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江南曲》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此诗以白描手法叙述了丈夫常年在外经商的妇人的闺怨之情。后两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突然从平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展示了闺中少妇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更深刻地展示了这她的苦闷和怨恨心情。

目录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译文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

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

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创作背景

江南曲插图唐代出现了大量以闺怨为题材的诗作,这些是做主要有两大内容:一类是思征夫,另一类是怨商人。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社会背景的。

由于唐代疆域辽阔,边境多事,要征调大批将士长期戍守边疆,同时,唐代商业非常发达,从事商品远途贩卖、长年在外经商的人日渐增多,因而作为这两类人的妻子不免要独守空闺,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必然要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于是出现了大量抒写她们怨情的诗。

文学赏析

江南曲插图此诗用民歌体写作。因为是民歌体,所以身为文人的李益有意用民间的口语写作。整首诗明白如话,自始至终是一个商人妇自怨自艾,或是向人诉说的口吻。但是,整首诗明白如话,平易近人,那是指其语言而言,其内容却不平淡,而是平中有奇。

这首诗吸取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

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

前二句从语言到内容都是平易的,朴实无华的。得瞿塘的商人,总是延误我的约期,表现了一种自然朴素,甚至显得没有半点斧凿痕迹的叙述口气。

然而,后二句语言还是平易的,依然朴实无华;而内容却陡起波折,忽发奇想,忽出奇语:早知潮水有信,悔不嫁给弄潮儿。那凌波逐浪的弄潮健儿,该是随潮按时的来去,唯独自己远出经商的丈夫,却屡屡延误归期,让她多少次白白等待。"弄潮儿"至少会随着有信的潮水按时到来,不至于"朝朝误妾期"啊!她是仅仅取其如期而至这一点,并非对弄潮儿有特殊的好感,更非真的要嫁给弄潮儿。当然,丈夫自有丈夫的难处,她也未必真愿嫁给弄潮儿(在湖水中搏击、嬉戏的年轻人)。这一点她也未必不清楚,之所以发以出人意外的奇,出以始终未及的寄语,只是为了一吐长久的积怨,一泄所适匪人的悔恨。

思之切,恨之深,思、恨到了极点,便可能忽发天真之想,忽出痴人之语。这是思妇在万般无奈中生发出来的奇想。"早知"二字写出她幽怨的深长,不由得自伤身世,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也是苦语,写出了思妇怨怅之极的心理状态,虽然是想入非非,却是发乎至情。这种基于爱怜的怨怅,源于相思的气活,尽显江南女子的娇嗔之态。

这首诗运笔自然,但内在的逻辑很严密。思妇由夫婿"朝朝"失信,而想到潮水"朝朝"有信,进而生发出所嫁非人的悔恨,细腻地展示了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内心矛盾。

全诗感情真率,具有浓郁的民歌气息。此诗平中有奇。一是整首诗以平易的语言表现奇崛的内容;二是以常语作为奇语。后二句是奇语,但又是常语,并未刻意雕琢,似乎率尔而言,脱口而出,却成为传诵千年的奇语名句。 [1]

名家点评

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认为李益的这首诗与张先《一丛花令》中"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诸句,都是"无理而妙"。钟惺在《唐诗归》中评这首诗说:"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说:"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语。乃知《郑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是怨怅之极词也。"

陈邦炎说:"这一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过程,正合乎这位诗中人的心理状态,并不违反生活真实。"

作者简介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公元769年(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公元783年(建中四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李益是中唐时期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杰出诗人。在诗歌形式上以七言绝句见长。他的不少绝句在当时就被谱入乐府,广泛传唱。有《李君虞诗集》传世。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