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比什凯克

比什凯克(基里尔字母:Бишкек,柯尔克孜文阿拉伯字母:بىشكەك),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亦是该国的政治、经济、交通、科教及文化中心比什凯克是吉尔吉斯族人自古以来对该市的称呼,其吉尔吉斯语的意思是“搅拌马奶的棒子”。

比什凯克

2016年11月15日,比什凯克市与武汉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比什凯克 外文名称 吉尔吉斯语(西里尔字母):Бишкек;Bishkek
别   名 伏龙芝,吉尔吉斯语Фрунзе 所属地区 中亚
电话区号 00996-312 邮政区码 720001
地理位置 吉尔吉斯山北麓的楚河谷地中心 面   积 127平方公里
人   口 102.26万(2018年11月) [1] 著名景点 阿拉亚卡国家公园、米哈伊尔·伏龙芝的纪念雕像、邓小平大街
机   场 马纳斯国际机场 友好城市 中国银川、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斯
地   标 米哈伊尔·伏龙芝的纪念雕像 时   区 UTC+6

地名沿革

比什凯克是吉尔吉斯族人自古以来对该市的称呼,其吉尔吉斯语的意思是“搅拌马奶的棒子”。

1878年俄国人将该地称为必茨伯克(俄语:Пишпек),1926年吉尔吉斯加入苏联,成为其中一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比什凯克亦成为此加盟共和国首府,为纪念在吉尔吉斯出生的苏联和吉尔吉斯共产党军事家米哈伊尔·伏龙芝,当地政府将比什凯克改称为伏龙芝(俄语:Фрунзе)。

随着吉尔吉斯于1991年脱离苏联独立,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于同年2月7日恢复比什凯克的地名。

历史

比什凯克是中亚地区的古代重镇,是古代丝绸之路其中一条经过天山山脉,贯通西域和中亚草原的要道所经的驿站。

1825年,乌兹别克族人与浩罕族人在该处建立泥造的堡垒。后来在1862年沙俄吞并浩罕地区,将泥堡大肆破坏,再将该地区发展为俄国的军事要塞。

现代的比什凯克市由俄罗斯人于1877年在这里建立军事设施开始,俄罗斯人认为这里土地肥沃,适合农耕,故大力鼓励俄罗斯农民到当时称作“必茨伯克”的比什凯克务农。1950年代起,大量重工业投资投入到当时称作“伏龙芝”的比什凯克,但大型重工业随着苏联的瓦解而停滞和萎缩下来。 自吉尔吉斯斯坦在1991年起成为独立国家,比什凯克恢复其原名,该市的经济发展迅速。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允许美国战机使用该市的马纳斯国际机场(Manas International Airport),作为美国对伊拉克及阿富汗作战的空军基地。

人口

比什凯克市是一个开放型城市。1995年,在该市创建了自由经济区。2002年,比什凯克市工业产值89.030亿索姆,农业产值3.389亿索姆。全国的主要教育、科研机构都集中在比什凯克市。1999—2000学年,在28所高等学校中有学生7.91万名,有教师4594名,其中,博士226名,副博士1341名。比什凯克市有114所普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0.43万名、教师5570名:全市有32家医院(9680张病床)。 全市有22个大型图书馆(藏书720.8万册)。有7座剧院、10个电影院和11个博物馆。

政治

比什凯克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有如下权力机构:总统办公厅、政府、最高会议、共和国法院和检察院以及被视为“第四权力”的大型媒体:《吉尔吉斯斯坦言论报》、《自由之山报》和《比什凯克晚报》等报刊编辑部和广播电视编辑部。

在比什凯克市设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土耳其、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和白俄罗斯等10几个外国使馆。该市有一条长3.5公里、宽约25米的著名的邓小平大街。在大街东端起始处,矗立着高两米、雕刻有邓小平头像的纪念碑。

比什凯克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它通过9条公路干线和1条铁路支线同国内各州和周边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联结起来。比什凯克市有3个火车站、两个长途汽车站和中亚最大的飞机场之一--马纳斯机场。

地理

比什·凯克市坐落在共豁和国北部吉尔吉斯阿拉套山山麓,楚河盆吩地中央。城市占地1.27万公顷,海拔750米,大陆性气候,夏季干燥炎热,7月最高气温有时达到40℃以上,冬季平均气温为-7℃,全年平均气温不超过10℃。1月平均气温-6℃,7月平均气温26℃。 全年降水量400毫米,该市阳光充足,平均一年当中有322个晴天,日照将近2590个小时。城区多风。城市处于多震地带。阿拉——阿尔恰河、阿拉米丁河和楚河大渠穿城而过。1979年发现了几处水温39℃的矿泉。城市四周有1200公顷森林。城市居民中,吉尔吉斯人和俄罗斯人共占80%左右,其余为乌克兰人、鞑靼人、维吾尔人、乌兹别克人等。 比什凯克市是中亚地区一个重要工业城市,电力、机械、仪器、电器制造是工业主导部门。

