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汪景琇[1] [2]

汪景琇
性別
出生 1944年5月
國籍 中國
籍貫 遼寧省撫順市
民族
母校 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
職業 太陽物理學家



太陽物理學家。1944年5月出生於遼寧省撫順市。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1987年獲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理學博士學位。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

長期從事太陽磁場和太陽活動研究。與合作者系統地提出了對太陽向量磁場研究的方法、概念和表徵量,定量描述太陽活動區磁能積累過程;發現活動區磁剪切具有總體規則性,對活動區磁螺度最早給出定量估計;由向量磁場觀測,發現太陽低層大氣中磁重聯存在的證據,提出太陽活動中存在兩階段磁重聯的思想;通過前所未有的定量測量,提出太陽網絡內磁場是區別於黑子和網絡磁場的內稟弱磁場分量,對太陽總磁通量有重要貢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中國天文學會張鈺哲獎。


目錄

教育背景

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 1987年獲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理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 1981年12月-2001年3月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 1993年起被聘博士研究生導師;
  • 2001年4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
  • 2001年1月 -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主編
  • 2016年1月 - 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
  • 2005-10~2010-10,倫敦大學學院空間和氣候物理系榮譽教授
  • 2001-07~2005-09,北京大學天文系, 兼職教授
  • 1996-05~1996-08,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 客座教授
  • 1992-07~2016-08,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研究員
  • 1983-05~1984-10,加州理工學院,訪問合作者

研究方向及領域

長期從事太陽磁場和太陽活動研究。

科研成果

與合作者系統地提出了對太陽向量磁場研究的方法、概念和表徵量,定量描述太陽活動區磁能積累過程;發現活動區磁剪切具有總體規則性,對活動區磁螺度最早給出定量估計;由向量磁場觀測,發現太陽低層大氣中磁重聯存在的證據,提出太陽活動中存在兩階段磁重聯的思想;通過前所未有的定量測量,提出太陽網絡內磁場是區別於黑子和網絡磁場的內稟弱磁場分量,對太陽總磁通量有重要貢獻。

主要獎項及榮譽

2012年張鈺哲獎, 一等獎。 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二等獎, 國家級,。 專利成果

學術成就及著作

出版信息 審稿雜誌論文見 ADS Private Libraries http://adsabs.harvard.edu/cgi-bin/nph-abs_connect?library&libname=JX-Wang&libid=550fcd86d9 部分代表性論文 (1) Magnetic Changes in the Course of the X7.1 Solar Flare on 2005 January 20, APJ, 2009, 第 1 作者
(2) Solar Trans-equatorial Activity, Solar Phys, 2007, 第 1 作者
(3) Helicity patterns of coronal mass ejection-associated active regions, ApJ, 2004, 第 1 作者
(4) Vector magnetic field and magnetic activity on the Sun, Cosmic Phys, 1999, 第 1 作者
(5) Flares and the magnetic nonpotentiality, ApJ, 1996, 第 1 作者
(6) A note on the evolution of magnetic helicity in active regions, Solar Phys, 1996, 第 1 作者

參考資料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