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永泰鎮隸屬於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位置在樟樹市南部,南北長而東西窄,東與洋湖鄉毗連,南與新幹縣大洋洲鎮毗鄰,西瀕贛江,與洲上鄉一衣帶水,鎮人民政府距樟樹市城區17千米, 行政區域面積27.0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永泰鎮戶籍人口為18178人。

清代,永泰鎮境域為清江縣茂才鄉十七都。1985年,撤鄉設永泰鎮。 截至2020年6月,永泰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永昌大街1號。

2019年,永泰鎮有工業企業36個,其中規模以上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1]

目錄

歷史沿革

永泰鎮原名永濱鄉,明代中期因常遭水災,人們祈求永遠安泰,"其旨,江之東,履而泰。"遂改名為永泰。清為臨江府清江縣茂才之鄉十七部。解放前夕為第二區永埠鄉。解放初為第六區的永埠鄉、永泰鎮、東薛鄉。1956年撤區並鄉改置永泰鄉。1958年屬洋湖公社,1961年析出成立永泰公社。1968年又併入洋湖公社。1975年恢復永泰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撤鄉改鎮。1997年,面積27.5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車埠、永泰、大觀、大塘、洋塘、石崗、孔埠、灌山、官湖、園藝10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永泰鎮轄永泰街居委會、車埠村、大觀村、洋塘村、石崗村、孔埠村、灌上村、大塘村等行政村。鎮政府駐地處105國道西側,瀕臨贛江,距市城區16公里。全鎮面積27.0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270公頃,其中水田1076公頃,旱地194公頃。下轄9個行政村和園藝居委會,共116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小組,79個自然村。常住人口15910人(2017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8‰。[2]

經濟概況

201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6億元,與2013年同比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2億元,同比增長28.1%,第二產業增加值7.28億元,同比增長31.4%,第三產業增加值0.5億元,同比增長0.34億元。工業總產值33.24億元,增長31.2%。主要工業產品有:保險柜、密集架、防盜門、內燃機配件、工業精鹵、食品及醫藥保健品等。農業總產值1.41億元。增長6.9%,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總產16240噸,油脂總產904噸,與2013年基本持平。水產品產量2243噸。耕牛存欄1720頭,與2013年基本持平;生豬出欄19050頭,比2013年略減,毛鴨10萬羽,比上年減少10%。財政收入8791萬元,比2013年5808萬元增長25.1%。財政支出858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0元,比上年增長19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410元,同比增加1115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1.86億元,增長24%。

工業經濟

鎮黨委、政府強化支柱產業,先後培育壯大了保險製造、汽車配件、食品加工、鹽化工業等支柱產業。2014年度全鎮規模企業年產值達26.95億元,工業增加值2.3億元,銷售收入33.48億元,實現利稅1.47億元。全鎮共有企業219個,其中工業企業45個,規模以上企業5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江西其門堂蔬菜食品有限公司年產值5.85億元,主要產品蕎頭、泡菜、蘿蔔等醃製蔬菜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宜春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樟樹豪榮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豪榮」牌永泰板鴨,以其獨特的加工工藝,聞名遐邇,遠銷廣東、福建等省市。

農業生產

充分利用區位及傳統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全鎮優質稻種植面積2352公頃,水稻總產16380噸;菜地面積185公頃,商品菜基地2個,面積46公頃,有菜農800餘戶。主產大蒜、冬瓜、雪裡紅、榨菜、早辣椒等。年蔬菜總產約920萬公斤,總收入約610萬元。官湖、大塘的魚苗養殖已形成1500餘畝水面的規模產業,年銷售收入800萬元。竹簍編制業初具規模,從業人員1100人,年銷售收入1760萬元。

財政金融

2014年,財政支出8580萬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務費1123萬元,農林水事業費217萬元,教育支出543萬元,醫療衛生事業費支出38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7萬元,其他支出6612萬元。全鎮總存款額1150萬元。商品零售總額22350萬元,純利潤2123萬元;村級代銷點61個,個體商業210戶,營業額14500萬元,利潤1670萬元。[2]

科教文衛

鎮有農技站、科技服務門市部、植物醫院各l所,科技協會會員51人,科技示範戶10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5個,會員820人。有完全小學7所,初級中學1所,在職中小學教師122人,在校學生1362人,其中小學1015人。入學率98%,鞏固率98%。2014年小學升學率100%,初中升學率65.2%。

有鄉鎮綜合文化站1個,藏書5300冊,村級有農家書屋9個,各農家書屋配備有2500冊圖書,配備有專職管理員,管理制度日益完善。有鎮級廣播站1個,有64個自然村通了廣播,全鎮5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實現了通廣播。2014年有1820戶農戶開通有線電視。鎮衛生院1所,村居衛生所14個。鎮衛生院住院部床位35個;醫務人員13人,其中主治醫師6人;全年門診2.9萬人次,小兒免疫1.14萬人(次)。

基礎設施

永泰主街永昌大道(尚恆大道)1240餘米,鵝街、通仙街各長500米。有農貿市場1個,面積5000平方米。2014年使用寬帶網1009戶。境內無水庫,抗旱排澇依靠機械設備,贛江、龍溪河有大型排灌站5座總計1500KW,抗旱井920眼,旱澇保收面積約1106公頃。有發電機組4台(套)217千瓦;變壓器107台12370千伏安。

