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交社文化園區
水交社文化園區(英文:ShueiJiaoShe Cultural Park)位於台灣台南市南區興中街,於西元2019年12月25日開幕,此文化園區原是水交社日式宿舍群區域,曾經是日治時期駐防臺南機場的臺南海軍航空隊,其官兵、眷屬之居所。國民政府遷臺後,水交社由航空委員會(今空軍總部前身)派員接收,並成為443聯隊之基地,水交社亦陸續興建眷舍以提供國軍官兵及眷屬居住。西元2004年,臺南市政府以「原水交社宿舍群暨文化景觀」名稱指定古蹟,作為保存臺南眷村文化資產的重要據點,並於原址成立「水交社文化園區」,園區內規劃為八大主題館。[1]
目录
園區展館介紹
A1文學沙龍館-老張串門
眷村文學可說是歷史洪流下的產物。因戰爭遷臺的居民及其後代,開展臺灣文學史上特有的面貌。作家們以眷村的生活做為書寫的內容,融入本身情感與細膩觀察,呈現不同作家筆下各自繽紛開落的眷村時光。館內亦設有輕食餐飲休憩空間。老張串門為結合眷村文學之餐飲藝文空間[2]
A2眷村主題館
此館透過藝術家邀請已搬離的原眷村住戶進行一系列的記憶工作坊,藉由攝影、建築、電影、食物、文學等媒介,呼應此空間曾歷經日本海軍航空隊及中華民國空軍宿舍的身世。展館內設置五支動畫、十四座食物記憶家屋模型、二十則訪談影像等裝置,運用整個展場空間為投影脈絡,打破靜態及縮現的展演形式,引導民眾進入影像穿越的水交社時空。[3]
A3水交社展演館
水交社展演館呈現跨越臺南水交社眷村三個世代的歷史記憶和生命故事—眷戀煙花燦爛的歲月,來紀念曾經共同走過,眷戀懷念,朝思暮想的時代記憶。等著同樣懷舊和追夢的人,沉浸與重溫那些不朽的夢想傳說和不老的青春往事,一起再憶水交社風華![4]
B1飛行親子館
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懷念的時光,而眷村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往往是左鄰右舍孩子不分大小共同遊戲的歡樂時光。本館以眷村意象為主題,結合水交社雷虎空軍眷村的歷史背景,呈現出有形與無形的眷村文化特質,希望透過親子共同遊戲的歷程,生成與水交社眷村環境互動的童年記憶,並藉由親子間共同感知、參與、談論此經驗,延續水交社的眷村文化。結合互動式遊戲和美感元素,打造具眷村童年記憶的遊戲場域。[5]
B2藝術特展館
特展館為藝術展示空間,定期更換不同的主題特展。 開館特展由藝術家陳伯義創作,以「四時記事」為標題,拍攝及紀錄水交社眷村拆遷中的屋舍。透過影像敘述水交社的四季,表現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水交社植物、市場、老屋以及年長居民照片,分別以食味殘影、植色光影、陳年印記以及歷史殘跡為子主題,以物質的、流動的、固著的影像裝置來呈現1949年後曾在水交社留下一抹思念的人們。[6]
B3遊客中心
提供民眾旅遊諮詢、文宣索取、活動訊息查詢、遊客意見反應、及導覽解說等各項服務。[7]
B4水交社歷史館
水交社一帶古稱「桶盤淺」,位於府城南門外(清臺灣府城的南城門),係明清時期漢人墓葬之地。日治時期建為海軍軍事基地,二戰結束後國軍接收成為空軍眷村。水交社歷史館展示出土文物,並巧思運用地層的堆疊關係,打造展示牆面與剖面模型,輔以年表和地圖,把時間打造成立體的藝術。[8]
B5 AIR臺南館
17世紀以降,臺灣在印亞太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將軍麥克阿瑟更將擁有數個空軍基地的臺灣形容為「不沉的航空母艦」。本館以「美軍在臺南」為展示主題,刻劃美軍在臺近30年間的足跡,透過多媒體設備、光雕投影、互動體驗裝置,呈現出新型態科技與文化交融之創新體驗。[9]
C眷村食堂
眷村,一個跨世代的共同記憶,隨著空軍、眷戶橫越海峽來到台灣落地生根,眷村人用食物來思念家鄉,麵聚場延續這份思念融入現代養生趨勢,讓回憶不停止在過往,而是在當下創造新的眷村記憶。麵聚場不忘水交社市場活力的吆喝與眷村家庭共食共享的互助精神,將這些人情味化作麵聚場的整體展現,也用終身對麵食的熱愛,讓整個台灣認識水交社,把美食摻入人生裡,讓這份溫情傳承每個世代。[10]
獲獎
水交社文化園區參加經濟部工業局主辦「2020金點設計獎」比賽,不但榮獲「空間設計類」標章,更從八個國家地區、五百二十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入圍「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水交社文化園區在於植栽、建築、遺跡的空間表現,穿梭在如同藝術品般呈現在綠地的古蹟,保留原有植物呼應眷村文化自然紋理,回溯往昔地景初始樣貌的意蘊,另一方面,新植的臺灣原生物種,如紫葉狼尾草、白茅、細葉芒等,更是隱身於都市裡的荒野草原,讓繁忙的現代人在漫步園區的同時,拉近與自然的距離。水交社文化園區的自然式景觀設計在台南可是首屈一指,獲獎就是對市府及設計團隊最大的肯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