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紹基
江紹基(1919年4月12日-1995年5月16日),江蘇無錫人,內科學及消化疾病專家[1],中國工程院院士[2],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終生教授、博士生導師。
江紹基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出生 |
1919年04月12日 江蘇省無錫市 |
逝世 | 1995年05月16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育醫務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臨床胃腸病學》、《臨床肝膽病學》 |
1945年江紹基從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之後進入上海宏仁醫院工作,先後擔任內科醫師、副院長;1955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7年調入仁濟醫院,先後擔任副院長、內科副主任;1978年曆任仁濟醫院醫學系二部副主任、名譽主任;1979年擔任上海市免疫研究所副所長;1984年創立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任首任所長和學科帶頭人;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1995年5月16日去世 。
江紹基長期從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及消化系疾病的研究[3]。
目錄
人物生平
1945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任上海宏仁醫院內科醫師。
1954年升任該院副院長。1957年調仁濟醫院任副院長、內科副主任。1978年起歷任醫學系二部副主任、名譽主任、上海市免疫研究所副所長,二醫大校務委員會副主任。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歷任衛生部醫學委員會內科專題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消化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副會長、消化病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科協副主席等職。
主要貢獻
江紹基教授於50年代起參加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深入農村,證實血吸蟲病侏儒症經治療可以生長發育,率先在乙結腸鏡下觀察血吸蟲病的結腸病理變化。此後對慢性肝病、胃炎、胃癌等作了深入研究。
首先建立狼犬胃癌模型,研究維生素與胃癌的關係;應用葉酸、硒及維甲酸進行胃癌前病變誘導分化,為防治胃癌開闢了新途徑。
獲上海市政府頒發的立大功獎,多次獲國家科委、衛生部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江教授1984年創立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任首任所長和學科帶頭人,隨後又成立衛生部消化內科重點實驗室。
學術著作
江教授主編《臨床胃腸病學》、《臨床肝膽病學》,副主編《血吸蟲和血吸蟲病》、《內科理論與實踐》,參與編寫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統一教材《內科學》,創辦和主編《中華消化雜誌》、《國外醫學(消化分冊)》,並擔任《斯堪的那維亞胃腸病雜誌》中文版主編和4種國際醫學雜誌的編委,共發表論文200餘篇。
江紹基 | |
---|---|
江紹基院士塑像 |
社會任職
江紹基歷任衛生部醫學委員會內科專題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消化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副會長、消化病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科協副主席,第五、第六、第七屆上海市政協常委等職。
成就榮譽
人物評價
江紹基一生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參加血吸蟲防治工作;二是創建仁濟醫院內科消化學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進行慢性胃炎、胃癌方面的臨床研究工作。(新民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