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物理學家。1920年5月生於江蘇金壇。1942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物理系。1950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該所所長。

湯定元
性別
出生 1920年5月
國籍 中國
籍貫 江蘇金壇
民族
母校 重慶中央大學物理系
職業 物理學家

湯定元[1][2][3][4][5]

留美期間,發現金屬鈰的新穎相變首創的金剛石高壓容器,現已發展成為高壓物理研究的重要儀器。1951年回國後,長期從事半導體光電物理與器件的研製。領導並參與研製成功十種光電器件和紅外探測器,部分用於人造衛星、軍民用高科技裝備中,為我國「兩彈一星」的研製作出了突出貢獻。開創了窄禁帶半導體的系統研究。有13項創新成果被收入國際權威科學手冊中。

目錄

教育背景

  • 1942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物理系。
  • 1948年3月,湯定元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物理系學習,同年轉入芝加哥大學物理系。
  • 1950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 1942年,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任教。
  • 1951年,回國後到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所(1958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 1957年,加入九三學社 。
  • 1960年,在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工作,期間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和半導體教研室主任。
  • 1962年,晉升為研究員。
  • 1964年,調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工作,歷任副所長、所長、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
  •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研究方向及領域

中國半導體學科和紅外學科創始人之一。參加和指導研製了硅太陽能電池、高能粒子探測器等多種光電器件;研製了硫化鉛、銻化銦、鍺摻汞、碲鎘汞等各種紅外探測器的材料和順件。在把半導體紅外器件成功地應用於中國探測、空間遙感方面,有開拓性貢獻

科研成果

留美期間,發現金屬鈰的新穎相變首創的金剛石高壓容器,現已發展成為高壓物理研究的重要儀器。1951年回國後,長期從事半導體光電物理與器件的研製。領導並參與研製成功十種光電器件和紅外探測器,部分用於人造衛星、軍民用高科技裝備中,為我國「兩彈一星」的研製作出了突出貢獻。開創了窄禁帶半導體的系統研究。有13項創新成果被收入國際權威科學手冊中。

主要獎項及榮譽

  •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次。
  •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1993年)各一次。
  •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
  • 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獎一次。
  • 上海市科技二等獎兩次。
  •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授予「在中國科學技術工作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先進工作者」。
  • 1988年,國防科工委授予「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章。
  • 1994年,全國僑聯授予「愛國奉獻」獎。
  • 200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學術成就及著作

主要著作:

  • 1992.11,復旦大學出版社,《紅外輻射加熱技術》
  • 1989.10,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光電器件概論》
  • 1979.09,國防工業出版社,《遙感手冊第1分冊》
  • 1964.08,科學出版社,《半導體太陽電池譯文集》
  • 1956.08,科學出版社,《眼睛和太陽》
  • 1955.12,科學出版社,《半導體物理學》
  • 1955,科學出版社,《近代物理學中半導體》

論文:

  • 與高國裕合作,表面複合速度對於鍺的光電導光譜分布的影響(一)[J]. 科學通報, 1957, 2(8):238-239.
  • 與鄭國珍合作,窄禁帶半導體[J]. 物理, 1983(4):196-205.
  • 紅外探測器的發展現狀[J]. 激光與紅外, 1991(1):5-11.
  • 紅外物理與紅外技術[J]. 物理實驗, 1992(4):153-159.
  • 紅外探測器的研製[J]. 中國科學院院刊, 1993(1):57-58.
  • 沙坪壩時期的一段研究工作的回憶[J]. 物理, 1994, 23(10):0-0.
  • 關於我國紅外技術發展的一些回憶[J]. 紅外技術, 2000(1):2-7.
  • 世紀之交話光電子技術與產業[J]. 激光與紅外, 2001, 31(2):67-70.

參考資料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