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亿
江亿,1952年4月1952年4月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工程院院士[1],中国人工环境工程学科的倡导者之一[2],清华大学教授、博导 。
江亿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出生 |
1952年4月25日 北京市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授、博导 |
1973年江亿考入清华大学建工系暖通专业学习;1985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6年获得北京首界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988年获得第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0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研发的"适用于西部干燥地区的间接蒸发冷水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
江亿主要研究工作是建筑节能、建筑热环境、建筑自动化、集中供热规划与控制 。
目录
人物经历
1952年4月,江亿出生于北京,自小在天津读书,1969年4月,初一时就遭遇了"文革",便随着"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来到内蒙古四子王旗半农半牧区插队 。
1973年10月,参加了"文革"中仅有的一次高考,而进入清华大学建工系暖通专业学习。
1974年3月,学生期间开始下厂劳动,从二七车辆厂、878电子厂,到参加援藏团。
1977年1月,从清华大学建工系暖通专业毕业,2月,进入核工业部兰州504厂工作。
1978年10月,清华大学恢复研究生招生,江亿回校应考。
1981年4月,获得清华大学热能系空调专业硕士学位,之后跟随王补宣院士攻读博士学位 。
1985年1月,获清华大学热能系工程热物理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热能系讲师(1985年-1987年)、副教授(1987年-1990年)、教授(1990年-) 。
1988年9月,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建筑研究院工作(截至1989年9月)。
1989年,江亿和三位同行创业北京清华人工环境工程公司 。
2000年6月,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教,担任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建筑学院副院长(截至2007年)。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2005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建筑热环境研究
江亿系统地参与了建筑热环境学科基础理论、基础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在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为人类创造各种适宜的室内物理环境。作为基础研究,他建立了建筑热环境动态分析模型并率先提出其随机过程解;首次给出自然通风动态结构分析,带动了从动态特征上对自然通风的系列研究。组织对住区建筑内外微气候的研究,提出预测和评价小区建筑内外热湿环境和能耗状况的方法。
人工环境工程研究
围绕人工环境工程,江亿提出Design by Simulation的新人环工程设计理念和具体方法,并组织开发了DeST大型软件具体实施这一设计过程,截止到2008年,利用此方法,主持完成十余项商业建筑空调设计、三十余个星级宾馆节能改造以及十余个城市热网工程的改造、调节与控制 ,如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馆、怀仁堂等三十几个重点建筑的空调系统计算机控制工程,任总负责人。
论文著作&专利发明
截至2017年,江亿独立和联合编著书籍20余部,拥有70项发明专利,发表150余篇科研论文 。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1992.06 | 《水果蔬菜薄膜气调贮藏》 | 侯东明,江亿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1 |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 张庆风,江亿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4 | 《绿色奥运建筑实施指南》 | -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5 |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 | -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6.01 |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 刘晓华,江亿等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6.01 | 《建筑环境系统模拟分析方法:DEST》 | 江亿主编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6.03 | 《住宅节能》 | 江亿等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7.06 | 《建筑设备自动化》 | 江亿,姜子炎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7.09 | 《既有建筑节能诊断与改造》 | 薛志峰,江亿编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7年 |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07》 | 江亿主编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8 |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 | 江亿主编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8.05 | 《天然气热电冷联供技术及应用》 | 江亿编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9.08 | 《大幅提高热电联产系统效率的途径》 | 江亿,付林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04 | 《"西气东输"中天然气合理应用方式研究》 | 江亿编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9 |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9》 | 江亿主编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0 |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0》 | 江亿主编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0.04 | 《建筑设备自动化》 | 江亿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1.06 | 《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 | 聂梅生,秦佑国,江亿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2.08 | 《对我国建筑节能的思考 江亿教授序言集》 | 江亿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3.05 |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第2版》 | 刘晓华,江亿,张涛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4.03 |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14》 | 江亿主编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5.03 |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15》 | 江亿主编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5.12 | 《中国建筑节能路线图》 | 彭琛,江亿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6.03 | 《中国建筑节能理念思辨》 | 江亿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6.02 | 《建筑热湿环境营造过程的热血原理》 | 刘晓华,谢晓云,张涛,江亿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7.08 | 《建筑设备自动化 第2版》 | 江亿,姜子炎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1982年起,江亿参加了由山西省农科院主持的国家"六五"攻关重点项目"苹果的产地储存技术",负责其热环境原理研究及性能优化 。
承担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类型 |
1989 – 1994 | IEA annex 21:建筑热模拟 | 国际合作项目 |
1992 – 1997 | IEA annex 25:建筑优化故障诊断 | 国际合作项目 |
1995-1999 | IEA annex 30:模拟技术在建筑环境系统的应用 | 国际合作项目 |
1999 | Alliance for GSF:中国可持续发展住宅 | 国际合作项目 |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 名称 | 奖项 |
1987年 | 土窑洞水果储存 | 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
1993年 | 大白菜新法储存 | 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 |
1995年 | 建筑热环境随机分析 |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
1997年 | 集中供热网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在线识别 |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
1998年 | 集中供热网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在线识别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
1998年 | 地铁热环境控制 | 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
1999年 | 地铁热环境模拟与控制 |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
2006年 |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 省部级 一等奖 |
2007年 | 溶液式带有全热回收的模块化空气处理装置及其系统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
2008年 | 建筑节能模拟分析平台DeST及其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
2009年 | 适用于西部干燥地区的间接蒸发冷水机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
人才培养
截至2016年,江亿一共培养了30多名博士、40名多硕士,他们的多篇论文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2009年指导博士生刘晓华的毕业论文《溶液调湿式空气处理过程中热湿耦合传递特性分析》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3]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江亿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
时间 | 题目 | 作者 | 类型 |
2016 | 空调冷冻站"无中心控制"系统研究 | 代允闯 | 博士 |
2016 | 吸收式热泵中吸收器传热传质与匹配特性研究 | 李静原 | 博士 |
2015 | 建筑服务系统集中与分散问题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 周欣 | 博士 |
2015 | 低品位工业余热应用于城镇集中供暧关键问题研究 | 方豪 | 博士 |
2015 | 智能建筑无中心平台架构研究 | 沈启 | 博士 |
2015 | 无中心空调系统运行参数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王美婷 | 硕士 |
2015 | 混凝土辐射末端传热特性模拟及应用研究 | 吴明洋 | 硕士 |
2014 | 有关建筑用能的人行为模拟研究 | 王闯 | 博士 |
2014 | 办公建筑照明能耗模拟方法的研究 | 罗涛 | 博士 |
2014 | 中欧集中供热节能机制对比与研究 | 王萌 | 硕士 |
2014 | 办公建筑空调能耗差异定量化分析方法及应用 | 孙开宇 | 硕士 |
2014 | 集中供热庭院管网能耗现状与节能措施研究 | 董磊 | 硕士 |
2013 | 中国城镇住宅建筑能耗及与发达国家的对比研究 | 胡姗 | 硕士 |
2012 | 高产热密度数据机房冷却技术研究 | 田浩 | 博士 |
2011 | 建筑热环境控制中换热网络的优化分析 | 张海强 | 硕士 |
2010 | 公共建筑用能分项计量综合关键技术研究 | 王鑫 | 博士 |
2010 | 热泵式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的研究 | 刘拴强 | 博士 |
2010 | 中美商业建筑能耗特点对比研究与模拟验证 | 韩福桂 | 硕士 |
2010 | 中国七城市个人消费领域能耗及个人行为模式调查研究 | 张声远 | 硕士 |
2010 | VRF空调系统设计与适用性的研究 | 王旭辉 | 硕士 |
2009 | 基于能耗数据的中国建筑节能问题研究 | 杨秀 | 博士 |
2009 | 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模拟预测方法研究 | 宋芳婷 | 博士 |
2009 | 常用溶液除湿剂的性质研究 | 易晓勤 | 硕士 |
2009 | 实际运行调节下的空调水系统特性研究 | 蔡宏武 | 硕士 |
2009 | 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研究与应用 | 常晓敏 | 硕士 |
2008 | 间接蒸发冷却式空调的研究 | 谢晓云 | 博士 |
2008 | 建筑自动化系统的信息流研究 | 姜子炎 | 博士 |
2008 | 基于案例的美国公共建筑能耗调查分析与用能问题研究 | 张永宁 | 硕士 |
2008 | 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方法研究 | 王远 | 硕士 |
2008 | 空气处理设备方案模拟中房间等效模型方法研究 | 庄旻娟 | 硕士 |
