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
藏品简介
藏品鉴赏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宋,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
此炉仿汉代铜器造型。直口,平底,口径和底径相若,下承以三足。通体满施淡天青色釉,莹润光洁,釉面开细碎纹片,足端无釉。外壁近口沿处、近底处各凸起两道弦纹,腹部中间凸起3道弦纹。外底有5个细小支钉痕。 瓷釉开片系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在焙烧后冷却时所形成,在瓷器流传过程中如遇冷热变化仍会继续开裂。它本属于釉的一种缺陷,但因其片纹自然天成、生动有趣,遂逐渐被视作一种特殊的装饰。汝窑青瓷釉面大都开有层层相叠的“冰裂纹”,自然天成,耐人回味。 从文献记载来看,汝窑为宫廷烧造瓷器的时间在北宋晚期,有学者推测大概只有20年或40年。由于烧造时间短,致使产品流传至今的不多,从公开发表的资料看,传世品不足百件。已知传世汝窑三足樽式炉仅3件,现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和美国辛辛那提博物馆。
藏馆介绍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