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昇
畢昇
畢昇 ( 中國古代發明家) | |
---|---|
中國古代發明家 | |
出生 | 約970年 |
國籍 | 北宋 |
別名 | 畢升 |
職業 | 發明家 |
知名於 | 發明活字印刷術 |
知名作品 | 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之一) |
畢昇(約970年-1051)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宋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宋慶曆年間(1041—1048),他根據實踐經驗,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即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這一技術未及推廣,畢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事跡見於沈括的《夢溪筆談》。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複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是印刷技術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對後世印刷術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有着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與指南針、火藥、造紙術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縣發現畢昇墓碑。
目錄
人物生平
畢升(約970-1051),出生於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在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發明活字印刷術。畢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雕版印刷術"。
畢升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發明活字印刷術。其方法,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
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稱畢升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關於畢升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發明活字版的經過,除了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的記載外,還找不到第二個文獻資料。
沈括只說他是個布衣,籍貫及生平一點都沒有交代。所謂布衣,從字面理解就是沒有作過官的普通老百姓。關於畢升的職業,以前曾有人作過各種推猜,但最為可靠的說法,畢升應當是一個從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術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活字版的發明者。由於畢升在長期的雕版工作中,發現了雕版時最大缺點就是每印一本書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較長時間,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則可排印任何書籍,活字可以反覆使用。雖然製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後排印書籍則十分方便。正是在這種啟示下,畢升才發明了活字版。
從《夢溪筆談》中我們可以看到,畢升的活版印刷術不是空穴來風,是基於前人版印書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而《夢溪筆談》對於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對於後人的研究也是一筆重要的財富。
1990年在湖北英山草盤地五桂村畢家坳發現畢升墓碑。
== 主要成就 == 毕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 大贡献。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費力又耗料耗時,不僅存放不便,有錯字又不易更正。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簡單靈活,又方便輕巧。其製作程序為:先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統一的單字,用火燒硬,使其成為膠泥活字,然後把它們分類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備用幾個至幾十個,以備排版之需。排版時,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一個個從備用的木格里揀出來,排進框內,排滿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烤。等藥劑稍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待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時,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紙,加上一定壓力,就行了。印完後,再用火把藥劑烤化,輕輕一抖,膠泥活字便從鐵板上脫落下來,下次又可再用。
畢升的膠泥活字首先傳到朝鮮,稱為"陶活字"。唐代,刻板印刷在中國已非常盛行,並先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十五世紀,活字板傳到歐洲。公元1456年,德國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聖經》,這是歐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國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術經過德國而迅速傳到其他的十多個國家,促使文藝復興運動的到來。十六世紀,活字印刷術傳到非洲、美洲、俄國的莫斯科,十九世紀傳入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