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档案馆
江苏省档案馆,与江苏省档案局合署办公,是江苏省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社会各界利用、研究档案的中心,是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直属单位。1995年成为全国首家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局馆内设办公室、人事处、业务处、科技处、法宣处、征集接收处、管理部、利用部、技术部,还有省档案开发服务中心、《档案与建设》部、省数字档案中心、省档案学会等直属部门。全馆建筑面积 16181 平方米。江苏省档案陈列馆正在建设中。江苏省电子档案中心被列为全省信息化标志性工程。
目录
基本内容
江苏省档案馆,与江苏省档案局合署办公,是江苏省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社会各界利用、研究档案的中心,是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直属单位。1995年成为全国首家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局馆内设办公室、人事处、业务处、科技处、法宣处、征集接收处、管理部、利用部、技术部,还有省档案开发服务中心、《档案与建设》==部、省数字档案中心、省档案学会等直属部门。全馆建筑面积16181 平方米。江苏省档案陈列馆正在建设中。江苏省电子档案中心被列为全省信息化标志性工程。
历史沿革
江苏省档案馆系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全国首家国家一级档案馆。成立于1958年8月,原名为“江苏省国家档案馆”,馆址设在南京市中山北路32号(原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内)。隶属江苏省人民委员会,业务受国家档案局指导。
195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发布后,江苏省国家档案馆更名为“江苏省档案馆”,成为党政档案合一管理的文化事业机构,隶属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由省委秘书长直接领导。馆内分设党群机关档案管理组和政府机关档案管理组。
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江苏省档案管理局,与江苏省档案馆[1]合署办公,为一级局,正厅级,下设办公室、一般档案指导组、技术档案指导组、利用研究组、整理保管组。1961年,馆址迁至南京市马鞍山一号。
文革初期机构撤消,仅留4人看管档案。1969年成立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档案馆,内设保管、调研、行政3个组,馆址迁到南京市青岛路1号,同年在盱眙县建立一座战备后库(718库)。1978年7月,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恢复档案局,与省档案馆合署,下设办公室、业务指导处、档案处(即档案馆)。1982年12月,718库移交省司法厅使用。
1984年机构改革,局馆仍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合署体制,副厅级,列入政府编制序列;档案馆内设征集、管理、编研和技术四个部门。
1990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厅务会议根据政事分开原则决定,江苏省档案局与省档案馆分开。省档案局为省政府职能部门,省档案馆为省委、省政府直属文化事业单位。
1995年8月,根据苏发(1995)20号文件精神,江苏省档案馆与江苏省档案局合并,为省委、省政府正厅级事业单位,由省委办公厅管理,列编制101人。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情况
保存了自1506年至2001年间的各种载体档案和资料共572个全宗,676206卷(件、册、张盘),资料6万多册。最早的档案是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的一件“诰命”。馆藏中有很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贵档案,能够反映江苏的历史面貌,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很高的利用和参考价值。
明清档案,尤其是嘉庆至宣统年间的军机部档案,全面、翔实地反映了该时期江苏的财政经济状况。民国时期档案主要是有关国民党省政府及其所属机关的档案,其中,收录民国政要、爱国志士韩国钧与各界友人来往信函的《朋僚函札》已经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革命历史档案中,有早期中共中央在上海活动的有关材料,中共江苏党、团组织初创及领导江苏人民斗争的档案资料,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二次代表大会的档案材料,反扫荡、反清乡档案,我党领导江苏军民在解放战争时期夺取革命胜利的档案资料。建国后的档案主要有城市接管、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及经济建设等内容。
名人档案主要包括民国政要韩国钧、教育界名人吴贻芳、经济学家邓克生和水利专家严恺等个人全宗。馆藏还有数量丰富的特殊载体档案,其中的四万多盘录像档案,包括新闻、专题、文艺等有关方面内容。馆藏也有许多珍贵资料,其中,江苏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发行的出版物,其系统完整性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此外还有明清以来的多种史志和谱牒。
江苏省档案馆-镇馆之宝
江苏省档案馆作为江苏省范围内最大的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的4.5万余卷的音像档案,是该馆最重要的“镇馆之宝”。这些录像档案的内容不仅包括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江苏的活动纪录,还包括了大量已故京剧梅派大师、昆曲艺术家的舞台形象和唱段,以及苏绣[2]、玉雕、紫砂、漆器等老艺术家的专题录音录像,以及从国外征集过来的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缩微卷片等珍贵品。
江苏省档案馆-档案资源
江苏省档案馆大力推进档案资源建设,努力构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积极创造条件,保证依法应进馆档案的正常接收;重视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名人、名产、名胜等特色档案的征集工作。同时顺应发展需要,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档案馆的开放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2004年推出了为民、利民、便民的预约查档无假日等10项措施。
依托馆藏优势,积极开发档案资源。一方面,独立或联合有关部门编写文献汇编,参与编史修志;另一方面,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视专题片。档案史料的==出版和电视专题片的播出以及陈列展览,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宣传。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进一步拓展档案馆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利用馆藏档案资源,以展览、夏令营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让青少年学生走进档案馆,引导他们发现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培养爱国之情,激发爱国之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04年初,经省委宣传部批准,正式挂牌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苏省档案馆-现代化管理
江苏省档案馆库房综合楼集档案管理、技术保护、阅档大厅、缩微中心、计算机中心、寄存中心于一体。内部采用温湿度和安全自动监控,消防、中央空调、通风除湿等自动系统,反映了现代档案管理的需求。馆内已全面建立局域网,有服务器4台,微机150余台,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还有各种进口缩微设备30余台,具有较大规模的缩微加工能力。馆藏档案已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实现计算机检索,目前已经建成革命历史档案、民国时期旧政权档案和建国后部分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以及全部档案案卷级目录和开放档案文件级、案卷级目录等数据库。重要档案和资料已经全面缩微化,部分重要档案已经数字化。部分重要声像档案已数学化并制作成光盘,实现了多媒体检索。在进一步加强基础业务建设的同时,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水平稳步提高。
江苏省档案馆采取多样查档利用方式,包括来馆查档、函查、电话查档、代理查档等,积极开展"三优三满意"活动,在全国首创免费查档调卷服务。
江苏省档案馆-新址建设
江苏省档案馆新址将落户奥体。南京规划局官方网站显示,江苏省档案馆新馆项目用地,位于南京河西新城区中部,黄山路与梦都大街交汇处,规划的地铁7号线从基地西南角拐入。
档案馆新址占地面积33470平米,其中建设面积27989平米,代征绿地4162平米,代征道路1319平米。
按照设计方案,项目地下1层,地上7层,总建筑面积49843平米(地上44196平米、地下5647平米),容积率1.58,建筑高度33.3米。
建筑整体造型厚整大气,以虚实、黑白等对比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项目设计方案于2008年3月27日,经过省级机关河西办公区暨省档案馆新馆规划方案评审会专家论证。
参考文献
- ↑ 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搜狐,2021-10-21
- ↑ 一文带你了解3000年历史的苏绣 ,搜狐,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