屬朗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朗州為武陵郡。武陵郡領二縣:武陵、龍陽。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平蕭銑,改武陵郡為朗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朗州為武陵郡。武陵郡領二縣:武陵、龍陽。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武陵郡為朗州。
武陵蠻
人口
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武陵郡有34177戶,185758口。
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武陵郡有46672戶,250913口。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武陵郡有14000戶。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武陵郡有5090戶,37555口。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武陵郡有3416戶。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武陵郡有9306戶,43716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