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气趣(杨文礼)

气趣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气趣》中国当代作家杨文礼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气趣

寰宇茫茫,生物吐纳,有一种有形无形而存在的东西,中国古人称之为气。

气在中国哲学范畴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范畴,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各家各派共同使用,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涵义:殷至春秋,气为云气、阴阳之气和冲气;战国时期,气为浩然之气和精气;秦汉时期,气为云气、自然之气;魏晋南北朝时,气为有无之气;隋唐时期,气为佛、道之气;两宋时期,气为理之气;元明时期,气为良知流行之气;明清之际,气为氤氲之本原或实体;近代,气为光、电、质点。综合诸意,可以作这样几个方面的理解:气是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本体,是客观存在的质料或元素,是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是充塞宇宙的物质媒介或媒体,是人性命,是道德境界。从中可见,气范畴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气的内涵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体的道德精神。气范畴的这种包容性,尽管留给人们以极大的解释余地,可以把各方面的意思放入气中,借气来发挥自己的思想,使气的内涵包罗万象。换个角度讲,气的内涵缺乏明确的含义,具有模糊性、非规则性、非逻辑性。进入这个领域,门派林立,众说纷纭,真像乱麻一团,理清头绪真不容易。本文的益趣仅在于调节人体气息和过程的气功之气,别的不敢涉及。

我对气功情有独钟,不为一些邪教肖小们的所为而动摇。1989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开始认识和习练气功,也发表过十多篇研究论文,虽练习断断续续,但至今坚信不疑。我国气功源远流长,《周易》一书中已可找到古代习静养气的渊源,《老子》、《庄子》等书中有许多章句反映了气功修炼的内容。“气功”一词最早见晋代许逊《净明宗教录》中有“气功阐微”之语。我们现代所称的“气功”,实际上概括了古代吐纳、导引、服气(食气)、胎息、行气、练内丹、禅定、止观等不同的称谓和方法。人们对气功的定义不一,概括有:是一种以培养元气为主的自我锻炼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医疗体育锻炼方法;是一种自我生物回授法,即在生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上主动调节自我的意识精神,使之恢复自然状态。

气功在我国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大致形成了医、道、释、儒、武五大流派,各有自己的不同风格特点:医家以防病治病为己任;道家主要修炼精、气、神,以冀长生;释家主张清净养性,求精神之超脱而轻于修命;儒家则以正养气为要务;武术家则练筋骨以壮力,以强身御敌为主。由于五家纵横交叉,互相渗透,再加上调气、调心、调身的方法差异及传授不同,使各种流派的功法更加难数。这些功法,若从形式划分,则可分静功、动功及静动功;若从呼吸方法分,则可分气息内功与声息气功;若从功用上分,则可分用于健身的强壮功和偏重于治疗的保健功等等。

我个人认为,不管气功理论如何繁杂深奥,气功学要害是实践学,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你才有可能了解它、认识它、掌握和应用它。求人不如求己,世界上最高明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事:今年五月份,我岳父大人因病住院,医生诊断为因丙肝引起肝硬化、腹水,住了二十多天院后,病情恶化,大口吐血,医生讲一半天之内人就会出问题。鉴于当地风俗,子女们只好把老人拉回家中打吊瓶,等待悲痛的时刻。谁知打了四天吊瓶,老人仍没有大去迹象,期间还请老中医来号脉,说“典型绝脉,在等时辰”。岳父大人只是昏睡不醒。再请医生诊断,医生讲,九十二岁的高龄,恢复是不可能的,打吊瓶只是在延续着老人痛苦的生命。子女们反复讨论,最后停药,让老人少受点罪。谁知道停药八天,老人没吃没喝,反倒腹中积水不见了,慢慢的眼睛睁开一会,有时还清醒一会。子女们大喜过望,又请来医生,又开始用药,半个月过后,老人家逐渐能喝点吃点说点,并日渐好转。这不能说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最起码是唱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岳父大人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全靠自身调节,获得宝贵生命]的延续。而气功习练是人们主动、自觉的自身调节,更能调动人体潜能,使身体强健,生命辉煌。从来就没有神仙皇帝,更没有救世主。别人能为你解决的事情,原本就不是你自己的,任何时候,自己的一切还得靠自己。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宇宙的最根本物质,是流动着的世界三要素“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不论是先天精气,还是后天水谷之气;不论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还是脏腑经略之气,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物质。自己的气自己养,自己的功自己练,自己的命运自己说了算。

悠悠万事,惟此为大。[1]

作者简介

杨文礼,陕西志丹人,陕西省委党校退休人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