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原文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宋] 苏轼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东望,蓬莱暗霭,有云驾、骖风驭。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1]
译文
自古以来广阔云海迷迷茫茫,道家的仙山和红色的殿阁在何处?人间自然是有那青城山的居士,如龙蟠如凤举。坚守清静消极无为,静坐达到忘我的精神境界,写下八篇奇语之文。向天宫东望去,蓬莱那暗淡的云彩,有如驾驶仙人的神车。 行尽了九州和四海,大笑纷纷,伴着那飞花飘絮。临江一望,看见了那谪仙的风采,虽是无言而心里默许。神游极远之地,豪迈相对,酒喝得尽兴,两脚岔开似簸箕。等到了《大鹏赋》写成,骑上鲸鱼走在平坦大路,相约游仙。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云海:指广阔无垠的云。 道山绛阙(jiàng quē):道家的仙山和红色的殿阁。 赤城:四川灌县西之青城山,一名赤城山,苏轼是四川人,故称赤城居士。 龙蟠(pán):如龙之盘卧状。凤举:飘然高举。 清净无为: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提出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消极无为,复返自然。 坐忘:指通过静坐来达到泯灭是非物我的精神状态。遗照:谓舍弃众生相,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八篇奇语:《文献通考》:“天隐子,不知何许人,著书八篇,修炼形气,养和心灵,归根契于阴阳遗照齐乎庄叟,殆非人间所能力学者也。王古以天隐子即子微也。一本有三宫法附于后。” 玉霄:指天上。 蓬莱:道家称三座仙山之一。晻霭(ǎn ǎi):昏暗的云气。霭,暗淡的云彩。 云驾:传说中仙人的车驾。 骖(cān):驾驶。风驭(yù):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由风驾驭的神车。 九州四海:犹言天下。 纷纷:众多貌。 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指唐代诗人李白。 心许:默许。 八表:八方之外,极远的地方。 浩然:正大豪迈貌。 酒酣(hān):谓酒喝得尽兴,畅快。箕踞(jī jù):坐时两脚岔开,开似簸箕,为一种轻慢态度。 垂天赋:指李白所作的《大鹏赋》 骑鲸:亦作“ 骑鲸鱼 ”。《文选》:“乘巨鳞,骑京鱼。”李善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游仙。
赏析
上片,写“云海”、“人间”、仙境。开头两句突写“茫茫”“云海”世界,气势恢宏。在这浩瀚的自然界中,“道山绛阙知何处”这一问句,为下文展开笔墨作了铺垫。次三句,写“人间自有”贤人在。这贤人就是“龙蟠凤举”的“真良师”、“赤城居士”司马子微。赤城是贤者隐居的理想世界:“赤城,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悬霤千仞,谓之瀑布。飞流洒散,冬夏不竭。”(《文选》引孔灵符《会稽记》)“清净”三句写仙道思想和人格修养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清净无为”,其人格修善方法为“坐忘”,为“遗照”,为人诵训的“八篇奇语”,人们凭此可通向有道之士的人生境界。“司马子微隐居天台之赤城,自号赤城居士,尝著《坐忘论》八篇,云:‘神宅于内,遗照于外,自然而异于俗人,则谓之仙也’。”(宋代傅斡注)最后四句写仙境。司马子微“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蓬莱晻霭”,“云海茫茫”,烟雨苍苍,遍布云车、马车和风车,时有“海市蜃楼”的仙境美出现。 下片,写对“八表神游”的无限向往,“约相将去”的超然世外生活的执着追求。前三句,交代“神游”的范围和时间:“九州四海”和“落花飞絮”的飘雪时令。“尽”字表明“神游”之地无限广阔;“笑”字表明“神游”之态自然快乐。次三句,写李白的对仙道的追求:“尝见子微予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东坡序转述李白《大鹏赋》语)这“临江一见,谪仙风彩”,“仙风道骨”,东坡亦“无言心许”。可谓志同道合,“龙蟠凤举”。“八表”三句,写“八表神游”的状态:“相对”,“箕踞”,“酒酣”,“浩然”,欲醉畅怀、盘坐侃谈的仙家风度。最后三句,点明本词之眼:等到李白壮志凌云把《大鹏赋》写完,醉骑鲸鱼,葬身鱼腹时,也就是我们“约相将去”蓬莱、天台成仙之日。下片充满了幻想和魔思的色彩,表明了东坡此时此地思想的局限性。 这首词,以神话传说作题材,运用浪漫主义的笔调,记述谢自然仙女求师蓬莱真人良师司马子微而白日仙去事;还记叙了谪仙李白曾见司马子微于江陵,获得“仙风道骨,可谓神游八极之表”的美誉事,且能歌唱,表明了东坡在音律上作了不遗余力的探讨,反映了东坡对宋代社会世俗生活的厌倦,对有道之士的无限敬仰,亦望求仙解脱,超然世外,创造了一种云海、人间与仙境融会,历史、仙话与现实交错的空间文化观,使之达到一种天地人三维完全整合的和谐境界,从而求得一种精神升华的体验,这是东坡追求这种空间文化观的价值所在。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举进士,复举制科。治平中,入判登闻鼓院。熙宁中,上书反对王安石新法,迁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诗讽新法,被捕入御史狱,贬黄州团练副使、安置黄州。元祐初,授翰林学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为翰林学士承旨,旋出知颍州,徙扬州。以兵部尚书召还,改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哲宗亲政,出知定州。绍圣初,御史劾其讥讽先朝罪,贬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贬昌化。徽宗即位后赦还,病死于常州。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及《和陶诗》四卷等。[3]
参考文献
- ↑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诗词名句网
- ↑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古诗文网
- ↑ 苏轼,国学大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