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
比基尼(Bikini,香港稱為「比堅尼」)又叫三點式游泳衣,是一種女子穿的泳衣,由遮蔽面積很小的褲衩和乳罩組成。[1]
比基尼發明於1946年 ,20世紀90年代全面進入中國。它被譽為「二十世紀世界服裝界最偉大的發明」。
目錄
起源發展
早在公元前1400多年,姑娘專用、由上下兩件內衣組成的「比基尼」就已經出現。在希臘墓穴或者當時的壁畫中能發現證據。[2]
1890年左右,歐洲游泳愛好者需在車輪上的更衣室換泳衣。女士們會將泳衣邊緣部分縫緊,以防衣服向上縮,露出她們的大腿。
1907年開始出現現代比基尼的雛形。當時澳大利亞游泳者安妮特·凱勒曼(Annette Kellerman)因穿了一件「大膽」的比基尼式泳裝,在波士頓海灘上被逮捕。
20世紀20年代,美國當時的公共管理措施有一項,禁止女性穿着超過膝蓋6英寸的泳衣。1922年,美國芝加哥,警察逮捕一名在公共場所穿泳衣的姑娘。美國當時實行泳裝禁令,除了游泳區,禁止婦女裸露身體。
20世紀40年代,當時的戰爭配給制刺激了泳衣的發展,美國政府命令生產商儘量減少紡織品的使用,導致姑娘們的衣服腹部赤裸。美國時裝店開始銷售泳裝。
1946年7月18日,法籍設計師路易斯·里爾德設計的比基尼通過胸罩護住乳房,背部除繩帶外幾乎全部裸露在外,三角褲衩的胯部儘量上提,最大幅度地露出了臀腿胯部。它結構簡單、小巧玲瓏,所用布料不到30英寸,揉成一團即可裝入一個火柴盒中。該泳裝選用的是印有報紙內容版塊的面料。因趕上原子彈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島上進行全球首次試爆,所以將該泳裝命名為比基尼,當時一位名叫米查爾·伯娜蒂尼的脫衣舞女在一家游泳池邊第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穿上比基尼。
20世紀50年代,比基尼被歐洲許多媒體指責為破壞了服裝設計的審美標準,不少國家政府出台了相關法令,嚴禁女子在公眾場合穿着比基尼。
20世紀60年代初,比基尼女郎出現在美國情色雜誌《花花公子》和《體育畫報》的封面上。1962年,正當比基尼被打入「冷宮」時,好萊塢影星瑪麗蓮·夢露身穿比基尼的電影畫面和藝術照片出現在了各類時尚雜誌上。於是,比基尼在時尚界的地位才有了真正的轉機。同年,瑞士演員烏蘇拉·安德絲在007系列電影《諾博士》中,身着自製白色比基尼從加勒比海湛藍海水中出水芙蓉的場面,成了比基尼歷史中的經典畫面。
1964年,設計師魯迪為發泄在高度工業化社會強壓下而無法釋放的情慾,設計了一款沒有胸罩的比基尼(Top-lesssuit)。同年,設計師寇爾推出了一款用漁網掩飾前胸和腰部的泳衣,特殊的材料象徵着設計者對自然與自由的追求。
1970—1980年,無結構式比基尼問世。 所謂無結構,就是除了下身以外幾乎什麼都沒有遮蓋。該比基尼的出現意味着不穿上衣游泳。
1992年,寇爾公司發現豐胸即將重新流行起來,所以立即開發出了一種可充氣的比基尼(TopSecret),這是一種胸罩內藏有微小充氣塞的比基尼,女人們穿上它時可以使胸部挺拔、豐滿。
1995年,隨着高科技材料進入時裝界,比基尼的設計也愈加豐富起來,結合復古的款式,出現了新華麗形象的比基尼,比如比基尼上綴有萊茵石等。
製作工藝
款式分類
比基尼的發展歷史上,出現過多種類型的比基尼,如沒有胸罩的比基尼(Top-lesssuit)、無結構式比基尼、充氣式比基尼等。
面料材質
初始款
1946年7月18日,路易斯·里爾德設計的比基尼選用的是印有報紙內容版塊的面料。
皮革款
某時尚品牌在2006春夏發布會上,推出數款古典的挖空式比基尼,運用了具有光澤感的皮革為面料,猶如潛水服一般。走在陽光下,感光度成倍增加。
太陽能款
2011年,美國某公司設計了一款可為MP3供電的太陽能比基尼,這種比基尼泳裝用一連串的導電線將1寸及4寸薄而柔韌的光伏薄膜條縫製而成,可供應5伏特的電壓,連接USB裝置,給手機或MP3播放器充電。
3D款
