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突变
气候突变是海洋地质学一个名词。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1],例如“禅让”,传说古代实行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2]、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
目录
名词解释
气候突变是普遍存在于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但一直缺乏一个严格的定义。John Imbrie1987年根据气候的成因及时间尺度,把气候突变归成两类,第一类是简单状态的突变,即在气候系统结构没有发生根本突变的情况下,或不考虑系统外边界条件任何长期变化的前提下,可观测到的迅速且显著的气候变化,如以年为周期的初霜冻、季风爆发等;第二类则反映系统便捷长期变化中的突变,这些时间不是有规律的发生,如缓慢的大地构造引起的地理变化,必须有新的大气和海洋环流与之适应。再者正如Flohn1987年指出的,几千年尺度上发现过冰期的突然结束以及大约12000年前和5500年前发现过洪积期的突然到来。Ghazi1982年就提出了气候突变是冰期和间冰期某一个50-200年时间尺度内的温度差异达到整个冰期同间冰期之间温度差异的一半。更多的学者通过考察气候状态统计特征值的变化来定义气候突变。
常见的气候突变是被定义为气候从一个平均值到另一个平均值的急剧变化,它表现为气候变化的不连续性,这个定义能够较好的反映一个气候某基本状况(特征平均值)的变化,称为均值突变,不过均值只是反映气候状态的一个基本特征量。另一个描述气候状态的特征量是它的变率,这类气候突变定义为气候从一个方差状态到另一个方差状态的急剧变化,其平均值却无明显变化,称此为变率突变。Saltzman等1987年给出的过去150万年同位素氧18的记录就呈现出这种突变方式。第三类突变为翘翘板突变,,1986年符综斌等用复EOF分析海温场所得到的位向的时间变化。第四位突变为转折突变,即在某一时段持续减少(增加),然后突然在某点开始持续增加(减少),Goossens等给出的高纬度地区气温历史记录就这种形式。
上述四种突变的定义仅是从时间演变角度考虑某一气候变量的特征,需要指出的是气候要素场空间结构的变化,同样存在着突变现象。总结上述几类突变给出气候突变的普适定义:气候从一种稳定态(或稳定持续的变化趋势)跳跃式地转变到另一种稳定态(或稳定持续的变化趋势)的现象,它表现为气候在时空上从一个统计特性到另一个统计性的急剧变化。
气候突变通常使用的定义是指气候从一种稳定状态跳跃式的转变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现象,用以描述气候状态的变量有平均值、方差、频率分布、变化倾向等。已经揭示的大量观察事实表明,气候突变是一种多时间尺度的现象。气候状态的跳跃可以发生在从季节、年际、十年或百年、甚至更长的指导地质的时间尺度宽广的时域内,是存在于各种时间尺度气候变化中的普遍现象。
参考文献
- ↑ 文字记载前的1500年的历史都发生了什么,搜狐,2020-10-14
- ↑ 尧舜禹时期之中国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变迁,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