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鎮
永陵鎮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人口4.03萬,面積515.8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居委會,25個村委會。永陵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人居住。永陵鎮是一個充滿着濃厚歷史文化氣息的古鎮:鎮域面積5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多而集中地分布着清前時期的文物古蹟,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達48處。清朝12座帝陵中營建時間最早的「第一陵」---清永陵建築群及其環境至今保存原貌。鎮中的永陵和赫圖阿拉城名聲在外,是清朝的發祥地之一。
目錄
概況
永陵鎮隸屬於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
永陵鎮位於東經128度18分,北緯41度43分,屬遼寧省東北部新賓滿族自治縣中部。是清王朝的發祥地,滿族的故鄉,擁有以世界文化遺產關外三陵之首——清永陵和全國AAAA級景區清朝第一都城——赫圖阿拉城為代表的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是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全鎮地域面積525.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8萬畝,山林面積達58萬畝,轄25個行政村、龍崗、鳳儀、東鋼三個城鎮社區,3個國營林場。全鎮4.2萬人口中,其中農業人口2.9萬人,滿族人口占75%,被譽為「中華滿族第一鎮」[1]。
歷史沿革
永陵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人居住。據史料記載,燕、秦時期歸遼東郡轄,漢、晉隸玄菟郡;唐隸安東都護府;遼屬東京道;金屬瀋州照德郡;元屬瀋陽東境;明屬建州衛;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衛都督努爾哈赤在今永陵鎮東南約4公里的赫圖阿拉城建立大金國。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封赫圖阿拉城為興京,並開始修建興京陵。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尊興京陵為永陵(滿文轉寫:enteheme munggan)。清康熙九年(1670年)以後,先後設置的掌關防衙門、興京副都統衙門永陵總督、興京協領等機構分別建於今鎮轄後堡、西堡村及赫圖阿拉城內。
1964年設鎮建制,沿史以「永陵」命名。永陵鎮是一個充滿着濃厚歷史文化氣息的古鎮:鎮域面積5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而集中地分布着清前時期的文物古蹟,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達48處。清朝12座帝陵中營建時間最早的「第一陵」---清永陵建築群及其環境至今保存原貌。清永陵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省牲所等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為一萬一千多平方米,號稱清朝關東第一陵;努爾哈赤登基建元稱汗的後金第一都城---赫圖阿拉城一些古建築仍可見當年風采[2]。赫圖阿拉城分為內外兩城,方圓十里。城垣由土石雜築。外城駐紮着八旗精銳部隊,建有點將台、校場等,外城內、內城外建有駙馬府,內城建有汗宮大衙門、八旗衙門、關帝廟、城隍廟、啟運書院、文廟等。清代以後,還建有協領衙門、理事通判衙門等。該城曾居住人口十萬餘眾,辟有十里商賈鬧市,屋宇堂皇,文化昌盛,被譽為清代第一都城;努爾哈赤所建七大廟之列---皇寺,至今保存着順治十五年重建顯佑宮時的赦建碑和500年古榆等等。古鎮還繼承、保存着具有濃厚滿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像滿族傳統的音樂、舞蹈、服飾、工藝品、文學作品以及婚嫁禮儀、民族食品、民族體育與遊戲等民俗風情,而鎮內古樸、肅穆的建築風格,更給古鎮增添了古香古色的獨特韻味。
行政區劃
永陵鎮,人口4.03萬,面積515.8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居委會:鳳儀、龍崗、東鋼;25個村委會:西堡、團結、紅旗、前進、蔬菜、後堡、頭道砬子、錯草、赫圖阿拉、二道、金崗、色家、那家、李家溝台、腰堡、頭道堡、嘉禾、驛馬、五道堡、夏園、羊祭台、大和睦、下房子、陡嶺、永陵朝鮮族村。
視頻
永陵鎮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村)—永陵鎮,搜狐, 2019-1-25
- ↑ 「清王朝第一都城」—永陵鎮,騰訊網,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