2012年8月21日,全球第一款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的比基尼泳衣上市銷售,它採用尼龍12作為製作材料,運用一種稱為「選擇性鐳射燒結(SLS)」的技術,用非常纖細的繩子連結起無數圓形薄片,進而織出泳衣的「布料」。設計師通過改變圓形薄片的大小、分布,以及連結方式,確保泳衣該牢固的地方牢固,該柔韌的地方柔韌。
文化特徵
適合人群
比基尼帶有鋼托並襯有海綿的上衣適合胸部較為平坦的女性穿用。而用料極少的兩片系帶式比較適合豐滿度合適的女性。無帶抹胸式則比較適合豐滿的女性。
穿着危害
2014年10月,美國紐約大學蘭貢醫療中心研究人員發現,隨着比基尼面料越用越少,皮膚癌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20世紀20年代,無論男女的泳裝都非常保守,只將身體約20%暴露在外。1946年,比基尼橫空出世並且面積逐漸「縮水」,讓女性約90%的皮膚暴露於有害的紫外光下。再加上人們將古銅色皮膚與「性感、年輕、健康、富有」聯繫在一起,一有機會就去曬日光浴,或是到美容院「美黑」,令罹患皮膚癌的人數大大增加。
穿着禁忌
2013年4月,阿聯酋七個酋長國之一的哈伊馬角酋長國宣布,禁止女性在公共海灘身着比基尼,違反者將被口頭警告或罰款。
2014年,意大利法律規定禁止醜女穿比基尼。5月,伊斯蘭國家科威特頒布法令,禁止遊客在游泳池、酒店、海灘等公共場合穿比基尼等裸露服裝,若遊客在科威特海灘穿着比基尼,並且露出乳溝,那將面臨監禁一年的處罰。
2015年,馬爾代夫宗教習俗及旅遊島相關規定:女士在馬累、呼魯馬累、威靈吉利等居民島活動時禁穿比基尼等游泳衣下海游泳。
文化內涵
比基尼已是柔美而自然的身體曲線的代名詞。20世紀60年代初,比基尼女郎出現在美國情色雜誌《花花公子》和《體育畫報》的封面上,給予了比基尼更多的合法性,比基尼逐漸成為美國流行文化的象徵。比基尼並不僅僅是一種服飾,更是一種人性自由與解放的象徵。它是20世紀現代主義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並且很快被後現代社會所接受。比基尼已成為表達後現代文化種種觀念的符號,展現出女性熱愛運動、關注時尚、崇尚健康的生活態度。
穿着搭配
必搭配件:薄紗上衣
顏色清淡、質地輕盈的薄紗上衣與比基尼搭配,既可隱約地顯露出性感的比基尼,又可以起到遮陽的效果。另外,視覺上的獨特搭配也可以讓女性成為沙灘上注目的焦點。
必搭配件:編織草帽
鏤空的草帽看起來清涼透爽,用來搭配任何款式和顏色的比基尼,都能增加其清涼係數,加上陽光照射時身上、臉上留下的斑駁影像,賦予女人靈動的美麗。如果覺得遮陽力不夠,可以用漂亮的絲巾包裹住草帽。
歷史價值
自從1946年比基尼泳衣發明以來,比基尼已經遠遠跳脫了游泳衣物的範疇,成為了眼球經濟的必備良品。二戰後,「新風貌」符合時代轉變的趨勢,再次在服裝上強調女性隆胸豐臀、腰肢纖細以及肩部柔和的曲線,轟動巴黎乃至整個西方世界。比基尼成為女權主義者倡導性解放運動的工具。比基尼因其性感、奪人眼球的特徵成為訴求者的發聲抗議利器。
比基尼的發展歷史反應了社會的變遷,也反映人們判斷好身材標準的變化。比基尼完美地展示了女人的身材,20世紀50年代女人崇尚豐滿的胸部、臀部和纖細的腰,20世紀80年代崇尚結實健康的身材,20世紀90年代追求高大纖細的模特身材。不過與20世紀60年代比基尼被視為女性解放標誌相比,如今比基尼似乎成為了另一種對女性的壓迫——節食、整容,越來越多的女性為此走上追求「完美身材」的道路。
社會影響
1965年,查理·謝用「美國美人節國際文化傳播機構」的名義,在華盛頓的美國專利及商標管理署,申請註冊了「比基尼小姐」、「世界比基尼小姐」、「國際比基尼小姐」、「環球比基尼小姐」等一系列賽事。
參考文獻
- ↑ 亞洲品牌小姐大賽的比基尼香艷魅惑個人圖書館
- ↑ 夏季游泳如何挑選泳衣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