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穎
毛穎 |
毛穎,男,1967年8月出生,漢族,籍貫江蘇海門,在職研究生學歷,醫學博士學位,主任醫師、教授,1992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擅長腦部疾病的微創化和個體化治療,尤其腦血管病,腦腫瘤以及顱底病變等。2017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
出生日期----1967年8月
出生地點----江蘇海門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醫療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臨床職稱----主任醫師
畢業院校----上海醫科大學
履歷
1992年7月,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醫學專業英文班,分配至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師從周良輔教授。
1997年-1998年,赴美國University of Michigan神經外科進行腦缺血病理生理機制研究。
1998年,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學習顱底外科。
2005年,赴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神經外科學習(1999年獲博士學位,2000年晉升為副教授,2001年評為碩士生導師,2003年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教授。2004年被復旦大學破格聘為博士生導師)。
歷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復旦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副所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等職務。
2020年7月,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
任免
2019年5月,擬任市管高校副職。
2020年7月14日上午,華山醫院舉行幹部大會,宣布毛穎任華山醫院院長。
社會職務
上海市醫藥衛生青聯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授課教授。上海市神經外科臨床醫學中心領導小組成員,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中青年委員,上海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中國腦血管外科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美國Neurosurgery雜誌、《中國臨床神經科學雜誌》、《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中華小兒外科雜誌》、《臨床神經外科醫學》、《中國腦血管病雜誌》、《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國外醫學神經外科分冊》、《國外醫學腦血管病分冊》等編委、《中華神經外科雜誌》、《中華外科雜誌》等特約審稿人。
主要成就
科研項目
基於轉錄組學的低級別膠質瘤缺氧微環境的研究
B7H3在膠質瘤惡性進展中的作用機制及臨床轉化研究
負性共刺激分子"B7-H4"在腦膠質瘤幹細胞免疫逃逸中的機理研究
毛穎 |
放療對B7-H1+腦腫瘤幹細胞的影響及其功能學研究
中樞神經系統海綿狀血管瘤血管形成的細胞與分子機制。
項目成果
其領銜的項目《外科術式改變腦血流的基礎與臨床創新》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項目團隊圍繞具有高致殘率和病死率的兩大腦血管疾病——難治性腦動脈瘤和煙霧病,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個體化設計的腦血管重建手術,不斷革新該技術並解決了一系列臨床問題。1.首次採用腦血管重建術式治療難治性動脈瘤,建立一套個體化腦血流重建新方法。經查新,診療水平達國際領先:(1)項目組在1979年國際同期報道腦血管搭橋技術治療巨型大腦中動脈動脈瘤,在1981年利用相同技術首次成功治療巨大頸內動脈動脈瘤,實現從「不可治」到「可治」的首次突破;(2)發現術後血流灌注程度不同是造成療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項目組提出兩項針對性的診療策略,即「診斷分型」和「術式創新」,使術後神經功能障礙率下降至4%,優於國外同期報道的10-16%,完成了從「可治」到「治癒」的再次突破;(3)開辦中國首個國家級腦血管重建學習班,培養了32個省市、200家醫院神經外科的大批技術骨幹,並獲得國際認可。2.創建多途徑複合的腦血管重建術式,提高煙霧病遠期療效。經查新,達國際先進水平:煙霧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閉塞性腦血管病,患者反覆發生腦缺血梗死或腦出血。中國屬高發地區,社會危害很大。(1)創建煙霧病腦血管搭橋手術新模式,變「單根頸外動脈搭橋」為「多套顱外血管複合搭橋」,首創「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吻合結合腦-硬腦膜-肌肉血管融合新術式」(EDMS),經過6年的前瞻性大樣本臨床研究證實療效明確;(2)搭建圍手術期神經認知量表、血管結構及灌注、腦電、功能影像、計算機模擬等多模態評估體系,引入個體化血管重建新策略,實現「三個率先」,遠期有效通暢率93%,再出血率1.9%,明顯改善術後患者神經及認知功能,受邀在2015年國際煙霧病大會做專題發言;(3)舉辦首屆中國煙霧病大會,牽頭撰寫首部中國煙霧病診治專家共識。3.有效闡述腦血流相關性神經修復和功能重塑的機制。提出三種治療新手段:(1)將腦缺血和腦出血後神經損傷作為切入點,系統性闡述神經損傷和功能重塑機制,相關研究發表在腦血管病頂級期刊《STROKE》;(2)創新性提出三種治療手段促進出血性或缺血性腦損傷後神經再生,即「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注射」、「小膠質細胞誘導極化」和「血管幹細胞培育」,臨床前研究效果顯著。該項目是高難度手術創新,在國內200家醫院推廣應用,共發表論文74篇,在Neurosurgery等發表SCI論文39篇,述評文章5篇,被引812次,授權發明專利2項,獲上海市和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極大地提高了中國此類腦血管病治療水平。
牽頭負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十一五和十二五攻關),通過全國大樣本研究,對腦動脈瘤的診斷和治療提出了規範性方案,明確了疾病的診治流程,大大降低了破裂動脈瘤的病殘率和死亡率。同時獨創顱內外搭橋新方法來改善複雜腦動脈瘤的血流情況,使原來無法治療的動脈瘤得到治癒。針對腦部的惡性腫瘤——腦膠質瘤展開臨床手術治療和科學研究,協助周良輔院士,採用功能影像導航技術,實現最大程度的腫瘤安全切除,使得腦膠質瘤的切除率得到顯著提高,並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並參與制定了腦膠質瘤綜合治療的規範,並提出個體化治療腦膠質瘤的新理念。
毛穎教授領銜項目《外科術式改變腦血流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毛穎教授領銜的項目組通過採納國際領先的無創優化血流分析(NOVA)計算機流體力學(CFD)等新技術精準分析手術前後的精細腦血流變化,並以此作為理論依據,大膽開創新型腦血流重建手術,進一步改良、穩定已有術式,將病死率高達68%-85%的難治性顱內動脈瘤變為「可治」,手術優良率為96%。已成為目前國際標準術式,研究成果由世界神經外科聯盟和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進行推廣應用;同時,項目組革新顱內外搭橋技術治療煙霧病,使其取得更為迅速且持久的腦血流改善,手術治療後的腦出血風險能夠降低至1.87%/人/年,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相較傳統的治療方式,新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難治性腦血管病的手術治療有效率,其療效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人物榮譽
榮獲上海市衛生局團委"世紀新人獎"(1999年),上海市衛生局"醫苑新星"稱號(2000年),復旦大學"世紀之星"(2001年),上海市靜安區"十大傑出青年"(2002年),上海市"優秀醫苑新星"(2004年,終期評審一等獎),吳階平醫學研究獎(2004年),"首屆中國中青年神經外科醫師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上海市衛生局"銀蛇獎"二等獎(2005年),"曙光學者"(2006年)。
入選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計劃",榮獲上海市醫務職工科技創新標兵稱號和首屆上海市科教黨委系統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
被評為上海市"領軍人才"。2008年獲上海市第四屆十大青年科技英才。被評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12年榮獲"中國名醫百強榜"上榜名醫。
2018年10月,榮獲2018年吳階平醫藥創新獎。
視頻
毛穎教授講煙霧病在中國的過去和未來 2017年3月27日發布
《醫道》欄目,帶您走近神經外科專家毛穎教授 2016年2月26日發布
參考來源
- ↑ 【聚焦2017國家科技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教授毛穎領銜項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復旦大學, 2018-01-08
- ↑ 神經外科專家毛穎履新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 ,騰訊, 20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