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两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楔形文字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典,世界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法典。公元前18世纪由古巴比伦王国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约前1792—前1750年在位)颁布。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目录
内容简介
法典原文刻在一座黑色玄武岩石柱上,1901年为法国考古队在伊朗古城苏萨发现。石柱现存巴黎卢浮宫。由序言、本文和结语3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序言中,汉谟拉比自称受命于天神安努和苏美尔最高神恩利勒,是“四方的庇护者”、“众王的统治者”,声言他是按神的意志颁布了该法典,并反复称颂自己的丰功伟绩。结语部分告诫后继的国王必须遵守这部法典,不得曲解、变更或者废除,否则,一切灾祸将降临其身。本文部分共282条,包括了对当时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规定。1—5条规定司法方面的犯罪;6—25条规定了有关财产方面的犯罪;26—59条涉及土地、房屋及损害赔偿;60—126条涉及果园经营、商业、借贷和寄存等内容;127—194条规定婚姻、家庭、家庭财产、继承和收养;195—214条规定了殴打致伤致死事项;215—240条关于医生、理发师、建筑师、造船工和船员等规定;241—267条关于耕牛租赁、耕者及牧者的雇佣等事项;268—277条关于动物,船舶及车辆租赁、工匠雇佣等内容;278—282条则专门规定奴隶买卖等事项。
这部法典旨在确立君主专制制度、奴隶制度和自由人内部的不平等,它保留了土地国有和公社所有制,鼓励商品交换,保护动产私有权,肯定了全权自由人之间的同态复仇原则,是当时社会各方面生活的深刻反映。这部法典不仅在当时,而且对以后两河流域的立法活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研究当时两河流域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立法活动,都有巨大的价值。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书籍,是思维的结晶,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源泉,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名著,则是书籍中的精华[1]。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2]。
视频
汉谟拉比法典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100部科普经典名著,豆瓣,2018-04-26
- ↑ 工具书及其分类,豆丁网,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