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是南宋張孝祥創作的一首詞。
全詞構思獨特,想象豐富,虛實結合,相輔相成,創造出了一種浪漫的、飄然欲仙的藝術境界,顯示出作者的奇特才氣和曠達的心胸。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江山(1)自雄(2)麗,風露(3)與高寒(4)。寄聲(5)月姊(6),借我玉鑒(7)此中看(8)。幽壑(9)魚龍(10)悲嘯(11),倒影(12)星辰(13)搖動(14),海氣(15)夜漫漫(16)。湧起白銀(17)闕,危駐紫金山(18)。
表獨立(19),飛霞佩(20),切雲冠(21)。漱冰濯雪,眇視(22)萬里一毫端(23)。回首(24)三山(25)何處(26),聞道(27)群仙笑我,要我欲俱還。揮手(28)從此(29)去,翳鳳(30)更驂鸞(31)。
目錄
詞句注釋
(1)江山:借指國家的疆土、政權。
(2)自雄:自豪;自以為了不起。
(3)風露:風和露。
(4)高寒:指月光;月亮。
(5)寄聲:托人傳話。
(6)月姊:原指傳說中的月中仙子、月宮、嫦娥,借指月亮。
(7)玉鑒:鏡的美稱。
(8)中看:好看;順眼。
(9)幽壑:深谷;深淵。
(10)魚龍:魚和龍。泛指鱗介水族。
(11)悲嘯:淒戚長鳴。
(12)倒影:物體倒映於水中。
(13)星辰:指列星。
(14)搖動:搖擺,晃動。
(15)海氣: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霧氣。
(16)夜漫漫:黑夜漫長。比喻苦難歲月。
(17)白銀:即銀。金屬的一種。古代也用作通貨。
(18)紫金山:山名。一稱鐘山,在江蘇省南京市市區東。
(19)獨立:孤立無所依傍。
(20)霞佩:亦作「霞佩」。 仙女的飾物。借指仙女。
(21)切雲冠:高冠名。
(22)眇(miǎo)視:仔細觀看。
(23)毫端:細毛的末端。比喻極細微。
(24)回首:回頭;回頭看。
(25)三山: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26)何處:哪裡,什麼地方。
(27)聞道:聽說。
(28)揮手:揮動手臂。表示告別。
(29)從此:從此時或此地起。
(30)翳(yì)鳳:本謂以鳳羽為車蓋,後用為乘鳳之意。
(31)驂(cān)鸞:謂仙人駕馭鸞鳥雲遊。
白話譯文
從雄麗江山,風露和高冷。托人傳話給嫦娥,借我鏡此中看。深淵水族淒戚長鳴,列星倒映於水中晃動,海面上黑夜漫長。湧起白銀短缺,危險在紫金山。表獨立,飛霞佩帶,切說冠。沖刷着冰洗雪,仔細觀看萬里細毛的末端。回頭看海上三神山在哪裡,聽說群仙笑我,要我想一起返回。揮手從這裡走,遮蔽鳳更驂鸞。
創作背景
這是作者在乾道三年(1167年)三月中旬,舟過金山時所作。宋時金山矗立在長江之中,詞人舟過金山,登臨山寺,夜觀月色,江水平靜,月色皎潔,如同白晝,此情此景,心中生出了無限的遐想和情思,於是寫下了這首詞篇。
作品鑑賞
這首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雄麗的長江夜景。首句既寫出江山雄偉、壯闊的氣勢,又點明夜間登臨時的風露與春寒的感覺。這兩句運筆不凡:寄語月亮,借用她那珍貴的玉鏡來讓我欣賞這美妙的景色。
這三句承上意而具體描繪登山寺所見的各種景象。也許是藉助着寶鏡的神威吧,詞人不僅看到了天上無數星辰的倒影,在浩渺的江面上隨着微波搖盪,江上的水汽一片瀰漫,而且還能窺視到躲藏在深水溝壑里的魚龍,長呼短嘯。之後由大江轉寫山景,金山上的建築物在月下有如仙山上的銀闕晶宮。
這首詞的下闋寫詞人在山頭觀月的遐想,由自然景象的描寫轉而抒發富有浪漫氣息的感情。
表獨立,站在高處俯視人間,好像特出獨立於萬物之上。飛霞佩,以飛霞為玉佩。切雲冠,戴着高高的帽子。詞人屹立在金山之巔,以飛霞為佩,頭戴高冠,浸潤在猶如冰雪那樣潔白的月光中,感到整個世界是那麼的廣闊潔淨,萬里之外的細微景物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之後由上面不同凡俗的氣象轉而引出古代傳說中的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聽說神山上的群仙,一個個都在向我打招呼滿面笑容地邀我去遨遊那縹緲虛幻的世界。
這兩句和前面三句詞人把內心濃郁的感情移進虛擬的物象中,轉化成心靈的情致創造出另一種美妙的藝術境界:接受神仙邀請,乘着由鸞鳥駕駛、鳳羽做華蓋的馬車,揮揮手遠去。
全詞構思獨特,想象豐富,虛實結合,相輔相成,創造出了一種浪漫的、飄然欲仙的藝術境界,顯示出作者的奇特才氣和曠達的心胸。
名家點評
陳應行在《於湖先生雅詞序》中說:張孝祥「所作長短句凡數百篇,讀之泠然洒然,真非煙火食人辭語。予雖不及識荊,然其瀟灑出塵之姿,自然如神之筆,邁往凌雲之氣,猶可以想見也。」所謂「非煙火食人辭語」,大體都指這一類詞作。但是這首詞的藝術構思,獨具一格。詞人面對如此雄麗的江山、潔白的月色,心物感應由外在的直覺,漸漸地發展到內心的感受,相互滲透,從而創造出一種更為浪漫的飄然欲仙的藝術境界,顯示出作者的奇特才氣和曠達的心胸。
作者簡介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南宋詞人、書法家。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一。曾任中書舍人、顯謨閣直學士、撫州知州、建康留守等職,因贊助張浚北伐而被免職。其詞風格豪邁,境界擴大,詞風接近蘇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