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莨
毛茛 |
中文學名:毛茛 拉丁學名:Ranunculus japonicusThunb. 別稱:魚疔草、鴨腳板、野芹菜、山辣椒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屬:毛茛屬 |
毛茛(學名: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是毛茛科,毛茛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鬚根多數簇生。莖直立,高可達70厘米,葉片圓心形或五角形,基部心形或截形,中裂片倒卵狀楔形或寬卵圓形或菱形,兩面貼生柔毛,葉柄生開展柔毛。裂片披針形,有尖齒牙或再分裂;聚傘花序有多數花,疏散;花貼生柔毛;萼片橢圓形,生白柔毛;花瓣倒卵狀圓形,花托短小,無毛。聚合果近球形,瘦果扁平,4月至9月花果期。 [1]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鬚根多數簇生。莖直立,高30-70厘米,中空,有槽,具分枝,生開展或貼伏的柔毛。
基生葉多數;葉片圓心形或五角形,長及寬為3-10厘米,基部心形或截形,通常3深裂不達基部,中裂片倒卵狀楔形或寬卵圓形或菱形,3淺裂,邊緣有粗齒或缺刻,側裂片不等地2裂,兩面貼生柔毛,下面或幼時的毛較密;葉柄長達15厘米,生開展柔毛。下部葉與基生葉相似,漸向上葉柄變短,葉片較小,3深裂,裂片披針形,有尖齒牙或再分裂;最上部葉線形,全緣,無柄。
聚傘花序有多數花,疏散;花直徑1.5-2.2厘米;花梗長達8厘米,貼生柔毛;萼片橢圓形,長4-6毫米,生白柔毛;花瓣5,倒卵狀圓形,長6-11毫米,寬4-8毫米,基部有長約0.5毫米的爪,蜜槽鱗片長1-2毫米;花葯長約1.5毫米;花托短小,無毛。
聚合果近球形,直徑6-8毫米;瘦果扁平,長2-2.5毫米,上部最寬處與長近相等,約為厚的5倍以上,邊緣有寬約0.2毫米的棱,無毛,喙短直或外彎,長約0.5毫米。花果期4月至9月。
主要變種
1、興安毛茛(東北植物檢索表):與毛茛區別:葉片寬大,圓心形,深裂幾達基部,裂片倒卵狀菱形,表面貼生糙毛,背面密生白絹毛,葉柄粗長,生淡褐色糙毛,老後撕裂成纖維狀密集於莖基。在我國產黑龍江。生於林緣及草原濕地。蘇聯西伯利亞也有。
2、白山毛茛(變種):與毛茛的區別:植株較纖細矮小,葉裂片較窄,莖生葉少數,裂片呈線狀披針形,貼生粗毛;花部也較小。產吉林長白山。生海拔2400米左右的高山潮濕草原。
栽培技術
生長期管理進入生長期,需追肥1次,每畝施尿素12。追肥後澆1次透水,待水下滲後23天進行中耕鬆土,保持土壤疏鬆。生長期適當增加中耕次數,有利於改善毛茛根系生長環境,促根深扎。一般生長期要進行3次中耕,特別是乾旱時和下雨過後,進行中耕十分有效。生長期田間雜草會與毛莨爭奪養分、水分和空間等,會影響毛茛生長。要見草及時拔除。同時夏季洪澇多發,應注意防洪排澇。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肝;膽;心;胃經
【功能主治】退黃;定喘;截瘧;鎮痛;消翳。主主治黃疸;哮喘;瘧疾;偏頭痛;牙痛;鶴膝風;風濕關節痛;目生翳膜;瘰癧;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患處或穴位,使局部發赤起泡時取去;或煎水洗。
【注意】本品有毒,一般不作內服。皮膚有破損及過敏者禁用,孕婦慎用。
【侗藥】罵登鴉 Mal dinl kgal,罵鄧架(Mal dinl kgal),剎強盜(Sat gongc daol):全草主治餵瘧(瘧疾)《侗醫學》。
【怒藥】莫射(音譯):全草外搽治跌打損傷,瘧疾,瘡癬《怒江藥》。
【水藥】貓爪草:全草治牙痛,瘧疾《水族藥》。老虎腳跡,五虎草:全株、根用於黃疸,偏頭痛,胃痛,風濕關節炎,鶴膝風,癰腫惡瘡,牙痛《滇省志》。
【土家藥】小野棉花,起泡草,癢子藥:治療瘰癧,鶴膝風。
【朝藥】毛茛:全草治乳腺炎,急性腎炎,黃疸《圖朝藥》。
【彝藥】毛茛,葉補裸果,金毛蓮,紅毛蓮:全草主治感冒頭痛,咳嗽,風濕關節痛,慢性血吸蟲病,風濕性關節痛,關節扭傷,胃病《彝植藥續》。
附方
1. 胃痛:
新鮮毛莨洗淨,搗爛加紅糖少許,調勻,置於有凹陷的橡皮瓶塞(如青黴素瓶塞)內,倒翻貼在胃俞、腎俞2穴(或配加盲門、梁丘、阿是穴),約5分鐘,局部有蟻行感時即棄去。如發生水泡,不要刺破(可自行吸收),偶有感染可用消炎藥外敷。
2. 翼狀韻肉:
毛莨搗碎呈豆粒大小,敷手腕部撓動脈寸關尺的寸部,左眼敷右手,右眼敷左手,雙眼敷雙手,至起水泡止,然後挑破水泡,外敷消炎藥膏預防感染。
3. 急性黃疸:
毛莨全草洗淨搗爛,敷於手臂三角肌下,8~12小時起水泡,用針刺破,流出黃水後,用紗布包好。
4. 淋巴結結核:
鮮毛莨根搗爛,視結核大小而敷上藥,每次約敷15分鐘,或以患者自覺有灼痛感為度,將敷藥取下。
5. 風火牙痛:
毛莨鮮品適量,搗爛放於患牙對側的耳尖部,10分鐘左右取下。
6. 滅蛆:
毛茛2.5~5公斤,搗爛,放入糞坑(為1個糞坑用量)。
注意事項
本品不能內服。如誤食可致口腔灼熱,隨後腫脹,咀嚼困難,劇烈腹瀉,脈搏緩慢,呼吸困難,瞳孔散大,嚴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早期可用0.2%高錳酸鉀溶液洗胃,服蛋清及活性炭,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腹劇痛時可用阿托品等對症治療。皮膚及粘膜誤用或過量,可用清水、硼酸或鞣酸溶液洗滌。酸鉀亦可;導瀉,飲稀醋酸、糖水及淡鹽水或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對症治療:有痙攣則用解痙劑;有休克則嗅氨水,保溫,針刺"人中"、"合谷"穴位及注射苯甲酸鈉咖啡因或尼可剎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