2007 | 我国城镇住宅空调生命周期能耗与资源消耗研究 | 李兆坚 | 博士 |
2007 | 基于能源设备特性的城市能源系统动态模型 | 陈杰 | 硕士 |
2007 | 溶液调湿式空气处理过程中热湿耦合传递特性分析 | 刘晓华 | 博士 |
2007 | 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研究 | 李海翔 | 硕士 |
2007 | 辅助设计用中庭热环境全年动态模拟方法的研究 | 诸群飞 | 硕士 |
2006 | 性能可调节围护结构研究 | 曾剑龙 | 博士 |
2006 | 建筑能耗模拟用楼地和热桥传热计算方法研究 | 谢晓娜 | 博士 |
2006 | 楼宇设备设施规范化管理方法研究 | 金霞 | 硕士 |
2005 | 随机室内发热量下空气调节系统模拟分析 | 燕达 | 博士 |
2005 | VRF空调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 夏建军 | 博士 |
2005 |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研究 | 薛志峰 | 博士 |
2005 | 蓄能模式下楼宇热电冷联供系统优化运行和设计分析 | 李永红 | 硕士 |
2004 | 湿空气处理过程热力学分析方法及其在溶液除湿空调中应用 | 李震 | 博士 |
2004 | 中庭热环境动态模拟方法研究 | 宋芳婷 | 硕士 |
2003 | 住宅热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 简毅文 | 博士 |
2003 | 辐射空调方式研究 | 魏庆芃 | 博士 |
2003 | 室内空气品质控制研究 | 成通宝 | 博士 |
2003 |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暖通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 李年长 | 硕士 |
2003 | 建筑空调系统的仿真研究 | 崔军 | 硕士 |
2003 | 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 柴沁虎 | 硕士 |
2003 | 供热系统测试与分析研究 | 郭非 | 硕士 |
2002 | 空调冷冻水系统特性研究 | 朱伟峰 | 博士 |
2002 | 小型变频风冷热泵空调系统性能评价研究 | 陈华俊 | 硕士 |
2002 | 过冷水动态蓄冰系统应用研究 | 于震 | 硕士 |
2001 | 夜间通风相变贮能吊顶系统研究 | 康艳兵 | 博士 |
2001 |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经济性预测方法 | 王福林 | 硕士 |
2001 | 空气处理室控制算法的研究 | 狄喆 | 硕士 |
2000 | 区域供热供冷输配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 秦绪忠 | 博士 |
2000 | 热电(冷)联产系统电力调峰运行研究 | 付林 | 博士 |
2000 | 过冷水制取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 曲凯阳 | 博士 |
2000 | 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问题研究 | 薛志峰 | 硕士 |
2000 | 自然风与机械风的紊动特性研究 | 朱颖秋 | 硕士 |
1999 | 建筑环境系统设计中的全工况分析方法 | 陈锋 | 博士 |
1999 |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在线实时优化控制的研究 | 李慧林 | 硕士 |
1999 | 环境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 朱伟峰 | 硕士 |
1997 | DHC输配系统水力工况的分析研究 | 秦绪忠 | 硕士 |
1996 | 空调设备性能通用描述模型及其分析计算研究 | 徐珍喜 | 硕士 |
1995 | 建筑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研究 | 周强华 | 硕士 |
1994 | 建筑热环境的随机分析 | 洪天真 | 博士 |
1992 | 集中供热流量调节和供热工况调节的方法研究 | 贾晶 | 硕士 |
1993 | 集中供热计算机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 | 杨旭东 | 硕士 |
1989 | 气调帐水平通道两侧由于浓度差造成的自然对流传值研究 | 王四海 | 硕士 |
荣誉表彰
1986年, 北京首界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1988年, 第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1年, 具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
2003年, 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社会任职
1991年10月, 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委员(第三届委员会)
1995年5月,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委员(第七届委员会)
1996年7月, 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委员(第四届委员会)
2000年10月,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委员(第八届理事会)
2002年11月, 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副理会长(第五届理会)
2005年01月, 中国城市研究会副理事长
2006年10月, 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副理会长(第六届理事会)
2007年12月,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成员,任期两年
2008年01月, 北京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2009年01月, IEA ECBCS(建筑与社区节能)合作项目理事会成员(中国代表)
2010年01月, 建设部科技委委员
2010年11月, 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副理会长(第七届理事会)
2015年11月,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主任委员
2016年9月14日, 北京建筑大学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6年9月14日, 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
全国暖通空调委员会副理事长
北京市政府顾问团顾问
建设部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成员
IPCC(国际气候变化研究)评估报告写作组成员
ASHRAE学会会员
《制冷学报》主任委员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副主任委员
《 暖通空调》 杂志编委
人物评价
江亿是是建筑热环境工程学科的倡导者和创建者之一,他系统地参与了该学科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的建立和发展 ,他长期以来在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地铁热环境仿真与控制、热网调节与优化、供热与空调系统的控制与管理、水果蔬菜的产地储存等方面做出的重要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