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毛花猕猴桃(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

毛花猕猴桃(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别名毛桃、毛阳桃、毛冬瓜。毛花猕猴桃是一种珍奇的野生藤本植物,有果中之王及超级水果之称。毛花猕猴桃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据分析测定,每100克鲜果中含维生素C644.32—926.50毫克,相当于温州蜜柑的26倍多,为中华猕猴桃的1.5—9.3倍左右。毛花猕猴桃为藤本,老枝无毛,皮孔明显,幼枝密生银灰色柔毛。[1]

[]

目录

主要价值

毛花娇猴桃果实营养极为丰富,维生素的含量很高,比被称为“果中之王”的中华娇猴桃果实所含的维生素c高8-10倍,并含有15种氨基酸,其中6种是人体所必需氨基酸,5种是人体半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含量也比中华娇猴桃高,还含钙、镁、铁、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毛花娇猴桃干燥根为道地畲族药白山毛桃根,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是2005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首次收录的11种畲族习用药材之一。其适应症为胃癌、肝硬伴腹水慢性肝炎、白血病、肠癌、病气、脱肛子宫脱垂

形态特征

大型落叶藤本;小枝、叶柄、花序和萼片密被乳白色或淡污黄色直展的绒毛或交织压紧的绵毛;小枝往往在当年一再分枝,着花小枝长10-15厘米,直径4-7毫米,大枝可达40毫米以上;隔年枝大多或厚或薄地残存皮屑状的毛被,皮孔大小不等,茎皮常从皮孔的两端向两方裂开;髓白色,片层状。

叶软纸质,卵形至阔卵形,长8-16厘米,宽6-11 厘米,顶端短尖至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硬尖小齿,腹面草绿色,幼嫩时散被糙伏毛,成熟后很快秃净,仅余中脉和侧脉上有少数糙毛,背面粉绿色,密被乳白色或淡污黄色星状绒毛,侧脉7-8(-10)对,横脉发达,显著可见,网状小脉较疏,较难观察;叶柄短且粗,长1.5-3厘米,被与小枝上同样的毛。

聚伞花序简单,1-3花,被与小枝上根同但较蓬松的毛被,花序柄长5-10毫米,花柄长3-5毫米;苞片钻形,3-4毫米;花直径2-3厘米;萼片2-3片,淡绿色,瓢状阔卵形,长约9毫米,两面密被绒毛,外面毛被松而厚,内面毛被紧而薄;花瓣顶端和边缘橙黄色,中央和基部桃红色,倒卵形,长约14毫米,边缘常呈餐蚀状;雄蕊极多,可达240枚(♂花),花丝纤细,浅红色,长5-7毫米,花药黄色,长圆形,长约1毫米;子房球形,密被白色绒毛,花柱长3-4毫米。

果柱状卵珠形,长3.5-4.5厘米,直径2.5-3厘米,密被不脱落的乳白色绒毛,宿存萼片反折,果柄长达15毫米;种子纵径2毫米。花期5月上旬-6月上旬,果熟期11月。

近种区别

该种与绵毛猕猴桃A. fulvicomavar. lanata 和中华猕猴桃A. chinensis两种比较近缘。以叶形和毛被的厚薄等特征论,它与前一种近;以植株的体型和果实的大小及果皮上的毛被特征论,它与后一种近。有区别于两者的特征是毛被作乳白色,很厚很密,而且交织压紧;果实从幼果到成熟果都被有白色绒毛。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生于海拔250-1000米山地上的高草灌木丛或灌木丛林中。模式标本可能采自福建。

生长习性

阴坡的针、阔混交林和杂木林中土质肥沃内,有的生于阳坡水分充足的地方。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或山沟溪流旁,多攀缘在阔叶树上,枝蔓多集中分布于树冠上部。

繁殖方法

一般在月下句一月上句,即在萌芽前半月左右为宜,长江以南地区,冬季较为温暖,秋栽为好,有利于根系恢复和伤口愈合,缓苗期短,次春萌芽早,抽梢快,生长旺。

因猕猴桃属浅根性树种,根系扩展的面积比较大,故坑挖得不必太深,但应大些。栽前进行修根(剪去受伤、劈裂等残根)。栽种时要把苗木扶直、摆正,使根系舒展,一边将细碎表土埋盖根部,一边轻轻将苗木向上提动一下,使根系舒展,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用脚踩实,需注意不能让苗根接触底肥,否则会烧死苗木。同时,还要注意把苗木的接口露在地表以上(约5厘米左右),绝不可栽种过深或过浅。栽后,浇足水。约7天左右,再浇第2水,水渗下后封土盖地膜保湿、保温。

栽培技术

土壤 深翻改土及除草:新建果园每年秋季应结合施基肥从定植沟(穴)向外深翻,沟宽、深各50厘米左右,3年内全园通翻1遍。生长季节及时清除果园杂草,最好采用机械除草,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施肥 以有机肥(腐熟的厩肥沼渣肥、绿肥、饼肥、作物秸秆、堆沤肥、泥肥等)为主,配施合格的化肥,尽可能多施有机肥和复合肥,适当施用其他肥料。

施肥量: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秋冬季施基肥最为重要,盛产果园,一般每株施人有机肥30-50千克,再加过磷酸钙5千克、硫酸钾1千克,幼龄果园减少施肥。

基肥:新建果园结合深翻改土,每年在上年施肥沟穴的外围开沟施肥。全园深翻改土完后,改用撒施,将肥料均匀地撒于全园地面,浅翻15-20厘米。

追肥:生长季节花后至采收前30天,以磷、钾肥为主,分2-3次,可采用撒施和叶面喷施,幼园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撒施,树冠封行后全园撒施,浅翻10-15厘米。施肥后一般均应灌水。

浇水 灌水:保持果园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低于65%时(清晨叶片上不显潮湿)应及时灌水。一般萌芽期、花前、花后均应各灌1次小水,果实迅速膨大期视土壤墒情可灌水2-3次;果实缓慢生长期到成熟期需水相对较少。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状况可适当灌水采收前15天左右应停止灌水,越冬前应灌1次透水。采用水沟灌,隔行灌和滴灌、微喷等,不可大水漫灌。

排水:低洼易涝果园的四周应开挖深1米主排水沟,面积较大的果园要在园内开挖排水沟,并与四周主排水沟相连,雨水过多时能及时排出。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溃疡病褐斑病炭疽病、灰霉病等主要虫害有叶蝉、东方小薪甲蜷象及叶瞒等。

防治:使用矿物源、植物源和生物农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技术措施,综合控制病虫危害。尽量控制用药次数、有效防治病虫为害,

做到长治久安。选用高效生物制剂和低毒化学农药,并注意轮换用药,在达到防治目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用量,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剧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