城市面积11.57万公顷。下设4个区,即五一区、列宁区、十月区和斯维尔德洛夫区。还有一个名叫“乔一阿雷克”的镇和一个名叫“奥尔托一萨伊”的村。

历史沿革

根据2000年以来吉尔吉斯中国历史学家的发现,吉尔吉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前201年。现时有关吉尔吉斯人最早的记录是《史记》,当时吉尔吉斯人被称为“鬲昆”或“隔昆”(马、冯,2000,142页)。《汉书‧匈奴传》下记载:坚昆分布在丁令以西、乌孙以东、乌揭以北,“东去单于庭七千里,南去车师五千里”(马、冯,2000,143页)。吉尔吉斯人的始祖相信源自突厥人的后裔,他们当时住在今日的蒙古国。后来,有部分部落迁徙至今日西伯利亚南部,并从6世纪至8世纪于叶尼塞河沿岸定居,成为突厥汗国的一份子。在蒙古帝国崛起之前,他们一直扩张,版图直达今日的图瓦共和国。12世纪,耶律大石利用辽朝在西北地区的良好民望,在此及新疆建立西辽。是时,伊斯兰文化传入,并成为当地的主流宗教。他们大多数都是信奉逊尼派的哈奈菲派系。13世纪,蒙古帝国兴起,他们开始南迁,并于15世纪至16世纪期间,他们来到今日吉尔吉斯的国境。 18世纪,今日的吉尔吉斯地区分别是准噶尔蒙古(北部)及浩罕汗国(南部)的势力范围。到康熙帝平定准噶尔蒙古之后,浩罕向大清帝国称臣,整个地区都进入了清朝的势力范围内。19世纪20年代,浩罕势力扩张,整个吉尔吉斯地区都成为了浩罕汗国的一部分(马、冯,2000,154-155页)。1854年,沙俄著手入侵浩罕汗国,并透过各种外交手段逼使清廷承认中亚地区各藩属的独立地位。1876年,浩罕亡国,整个吉尔吉斯地区都落入了沙俄的手里(马、冯,2000,157-159页)。沙俄的统治,引发不少反抗,但亦有不少人决定离开现居地,迁入帕米尔高原及阿富汗;但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清廷对国内回民的压逼,使陕甘宁地区的回民北迁至今日楚河沿岸,成为今日东干人的祖先。1916年沙俄对反抗运动的镇压,使不少吉尔吉斯人从中亚迁徙至当时新成立的中华民国。1918年,苏联成立。1924年,中亚地区实行民族划界,今日的吉尔吉斯建立起喀拉吉尔吉斯自治州,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份子。在沙俄时期,今日的吉尔吉斯人被称为“喀拉吉尔吉斯”,而“吉尔吉斯”这名称却是今日哈萨克斯坦人的称呼(马、冯,2000,143页)。1925年正名为吉尔吉斯自治州,到1926年又再升格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立,成为苏联的联邦成员。

2000年2月20日与3月12日举行了两轮议会选举。欧洲安全合作组织声称这次选举违背了自由与公平的原则,因此是无效的。对反对派候选人以及反对党不利的颇受质疑的司法程序限制了选民的可选择性。同时,国家操控的媒体只报道官方支持的候选人。政府官员对支持反对派的独立媒体机构施加压力。之后举行的总统大选同样也被认为充斥着违规操作而被国际观察机构宣布是不自由与不公平的。

2005年2月27日及3月13日举行了国会选举。欧安组织认为虽然这次选举仍然没有达到自由公平的标准,但是与2000年那次相比有了一定进步,特别是在这次使用了不可擦的墨水、透明的选票箱以及提供选举观察机构比较好的配合。 断断续续的针对议会第二轮选举中的舞弊行为的示威活动在2005年3月演变为自南部各省发起的要求政府辞职的游行示威。3月24日,15000名支持反对派的示威者聚集在比什凯克要求总统以及他的政府辞职。在示威者与警察的冲突中有人受伤,并且发生大规模的哄抢。最终示威者占领了总统官邸,总统阿卡耶夫先逃到哈萨克斯坦,最后到达莫斯科。起初他拒绝辞职并宣称这是一场政变,但是最终他在4月4日辞职。

经济

比什凯克流通吉尔吉斯斯坦的货币,索姆。索姆的币值有规律的浮动,但到2009年9月为止,对美元的平均汇率为43索姆兑1美元。比什凯克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出产大量的水果、蔬菜和家畜,在偏远地区并行着实物交易的制度。比什凯克的大街通常布满了卖农产品的商人,整条街犹如一个大市场。在市中心的主要地段具有更加城市化的景观,如银行、商铺、市场和购物商场。最受欢迎的是当下流行的工匠制作的手工艺品;包括雕塑、雕刻品、油画以及以自然岩石为材料的雕塑。

工业发展

该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2000年,其产值为4.459亿索姆)、轻工业(5.766亿索姆)、食品工业(18.773亿索姆)、电力工业(9.966亿索姆)。2000年,这些工业部门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截至2001年1月1日,全市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性行业方面登记注册的企业、组织总共20867个(其中8916个正在运作)。这些企业、组织按所有制类型划分为:1219个属于国家所有制(其中841个正在运作),291个属于公共所有制(其中2个正在运作),19357个属于私人所有制(其中7864个正在运作)。比什凯克的工业生产形势同全国一样经历了一个滑坡萧条和恢复增长的“V”字形过程。1991-1995年,比什凯克的工业生产下降了3/4,而从1996年起,工业生产停IL滑坡,开始呈现增长趋势。同1995年相比,1996年工业生产增长了3%。

