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水蜈蚣

中文名稱:水蜈蚣

二名法:Begoniapalmata

別稱:裂葉秋海棠

界綱:植物界、百合綱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目科:莎草目、莎草科

性味歸經:味辛、微苦、甘,性平、歸肺

屬種:水蜈蚣屬、短葉水蜈蚣種

水蜈蚣中藥名。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KyllingabrevifoliaRottb.帶根莖的全草。分布於中南、西南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利濕,活血解毒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頭痛,急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瘧疾,黃疸,痢疾,乳糜爛,瘡瘍腫毒,皮膚瘙癢,毒蛇咬傷,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

目錄

簡介

水蜈蚣是一個多義詞,在植物名稱中同名異物較多。本詞條所屬水蜈蚣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根狀莖長而匍匐,外被膜質、褐色的鱗片,具多數節間,節間長約1.5厘米,每一節上長一稈。稈成列地散生,細弱,高7-20厘米,扁三棱形,平滑,基部不膨大,具4-5個圓筒狀葉鞘,最下面2個葉鞘常為干膜質,棕色,鞘口斜截形,頂端漸尖,上面2-3個葉鞘頂端具葉片。葉柔弱,短於或稍長於稈,寬2-4毫米,平張,上部邊緣和背面中肋上具細刺。葉狀苞片3枚,極展開,後期常向下反折;穗狀花序單個,極少2或3個,球形或卵球形,長5-11毫米,寬4.5-10毫米,具極多數密生的小穗。小穗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壓扁,長約3毫米,寬0.8-1毫米,具1朵花;鱗片膜質,長2.8-3毫米,下面鱗片短於上面的鱗片,白色,具銹斑,少為麥稈黃色,背面的龍骨狀突起綠色,具刺,頂端延伸成外彎的短尖,脈5-7條;雄蕊3-1個,花葯線形;花柱細長,柱頭2,長不及花柱的1/2。小堅果倒卵狀長圓形,扁雙凸狀,長約為鱗片的1/2,表面具密的細點。花果期5-9月。多年生草本,叢生,性溫,味辛,可入藥。

形態特徵

水蜈蚣又名:短葉水蜈蚣

根狀莖長而匍匐,外被膜質、褐色的鱗片,具多數節間,節間長約1.5厘米,每一節上長一稈。稈成列地散生細弱,高7-20厘米,扁三稜形,平滑,基部不膨大,具4-5個圓筒狀葉鞘,最下面2個葉鞘常為干膜質,棕色,鞘口斜截形,頂端漸尖,上面2-3個葉鞘頂端具葉片。

葉柔弱,短於或稍長於稈,寬2-4毫米,平張,上部邊緣和背面中肋上具細刺。葉狀苞片3枚,極展開,後期常向下反折;

穗狀花序單個,極少2或3個,球形或卵球形,長5-11毫米,寬4.5-10毫米,具極多數密生的小穗。小穗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壓扁,長約3毫米,寬0.8-1毫米,具1朵花;鱗片膜質,長2.8-3毫米,下面鱗片短於上面的鱗片,白色,具銹斑,少為麥稈黃色,背面的龍骨狀突起綠色,具刺,頂端延伸成外彎的短尖,脈5-7條;雄蕊3-1個,花葯線形;花柱細長,柱頭2,長不及花柱的1/2。

小堅果倒卵狀長圓形,扁雙凸狀,長約為鱗片的1/2,表面具密的細點。花果期5-9月。[1]

藥材性狀

1、藥材性狀

多皺縮交織成團。根莖細圓柱形,表面紅棕色或紫褐色,節明顯,具膜質鱗片,節上有細莖,斷麵粉白色。莖細具棱,深綠色或枯綠色。葉線形,基部鞘狀,紫褐色,有的可見球形穗狀花序,黃綠色。果實卵狀長圓形,綠色,具細點。氣微。

2、飲片性狀

根、莖、葉、花混合的段狀。根莖表面紅棕色或紫褐色,斷面類白色,粉性。莖細三棱形。葉質軟,線形,葉鞘呈紫褐色。穗狀花序,單生,球形,綠色。氣微,味淡。[2]

植物種屬

莎草科植物水蜈蚣。

分布區域

分布於中南、西南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溪邊、荒地、路邊草叢中及海邊沙灘。

藥用價值

一、

功能:疏風解表,清熱利濕,活血解毒。

主治:用於感冒發熱頭痛,急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瘧疾,黃疸,痢疾,乳糜爛,瘡瘍腫毒,皮膚瘙癢,毒蛇咬傷,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搗汁;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藥理作用:本品具有降血壓、抗炎、解痙、抗癌及抑菌、殺滅瘧原蟲等作用。

相關論述:《貴州民間藥物》:「治傷風、跌打損傷、刀傷骨折,除寒濕。」

臨床應用

1、防治小兒百日咳。

2、治療瘧疾。

3、治療乳糜尿。

4、治療慢性氣管炎。

相關配伍

1、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水蜈蚣30g。水煎溫服取汗。(《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2、治黃疸(傳染性肝炎):水蜈蚣全草30g,茅莓根30g,臭牡丹根30g。水煎,糖調敷。(江西《草藥手冊》)

3、治乳糜尿:水蜈蚣(干根莖)、桂圓或黑棗各60g。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5天。(《浙南本草新編》)

4、治瘡瘍腫毒:水蜈蚣全草、芭蕉根各適量。搗爛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5、治小兒口腔炎:水蜈蚣根莖30g。水煎,沖蜂蜜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採收加工:5-9月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稍潤,切段。乾燥。篩去灰屑。[3]

二、

拼音Shuǐ Wú Gōnɡ

別名金鈕草、三莢草、散寒草[四川]、球子草、瘧疾草、金牛草

來源為莎草科水蜈蚣屬植物短葉水蜈蚣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洗淨,曬乾用。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清熱利濕,止咳化痰,祛瘀消腫。用於傷風感冒,支氣管炎,百日咳,瘧疾,痢疾,肝炎,乳糜尿,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外用治蛇咬傷,皮膚瘙癢,癤腫。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干品煎水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4]

參考資料

  1. 水蜈蚣,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水蜈蚣,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水蜈蚣,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水蜈蚣,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