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衡
汪世衡 |
[图片网址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
中文名称;汪世衡 出生日期;1885 逝世日期;1919 字;仲山 |
汪世衡(1885-1919),字仲山,西乡县杨营富儿沟人。民国元年 (1912),赴西安求学。翌年,获选陕西省官费留学生,先后入日本法政学校法科、明治大学法科。毕业后,留明治大学研究科继续深造。[1]
目录
人物经历
民国8年(1919),巴黎和会上,我国外交失败。世衡与留日中国学生,结队游行到中国驻日使馆,要求向日本政府抗议。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非但不接受爱国学生的请求,反而嗾使日警对请愿学生弹压。世衡扼腕叹息,愤不欲生,决定回国结集爱国志士,以御外侮。行至中途,得悉北洋卖国政府电令和会中国代表在和约上签字,悲痛欲绝,当即致书(明信片)留日同学李友庚说:"行至岗山,天昏地黑,时事伤心,有如此也?国耻当前,内诬不息,人事若此,夫复何心,行将去矣,勿以我为念。"又致书北京的同乡同学说:"外交失败,茹苦方深……亡国在即,将为倭奴牛马,痛何如也!有生如此,何以生为,兄等学成报国,勉力为之。"7月6日,火车过日本岗山百间川时,世衡破窗跳水自杀,时年35岁。7月7日,东京《日日新闻》发出留日学生汪世衡扑江自杀的消息,同学刘凤翔、傅尔卓(勉县人)闻讯赶赴现场,雇船打捞尸身,隔日乃得,即将遗体火化,收骨灰入瓶,暂殡横滨华侨义地。留日陕西同学会于东京召开追悼会。
汪世衡自杀的噩耗传至国内,引起京、沪、陕各地学生极大震惊和义愤。民国11年(1923),刘凤翔回国时携世衡骨灰瓶返原籍西乡县归葬。西乡县在文昌宫(今察院街小学)举行追悼会,以慰英灵。
个人作品
刘凤翔赋《哭汪仲山》一首:
"生死相从万里程,归来斜月夜三更;
故人一掬伤心泪,洒向北邙作雨声。"
汪世衡好学深思,外讷而内侠。东渡日本前在自己像片背面题诗曰:
"长安作客已经春,更渡重洋只为贫;
皮若不存毛焉附,挽澜为国要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