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母亲的遗物(陆爱萍)

母亲的遗物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母亲的遗物》中国当代作家陆爱萍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母亲的遗物

2007年11月20日,母亲因脑溢血送入医院进行了开颅手术,在家由我们姐弟几个相互照看,母亲最终因病情恶化与2008年2月28日驾鹤西去。

我们怀着悲痛欲绝的心情安葬了母亲,雪还没有化去,天空又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仿佛在为母亲送行,前来吊唁的人们失声痛哭,邻居们诉说着母亲去世了,一位小孩的母亲哭着说,是你为我摔断胳膊的孩子接骨,到医院照顾孤寡老人,在戈壁滩赶着毛驴车放羊,看到一位中暑的年轻人,送医抢救的事情,人们深深哀悼为失去这样一位好人而惋惜,追悼会上,光明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在念悼词时失声痛哭,原来母亲自1961年支边工作中多次荣立先进生产者,她在大田班工作时,为了让职工们能吃上时鲜蔬菜,三天三夜在菜园里浇水,衣服裤子全部湿透了,坚持劳作在一线,受到了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

追悼会结束后,我才知道母亲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她在菜园、果园、棉花地、戈壁沙漠辛勤劳作,为团场建设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收拾母亲的遗物时,我看见她捻线的陀螺,防线的小摇车映入我的眼帘,她用勤劳的双手捻出了一大包纳鞋底的线,她无私帮助农民工做布鞋,把军垦人乐于助人的作风传承下去。回忆母亲的一生点点滴滴在心头。

1960年父母从遥远的江苏苏州支边来到新疆,分配到米泉工作,她和职工们开荒造田,挖管沟,修防渗墙,开挖土地,种植农作物,在工作两年后,调到130团园林队工作,那时团场物资匮乏,父母住的是地窝子,睡的是红柳床,吃的是野菜、窝窝头、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母亲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得人们称赞。

1965年,母亲在园林队种菜班工作,她和13名女职工职工,用铁锨、坎土曼,开挖土地,用耙子搂平土地,点上菜种,西红柿、豆角、,由于大家齐心协力的劳作,职工们在食堂里吃上了各式各样的新鲜蔬菜。

1971年连里要办养猪场,职工们都不愿意干饲养养猪的工作,母亲就自告奋勇报名参加养猪工作,开始饲养的是小猪仔,十分难养,母亲就在露天地支上一口大锅,为小猪煮饲料,炎炎夏日,烧柴火的烟十分呛人,等喂好猪仔后已经下午两点了,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吃完饭又奔赴工作岗位,领导看我母亲太辛苦了,就让我们一家就搬到了养猪场,那里的条件艰苦,我们住的是土块房子,住在砖块上垒木板的床上,吃着定量供给的玉米面,上课离学校远,上晚自习走夜路十分害怕,我小小年纪就要为家里挑水,肩膀压肿了,歪歪斜斜回到家桶里的水就剩半桶了,住在养猪场干啥都不方便,我们只有克服困难,每当猪产仔时父母就住在猪圈里几天几夜不回家,经过1年的艰苦劳作职工们吃到了农家猪肉,都伸出大拇指点赞。 母亲干一行爱一行,把一生献给了团场,她常说革命工作不分好坏,那里艰苦那里去,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越是艰难越要迎难而上,母亲把热爱兵团,扎根团场,融入到内心深处。[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