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莢
毛葉莢 |
毛葉莢蒾(學名:Viburnum inopinatum Craib)是五福花科莢蒾屬的植物,分布於緬甸、泰國、老撾和越南北部。
生于山坡密林中,海拔700~1400米。
性味:辛,溫,腎經。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毛葉莢蒾
拉丁學名; Viburnum inopinatum Craib
二名法; Viburnum inopinatum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川續斷目
科; 五福花科
屬; 莢蒾屬
種; 毛葉莢蒾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葉下面、葉柄和花序均被由黃白色或黃褐色簇狀毛組成的絨毛。葉革質,橢圓狀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 (12~) 15~20 (~25) 厘米,寬 (4~) 5~10 (~11.5) 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至鈍形,全緣或有時頂端具少數牙齒,上面初時被黃褐色絨毛,後僅中脈有毛,下面被厚絨毛,並夾雜腺點,近基部中脈兩側有1至數枚大形凹腺,側脈5~6對,弧形,連同中上面略凹陷,下面明顯凸起,小脈下面凸起;葉柄長2~5厘米;托葉2,早落。復傘形式聚傘花序直徑12~15厘米,果時可達20厘米,總花梗粗壯,長 (1~) 1.5~2厘米,稀不存在,第一級輻射枝5~7條,長可達6.5厘米;萼筒倒圓錐形,長約0.7毫米,被長柔毛狀簇狀毛,萼齒極小,長約1/4毫米,卵狀三角形,頂鈍形;花冠百色或乳白色,輻狀,直徑約3.5毫米,蕾時圓形,無毛,裂片卵形,頂圓形,開展,長約1毫米,比筒略短;雄蕊生於花冠筒基部,長約5毫米,遠高出花冠,花絲絲狀,稍扁,在芽中摺疊,花葯寬橢圓形,長1毫米。果實紅色,卵圓形至橢圓形,長4~5毫米,直徑3~4毫米,頂端急尖,多少被黃褐色叉狀或簇狀毛;核扁,有2條背溝和3條腹溝。花不定期。
分布範圍
毛葉莢蒾產於廣西西南部和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分布於緬甸、泰國、老撾和越南北部。
生長環境
毛葉莢蒾主要生長于山坡密林中,海拔700~1400米處。
主要價值
毛葉莢蒾的葉可以作為藥用,主要用於風濕骨痛,風寒濕痹阻關節、風濕性關節炎。外用:適量搗敷。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毛葉莢蒾(學名:Viburnum inopinatum Craib)是五福花科莢蒾屬的植物,分布於緬甸、泰國、老撾和越南北部。生于山坡密林中,海拔700~1400米。性味:辛,溫,腎經[1]
參考文獻
- ↑ 毛葉莢蒾形態特徵105, 醫學百科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