105國道縱貫全鎮,70公里村級公路網絡連通全鎮自然村組。駐地有簡易碼頭2個,客船3艘。有小車180輛,客運大巴車9輛,大型貨運汽車97輛.農用拖拉機450輛。全鎮農村有彩色電視機9800台,電冰箱3050台,太陽能熱水器560台,摩托車1420輛,電動車3500輛。水沖式廁所1960戶。橋樑11座,總長320米。2014年農民新建住宅137棟。[3]

社會事業

保持了社會和諧穩定

加強了信訪工作的領導,在鎮黨委的領導下,完善了領導幹部信訪接待制、首問制、承諾制和責任追究制,並在開展"五同五幫五入戶"活動期間,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及時將矛盾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全年沒有一次到省、宜春市上訪事件;投資11.8萬元,在永泰鎮主要路口共安裝6個視頻探頭,並在鎮派出所建立技防監控中心;三是強化了安全穩定的領導責任制,制定了《永泰鎮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全年未出現一起惡性事件;四是加強了邊際聯誼。根據地處兩縣市交接處的特殊性,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聯誼活動。

認真落實"民生工程"各項指標達標建設

投資20萬元對6所村級衛生室進行了規範化達標建設,大大改善了醫療條件,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共計13340人,參合率達到了92%。加強了食品藥品監管,對鎮區內食品藥品企業及經營單位全部進行了摸底和建檔,強化了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也得到了長足進步。三是勞動保障服務軟硬件建設得到加強,完善了勞動力資源調查及建檔。全年共輸送跨省外出務工3750人。並組織召開了首次人才招聘會。投資16萬元新建的勞動保障服務樓,也已經交付使用。四是城鎮和農村低保全面落實,共發放各項民政救濟金36萬元。永泰鎮75戶城鎮低保戶和263戶農村困難戶均已按時足額領取了救助金。

文化教育工作成效顯著

2007年樟交會期間,永泰鎮參展的彩車造型獨特,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投入資金12萬元,給中小學和各村文化活動室添置了部分體音美活動器材,使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中小學管理和綠化、美化、淨化工作再上一個新的台階,2007年代表樟樹市迎接省、宜春市教育督導評估檢查驗收工作中,受到了檢查組領導的一致好評。此外,永泰鎮還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尊師重教先進單位。[4]

城鎮建設

抓好平安工程

加強信訪工作的領導,及時化解矛盾,防微杜漸;建立安全穩定排查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和諧平安聯動中心功能;認真落實中央的各項減負政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四是堅決打擊各種違法亂紀行為,維護社會穩定。

抓好人口工程

變壓力為動力,確保完成人口計劃和各項指標;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工作思路,打造人、文、景一體化的"婚育新風進農村"長廊。

抓好集鎮亮化工程

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擬籌措資金60萬元,對105國道沿線的新街區進一步完善好綠化、美化和亮化。

抓好民生工程

抓好醫療衛生工作,擬投資25萬元,支持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所進一步改善醫療條件,提高服務能力,並抓好園藝和大觀兩個村衛生所的達標建設;

搞好勞動服務管理,重點抓好免費職介和"金藍領"工程;

抓好城鎮和農村低保工作,關愛弱勢群體,完善敬老院的設施添置和內部管理工作;

抓好文化教育工作,進一步做好教育網點的布局調整,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創建和諧平安校園。[5]

歷史遺蹟

永泰鎮歷來是江西的重要驛站。素有"千年古鎮、茂才之鄉"的美名。[3]早在唐朝,這裡就開始設立墟點,開始有了集鎮的雛型。因明代中期遭水災,人們祈求永遠安泰,鄉紳捐資建永鎮塔,意在鎮邪保平安,"其旨,江之東,履而泰。"遂改名為永泰,清朝為茂才之鄉十七部,隸屬臨江府清江縣,解放前名為第二區永埠鄉,解放後數易鎮名、治屬。有"千年古鎮"之稱。

永泰鎮明清時代曾風光一時,有"九街十八巷"之稱,[3]現存較完好的明清古建築街有遺存20餘棟,主要是集中在靠近贛江東堤的前、後兩街。包括天王廟、文昌宮等許多重要的建築惜在文革"破四舊"中被毀,如今只留下遺蹟供人憑弔。所幸有數棟古建築被主人冒着巨大的風險完整保存下來,當時他們事先用黃泥將門前石額和藻井上精美的裝飾圖案封起來,甚至至今仍然被黃泥緊緊封住,只從剝落的泥邊上露出令人驚艷的片鱗只羽。走進古宅中,白髮斑斑的老者,能讓你感覺似乎連空氣也凝固在古老的氣息中,那些木質結構的精美雕飾,地上的一磚一石,都傳遞着遠去的輝煌。此外,當地的歷史遺蹟有永鎮塔、大觀橋等,永鎮塔系明中期所建,高24米,七層六面,磚石結構;大觀橋石砌三拱,全長30米,上有明代著名學者羅洪光榜書,惜被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