交通枢纽

首都机场——玛纳斯国际机场,是以吉尔吉斯民族英雄玛那兹命名。该机场亦被美军征用为空军基地,称为玛那兹空军基地(ManasAirBase)。(该基地有一个非官方别名为简治空军基地GanciAirBase,以纪念在911事件中殉职的纽约市消防队长彼得·J·简治)

集体运输——比什凯克常见的公共交通工具有巴士、无轨电车、苏式小巴(其营运方式接近公共小巴)和的士。另外,市内有行驶固定路线的有轨电车。比什凯克没有地铁,但现正考虑兴建轻铁系统。

比什凯克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直达莫斯科、伊尔库茨克、塔什干、贾拉拉巴德、塞米巴拉金斯克、雷巴奇耶等城市。航空运输发展迅速,连接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基辅、塔什干、阿拉木图等50多个城市。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首都同各州首府和区中心都通长途汽车,市内有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私人小车等,城市交通很方便。

文化机构

比什凯克市内文化机构林立。1987年就有图书馆258座,藏书共3550万册,其中大型图书馆有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和少年图书馆。全市有文化宫和俱乐部18座,电影院16座,此外还有博物馆、剧院、体育宫等文体设施。博物馆有共和国历史博物馆、造型艺术馆等。剧院有国家模范歌剧芭蕾舞剧院、国家模范话剧院、俄罗斯话剧院、木偶剧院和马戏剧场以及音乐馆等,这些建筑门前一般都有广场、花圃、雕塑、喷泉,构成一幅幅城市风景画。

旅游

比什凯克市有着自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商人通商时留下的遗迹,在宗教遗址方面,有早于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富古希腊色彩的佛教,及至公元6世纪在区内流行的景教。在人文景观方面,13世纪至18世纪期间的部族汗国和19世纪开始渗入的俄罗斯文化的痕迹处处皆是。当中著名的景点包

画廊

吉尔吉斯人崇尚绘画艺术,特别是对马有着特殊的情感,许多绘画题材都是以为素材创作的。进入21世纪以来,该国的绘画已经步入市场,许多名家的作品在比什凯克画廊都能寻到。

华商

位于中亚地理核心的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人来说,一直在遥远的地方披着神秘的面纱。对于很多中国人它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词,无法给予其过多的描述和想象。不过,21世纪以来,如果你漫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街头,已不难发现华商们的身影。当地人已经开始习惯这些华商,因为他们随时都可能光顾华商经营的中国商品城,在那里随心所欲挑选到各式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从比什凯克市中心的胜利广场向北,步行几分钟便可看到一栋四层小楼,“中国国英商品城”便坐落于此。这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城始建于上个世纪末,由于那时当地的商贸习俗还保留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经营模式,令国英商城有了生存、发展乃至繁荣兴盛的空间。

在“国英”经营的摊主大多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华商,出售的商品主要是电器、服装鞋帽、五金百货、食品甚或厨房用品。现今,随着当地经营大环境的好转和当地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英商品城的客流量每天都保持在千人以上,利润亦较刚开业时有所上升。 来自青海的马先生2000年来到比什凯克,2005年开始在国英商品城“练摊”,经营厨房用品。由于他的货品价格相对便宜,质量较为可靠,如今在当地已有了一些固定客户,利润亦稳定在20%左右。马先生的全家2010年起已定居于此,据他讲,除了语言尚需进一步学习外,其他方面都能适应。 比什凯克已有万名左右沪的华侨华人,其中大部分是在1991年之后来到当地的。如今,第一批来此淘金的中国商人很多已相当成功,生意越做越大,而中吉之间的商贸合作亦更加紧密。在这里,精明的中国商人不仅看到了吉尔吉斯的商机,更看到了坐拥吉国辐射其他中亚国家的灿烂商业前景。

除了国英商品城之外,比什凯克最大的商贸中心———多利多义市场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国摊主。而在城市的东端,一座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的中国商品中心一期工程已近竣工。 因轻工业基础薄弱,中亚5国八成以上的生活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均来自中国,而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与中国无直接通商口岸,货物要通过地处中亚中部的吉尔吉斯斯坦中转至周边国家,因此吉尔吉斯斯坦更成了华商的必争之地。

也许将来会有更多的华商进入比什凯克市,在这个被誉为“黄金漩涡”的中亚市场抢得先机。而就2010年以来的情况看,当地人对为他们带来丰富商品的中国商人的态度已越来越友善,这些因素将共同促使两国经贸往来更上层楼。

友好城市

银川市(缔结时间:2000年) 2017年12月12日,深圳与吉尔吉斯共和国比什凯克市结为友好城市。

相关视频

1、吉尔吉斯斯坦,到达首都比什凯克,吃特色烤串

2、比什凯克民众期待中吉合作更上新台阶

參考來源

  1.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概况 ,外交部,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