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水電開發
圖片來自百度

通過建設水電站將水能資源轉化為電能的以工程形式出現的人類活動。水能資源是水資源的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一次能源。水電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開發同時完成的一種可再生能源。開發水電既可節約煤炭、石油,又可兼收防洪、 灌溉、 航運、水產、供水、旅遊、水上運動等多種綜合效益,因而水電開發越來越受到人類的重視。

目錄

簡介

水能資源潛在蘊藏量的基本公式如下: 式中N為計算河段的出力,以千瓦計;Q1和Q2分別為計算河段首末兩斷面上的流量值,以米3/秒計;H為計算河段的毛水頭,以米計。公式中的流量可採用Q95、Q50及Q平均等各種流量分別計算,得出各該流量下相應的水能資源蘊藏量。  根據世界能源會議統計,全世界的理論水能資源為44.28萬億千瓦時/年,相當於平均出力50.5億千瓦,可能開發的水能資源為9.8萬億千瓦時/年,可能總裝機容量22.6億千瓦,其中發達國家約占30%多,發展中國家約占60%多。  1984年統計,全世界已開發水電裝機容量5.67億千瓦,年發電量2.04萬億千瓦時,開發利用程度達20.8%。水電裝機占總裝機的23.5%,水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1.2%。由於水電資源的開發,全世界每年節約標準煤約6億噸以上。各國水電開發程度不同,包括中國在內的10個電力大國的水電開發程度情況如表所示。 水電開發 當今,中國水電產業已邁入大電站、大機組、高電壓、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全新時代,引領着世界水電乃至清潔能源行業的發展。以中國三峽、中國電建、中國能建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以實施國家戰略部署、加快「一帶一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以全面整合行業資源、實現中國水電「編隊出海」為抓手,以海外市場全流域規劃建設運營、推動國際水電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水電全產業鏈的核心能力為依託,打造中國水電「走出去」升級版,中國水電已成為代表國家核心能力的新的國家名片。 [1]

評價

河流的落差沿河分布,流量也隨時間地點而變化。為了經濟、有效地利用水能,往往需要在適當地點,人為地集中落差並調節流量,取得有較好經濟效益的水電資源。因此,水電開發方式一般按集中落差的方式和流量調節的程度分類。按集中落差的方式可分為堤壩式水電站、引水式水電站、混合式水電站;按流量調節程度可分為徑流式水電站(即無調節水電站)、日調節水電站、周調節水電站、年(或季)調節水電站、多年調節水電站,以及抽水蓄能電站、潮汐電站。此外,還有海洋能電站等。各類水電站按其調節性能及其在電力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可承擔系統中的峰荷、基荷(見系統綜合負荷曲線),或作抽水蓄能。鑑於水電受季節和年分(豐水年與枯水年)影響較大,它必須與火電開發相互配合。在水電為主國家,為了調峰,往往需建設足夠數量的抽水蓄能電站。

水電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工業與農業,長遠與近期,平時與戰時,防洪、發電、灌溉與航運,水電與火電,發電與用電等多方面的關係,應按照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的原則,採用多目標決策方法處理。例如,在流域規劃中,應根據綜合利用原則和水文、地理、地質、氣象、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選定梯級開發的優化方案。據此選定各級水利樞紐的壩址、決定各級的壩高,以期獲得較高綜合效益。

視頻

水電踐行改革開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