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和鄭彥章韻
《水調歌頭 和鄭彥章韻》屬於詞牌《水調歌頭》的其中一首。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游「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另有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兩仄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兩仄韻[1];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五叶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五叶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2]、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等。
“ |
春來久無雨,都作艷陽天。天公素念民事,其忍穢良田。鞭起九淵濃睡,散作兩間膏澤,生意發天然。聽得老農語,大有是今年。 玉堂深,金闕近,亂雲煙。乾坤放眼無際,何物不鮮妍。休把聖功收斂,要使人心滿慰,萬事此為先。我老歸農好,宜買潞河船。 |
” |
— [元]許有壬 |
目錄
詞牌沿革
「水調歌頭」詞調來來源於《水調》曲。《水調》曲,為隋煬帝所制。唐劉餗《隋唐嘉話》說:「煬帝鑿汴河,自製《水調歌》。」《脞說》也說:「《水調》《河傳》,煬帝將幸江都時自製,聲韻悲切,帝喜之。樂工王令言謂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調》《河傳》但有去聲。』」(《碧雞漫志》卷四引)杜牧《揚州》詩「誰家唱水調」句自注亦說:「煬帝鑿汴河成,自造《水調》。」(《樊川詩集注》卷三)雖然《水調》究竟是開汴河前還是汴河開成後所制,三家說法不一,但為煬帝自製,則無異辭[3]。
到了唐代,《水調》成為傳唱不衰的名曲。盛唐王昌齡有《聽流人水調子》詩:「嶺色千重萬重而,斷弦收與淚痕深。」玄宗朝樂家許和子,開元末選入宮,改名永新,「善歌,能變新聲」。安史亂後,避地揚州,於舟中「奏《水調》」,金吾將軍韋青一聽,即知是「永新歌也」(段安節《樂府雜錄·歌》)。可見當時《水調》之為人所熟悉的程度。玄宗本人也喜聽此曲,逃奔蜀中之前,登樓置酒,令善唱《水調》者登樓而歌,「聞之,潸然出涕」(李德裕《次柳氏舊聞》。又見《本事詩·事感第二》《明皇雜錄》)。中唐白居易有《聽水調》詩:「不會當時翻曲意,此聲腸斷為何人?」晚唐羅隱亦有《席上歌水調》:「若使煬皇魂魄在,為君應合過江來[4]。」。
視頻
水調歌頭 和鄭彥章韻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關於「水調歌頭」的名作,你都記得哪些呢? ,搜狐,2016-05-12
- ↑ 【經典閱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搜狐,2018-12-20
- ↑ 念奴嬌、雨霖鈴、水調歌頭:12大經典詞牌名是怎麼來的?,搜狐,2019-06-28
- ↑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生必讀的180首詩詞!(值得收藏) ,搜狐,20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