氈房
氈房 |
中文名稱: 氈房 特 點: 攜帶方便 作 用:防寒、防雨、防地震 外文名稱: Boz yu,Kyiz yu 民 族: 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 拼 音: zhān fáng |
氈房牧區人民居住的圓頂帳篷,用氈子蒙在木架上做成,是遊牧民的重要創造。柯爾克孜語稱「博仔宇」,哈薩克語之為稱「克依仔宇」,它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並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點。房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千百年來一直為遊牧民所喜愛,由於是用白色氈子做成,氈房裡又布置得十分講究,人們稱之為白色的宮殿[1]。
目錄
歷史
氈房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以遊牧為主的突厥部落民族,逐水草而遷徙,為了適應遊牧生活,就創造了易於支撐和拆卸氈房,以便於其遊牧遷徙。遠在西漢時,遠嫁至烏孫[2]的細君公主就說其生活是「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3]。穹廬就是指的氈房,從中可知,走進氈房,可以感受到濃郁的異域風情,氈房內四周是掛壁,地上是花氈,各種幔帳都是刺繡藝術品,使人賞心悅目,仿佛置身於藝術殿堂。
類型
氈房歸納為兩類:哈薩克氈房和柯爾克孜氈房。
哈薩克氈房
哈薩克族的氈房主要由骨架、圍牆、房頂、房氈、門5個部分組成,其中氈房的骨架是由柳木做成的圓柵和頂圈構成,圍牆用橫豎交錯相連的柳木欄杆構成,可以自由拆合,圓形頂圈既是屋頂又是窗戶,外觀與蒙古包相似,白天揭開用來通風透光,夜間蓋上以防風寒,房門通常都面朝東南。
氈房裡布置有一定特色,中間是火塘,右半部擺放食物、炊具,右上方是床鋪,氈牆上有各種圖案的掛毯,地上鋪着地毯,氈房正上方擺放箱子等,左側氈牆處放置墊桌,墊桌上放被褥、枕頭。城鎮居民都喜歡在臥室或客廳牆上布置掛毯,喜歡色彩鮮艷的飾物,在享受現代化生活同時,仍保留着哈薩克族傳統文化[4]。
柯爾克孜氈房
柯爾克孜族潔白的氈房,下半部為圓形,上半部為塔形,以象徵白雪和他們的搖籃——綿延起伏的山峰。它比哈薩克族和蒙古族的氈房略高而頂尖,也同樣具有冬暖夏涼、不存水積雪、拆裝快捷、搬運方便的特點[5]。
氈房的材料
氈房的材料是就地取材,骨架是戈壁上的紅柳木做的,外圍的牆籬是用芨芨草編的;橫豎交錯成菱形的圍牆也是用紅柳木做的,各連接處都用牛皮的繩子和牛筋連接固定,既輕便又牢固;門框和門用松樹製作。除此以外,要用大量的氈子和毛繩,整個氈房構架不用一枚釘子、楔子等金屬工具。氈房的主要構件都是由專門的工匠精心製作的。
氈房的結構
規格
氈房由圍牆、房杆、頂圈、房氈、門組合而成,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為圓柱形,上部為穹形。下部圓柱形四周是用橫豎交錯相連而成的紅柳木柵欄構成的圍牆。柵欄一般可分兩種:一種是寬眼柵欄,稱為「風眼」。這種柵欄輕便,但經不起風吹。另一種是窄眼柵欄,也稱「網眼」,雖然較笨重,卻經得起風吹雨打。這種柵欄都是用方形的細紅柳木杆橫豎交錯而成菱形,交錯處用牛皮繩串進紮緊,搬時可收攏。每塊柵欄寬約3.2米一3.5米,高約1.5-1.7米。
圍牆
柵欄的圍牆外圍上一層毛線編織的芨芨草簾。這種芨芨草都要長短粗細一致,每根都用紅色、黃色、綠色、白色、黑色等彩色毛線編成和諧的圖案,使氈房美觀漂亮。一座氈房幾乎要用上幾千根芨芨草,還要把它編織起來,單這一項就得花很大功夫,然後在牆籬外面用毛繩攔腰紮緊,包上毛氈。扎圍牆的主帶(毛繩)是用染成黑色、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的絨毛編成的,寬約25-40厘米,捆在房牆和房杆的接頭處,既能保護圍牆和房杆不受損壞,又能使氈房更加美觀。
穹頂
氈房上半部的穹形,是由幾十根撐杆搭成骨架,一般四塊圍牆的氈房,有房杆65根左右,木圈頂有65個洞眼。8塊圍牆的氈房則有房杆90根左右。房杆由紅柳木做成,長約3米一3.2米。靠氈房牆的籬一頭彎曲呈方形,這是與蒙古族的住房主要不同處。而「蒙古包」靠牆的籬不是弓形,而是直的。房杆的上頭則筆直光滑細圓,房杆的下端有1米多長的細毛繩捆在房牆上,頂端插入直徑1米左右圓形圈頂眼內,形成穹形,圓形圈既是氈房的屋頂,又是天窗,它是用三截弧形的水頭加工做成的圓形,接頭處用牛皮包紮,上面打洞眼,作穿房杆用。還用4根(或6根)圓細木交叉窩成半圓形,嵌在圓形木圈頂上,呈鍋底朝天形。有的房頂氈上飾有紅色或其他色彩圖案。
圍氈
氈房屋架搭好,柵欄圍牆外的芨芨草簾也圍好後,再圍氈,撐杆上圍蓋篷氈,頂部中央開一直徑1尺左右的天窗,上安一活動氈蓋,白天通風,接收陽光及排除屋內炊煙,夜間和雨雪天蓋上。所有圍氈、篷氈和頂氈都是用羊毛擀製成的,邊上系有連結固定的繩索。最後用毛繩在外面攔腰紮緊。氈房門較小,是雕刻着花紋的雙扇木板門,一般高1.5米,寬0.8米,離地面較高,以防積雪和嚴寒,門多開向東南,以避北風,氈房門外掛有用芨芨草草編織的夾有一層花氈的門帘,冬春天放下門帘擋風雪,夏天捲起,通風涼爽。氈房內都備有長木杆,用來預木圈頂的頂氈。
氈房上半部的穹形是由幾十根撐杆搭骨架。撐杆是下部彎曲、上部筆直的小木杆。當把柵欄拼合綁紮成圓形圍牆後,把撐杆的下端綁紮在柵欄的上端,撐杆頂端插入直徑一米左右的圓形圈頂眼內,形成穹形。圓形圈頂既是氈房的屋頂,又是天窗。
氈房屋架搭好之後,柵欄圍牆外圍上一圈五顏六色的、用毛線編織成的芨芨草簾,然後再外圍圍氈。撐杆上圍蓋篷氈,天窗上蓋頂氈。天窗的作用是通風透光,排除屋內炊煙等。天窗蓋是活動的,白天打開,晚上或颳風下雨,下雪時蓋上。圍氈、逢氈和頂氈都是用羊毛擀製成的,邊上系有連結固定的繩索。
視頻
氈房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氈房 靈動於指尖的草原木藝,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2018-2-28
- ↑ 漢朝時期的烏孫國在哪裡?獵驕靡又是誰?,趣歷史,2019-12-09
- ↑ 悲愁歌,古詩大全
- ↑ 哈薩克族的氈房,中國網,2009-5-7
- ↑ 走村串寨---柯爾克孜族,搜狐博客,200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