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足鵟
毛足鵟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Buteo lagopus 目/科/屬 鷹形/鷹/鵟 遷徏狀態 冬候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53-61cm/600-1660g |
別名:毛腳鵟,雌雄相似。虹膜褐色。嘴灰黑色、蠟膜黃色。腳黃色、毛足。
西伯利亞亞種menzbieri
- 雄鳥
- 頭及體下米白色,頭、頸有褐色細縱紋,黑褐色眼後線。
- 喉至上胸佈滿咖啡色縱紋,腹及脛羽為橫斑。翼下覆羽淡褐色,有暗色細斑。
- 體背咖啡色,有淡色羽緣,翼尖及後緣黑色。尾羽白、有約3條黑色橫帶,末端較寬。
- 雌鳥似雄鳥,但喉至上胸咖啡色縱紋少而稀疏,尾羽通常只有1條黑寬橫帶。
- 亞成鳥似雌鳥,但喉至上胸咖啡色縱紋稀少,脛羽斑紋少。體背褐色較濃,淡色羽緣較顯著。翼下覆羽較白,後緣黑色較淡,尾羽末端黑橫帶模糊。
堪察加亞種kamtschatkensis 羽色較亞伯利亞亞種黑,色澤對比較強。
- 雄鳥頰、喉至上胸較多黑色。
- 飛行時,翼寬長,初級飛羽基部有顯著白色翼窗。尾羽基部白色。翼下黑色腕斑顯著。翼後緣及翼尖黑色,指叉5枚。尾羽末端有黑色橫帶。盤旋時,雙翼上揚。尾羽張開呈扇形。覓食時會低空定點懸停。
目錄
棲地&習性
基本上在苔原,主要是無樹地區,雖然也有樹木繁茂的苔原,甚至極北端針葉林地區。
常會在開闊空曠地上空巡弋。
主食小型哺乳動物通常構成獵物的80%或更多。繁殖範圍中主要是田鼠和旅鼠,冬季主食田鼠。
繁殖
通常在5月至6月間築巢,偶爾在4月下旬或7月上旬築巢。築巢於有利位置,通常高高在懸崖,岩石露頭。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
鳴聲
大多遠離繁殖地保持沉默。靠近巢穴的警報聲響亮,發出刺耳的尖叫聲。
外觀相似性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B. l. lagopus (Pontoppidan, 1763) – 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E到R Ob和R Yenisey地的北歐亞大陸;冬季主要在C歐洲E到C亞洲。
- B. l. menzbieri Dementiev, 1951 – R Ob和R Yenisey的NE Asia E;從東亞C到中國和日本的冬季。
- B. l. kamtschatkensis Dementiev, 1931 – 鄂霍次克海,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的海岸;大概是俄羅斯東南部,東北中國以及日本的冬季。
- B. l. sanctijohannis (J. F. Gmelin, 1788) – 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在加拿大南部和美國大部分地區。[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rough legged,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