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市博物館
江陰市博物館新館舍於2005年10月1日建成對外開放。新館舍位於江陰市澄江中路的天華文化廣場西側,天華文化中心以着名的民族音樂的一代宗師劉天華命名。劉天華是江陰人,他與他的長兄五四新文化的先驅、文學家、語言學家劉半農[1],兄弟民族音樂大師劉北茂為推進中國現代文化的進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江陰市博物館新館占地1.5萬平方米。開放時間為每星期二至星期日的9點至4點30。每星期一閉館進行內部整理。參觀者可坐公交15路、13路至公安局站下或9路、18路、28路至天華文化中心站下。
目錄
基本陳列
陳列內容的多樣性,是江陰博物館新館作出的一次新措施。全館共設江陰古代史館、陶瓷館、陶白書畫館、金銀玉石館、青銅器館、古代石刻館、古代碑刻館、明清服飾館、佛教文物館、劉氏兄弟業績館、自然標本館、花興才奇石館和礦石標本館等14個展館。揚長避短,根據自身實際設立展館是基本思想,創造條件,開拓創新,為適應21世紀世界博物館發展方向力爭與之接軌作了嘗試。因此,在繼承博物館傳統陳列的同時,打破常規,將自然標本、奇石、礦石這類實物納入博物館展示內容。事實證明在開放後深受廣大觀眾歡迎,尤其是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孩子們在自然標本館見到了從未見到的各種飛禽走獸標本,增長見識的同時又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受到了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教育。這些展覽,適合了各種群體,各種年齡的需要,可謂老少皆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多媒體的應用也增強了展覽陳列效果。每個展室,都配備觸摸屏,裡面貯存各類資料、圖片、音樂等內容,觀眾可以隨時通過觸摸屏了解感興趣的內容,點播劉天華、劉北茂的着名樂曲。在自然標本館的蛇類部分,還專門安裝液晶顯示屏播放蛇的種類、益處以及防治毒蛇咬傷等知識,涉禽類標本處觀眾可以通過觸摸屏聽到不同鳥類的鳴叫聲,增強了展覽效果。
除了展覽陳列有創意外,文物庫房條件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首先面積大大超過了國家文物局提出的對縣(市)級博物館的要求,其次是藏品櫥櫃有鐵質軌道式、大塊玻璃櫃和木質櫥等數種,適合保管不同質地的要求。由於中央空調和去濕機的配備,提高了藏品保管質量。同時設置了微機房,各個部門、各個崗位都可實行微機管理,每個辦公室和有關部位都配置了電腦,實現了管理和辦公現代化,這是一次質的飛躍。由於安裝了電視監控設備,可對整個博物館實施24小時監控,提高了安全防範性能,為確保博物館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館還配置有一個近200座位的高檔次的學術報告廳,廳內設備功能現代化、多樣化。同時近旁配有高檔次的貴賓接待室,可以滿足國內甚至國際性學術會議的需要。這些都為博物館實現現代化、數字化[2]創造了有利條件。
展覽與藏品
泗州大聖舍利專題館
2014年6月14日由江陰博物館原二樓佛教館改造的泗州大聖舍利專題館重新對外開放。展覽模擬了2003年青陽孫悟空寺發現泗州大聖寶塔地宮的考古現場,展出了舍利子、鳳首銀座龍、影青瓷缽、石函、水晶球、影青點彩舍利瓶、鎏金佛指等一批出土文物。見證了江陰佛教文化的悠久歷史。
石刻廳
石刻藝術是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有着輝煌的成就。中國的石刻一時品種門類眾多,有建築宗教,陵墓,摩崖等,且激發多樣。題材廣泛,從漢代「馬踏匈奴」的大刀闊斧,到清明門源樓閣的精雕細琢,無一不真實地烙印着時代地精神與風範。
這裡陳列的宋代浮雕石墩,石柱礎。明代樂舞造像,石馬,清代獅子,件件精雕細刻,都是難得一見的精品,人們在閱讀江陰歷史的同時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花興才奇石館
1927年4月生,江蘇江陰人,高級工程師。系中國賞石藝術委員會委員、宜昌珍奇石研究會副會長。1985年開始收藏奇石,現成五千餘枚,分為人物、景物、動物、圖氛書法、象形、騰隴畫七類,多次參加全國性賞識展覽並獲獎。
明清服飾館
「錦繡中華,衣被天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養蠶,紡織,絲綢,印染和刺繡的國家。從新石器時代地「藏物遮羞」到夏商時期縹,紡,織,染,繡的一應俱全,我們的祖先已使服飾的功能從穿戴升華為時代地風尚。至漢代中國花團錦簇的紡織品已通過「絲綢之路」傳播於世界的各地。這裡展出的,明清服飾是江陰博物館的考古成果,這些工藝精湛,質量上乘的服飾是江陰人民智慧的結晶,展示了江陰紡織之鄉的風采。
劉氏兄弟業績館
中國近代歷史上註明的「劉氏三傑」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兄弟同胞,業績同章,世人同敬,為自己為民族更為家鄉江陰的歷史增添了極為鮮彩亮麗的篇章。
視頻
江陰市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語言學家劉半農發明了一個字,填補了漢字的空白,卻被女性痛罵! ,搜狐,2019-09-20
- ↑ 什麼是數字化?如何理解數字化轉型?,搜狐,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