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水龍吟·小溝東接長江 蘇軾

水龍吟·小溝東接長江
圖片來自搜狐網

水龍吟·小溝東接長江這首詞上片運用景事反觀手法,寫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極力排遣與安慰的心態;下片運用仙話寄託的筆法,回憶起京城令詞人陶醉的生活,感嘆貶居黃州後的無奈心境。

目錄

原文

蘇軾〔宋代〕

小溝東接長江,柳堤葦岸連雲際。煙村瀟灑,人閒一哄,漁樵早市。永晝端居,寸陰虛度,了成何事。但絲蓴玉藕,珠粳錦鯉,相留戀,又經歲。

因念浮丘舊侶,慣瑤池、羽觴沈醉。青鸞歌舞,銖衣搖曳,壺中天地。飄墮人間,步虛聲斷,露寒風細。抱素琴,獨向銀蟾影里,此懷難寄。

譯文

亭前小溝東臨長江,柳岸葦堤一望無際,安靜的村莊只有賣魚賣柴的人在早上作生意時才喧鬧一陣子。整天安居無事,光陰白白度過,什麼事也未作成。不過,蓴菜、白藕、珍米、錦鯉等食物,年復一年地離開不了。

想和舊友痛飲如浮丘在瑤池般的生活,歌妓舞女穿着仙女般飄柔的衣,輕歌曼舞於仙境。飄落到了人間,再也聽不到道士誦經之聲,只好過着風露交加的生活。我抱着一張白色的琴,獨自一人面對月宮彈奏;否則,對君思念之情是難以寄託的。

創作背景

  這首《水龍吟》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正月。詞中所寫地勢、景色、處境與情懷等所體現的詞意與《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的類同,很可能是寄贈閭丘孝終太守的。

賞析

  上片,運用景事反觀手法,寫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極力排遣與安慰的心態。開頭五句,寫了臨皋煙景:小溝、長江、柳堤、葦岸、煙村、早市。它們疊印成了「連雲際」的「瀟灑」而喧鬧的漁樵之鄉的風景圖,很有特色。面對如此美麗的江濱風光,東坡竟產生了與常人不同的人生感嘆:「永晝端居,寸陰虛度,了成何事。」然而,東坡畢竟是東坡,迅即調整心態,從「絲蓴」、 「玉藕」、「珠粳」與「錦鯉」的尋常百姓生活中,看到了一條值得留戀的人生道路。

  下片,運用仙話寄託的筆法,回憶起京城令作者陶醉的生活,感嘆貶居黃州後的無奈心境。開頭六句,從宴飲和歌舞兩個側面,再現了當年東坡京城那種「浮丘」仙人式的、「瑤池」仙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現了眾「青鸞」穿着「搖曳」的「銖衣」,進入「壺中天地」而「歌舞」的縹緲輕舉美之情景。頗有「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家遠近」(柳永《木蘭花》)的韻味,反映了東坡借仙人、仙境以解脫空虛苦悶的無奈心態。緊接着,筆鋒一轉,反照現實,天上人間,好不淒涼,從「瑤池」、「壺中天地」的仙境陡然「飄墮人間」,過着「露寒風細」貧困的貶居生活。與《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作《越調笛聲慢》贈公顯的心境一樣,唯一告慰故友的是「我」抱素琴,獨向「銀蟾影里」遙慰,否則, 「此懷難寄」。

  全詞以景托情,正反觀照,雜以仙話的點化引用,作者將自己此時此地對人生、對現實懷有虛無感和傷嘆感表達得淋漓盡致。道時光易逝,嘆懷才不遇;借仙話隱道,解脫空虛愁苦。縱觀全詞,抓住雖以「抱琴」「獨向銀蟾」遙慰,仍隱留着「此懷難寄」之感。

簡析

  這首詞上片運用景事反觀手法,寫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極力排遣與安慰的心態;下片運用仙話寄託的筆法,回憶起京城令詞人陶醉的生活,感嘆貶居黃州後的無奈心境。全詞以景托情,正反觀照,雜以仙話的點化引用,將詞人此時此地對人生、對現實懷有的虛無感和傷嘆感很好表達出來。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與父蘇洵、弟蘇轍三人並稱「三蘇」。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