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縣
沂水縣位於山東省東南部,沂河上游東岸。總面積2434.8平方千米。總人口113萬人(2010年末)。全縣轄1個街道、16個鎮、1個鄉[1]:沂城街道、馬站鎮、高橋鎮、許家湖鎮、黃山鋪鎮、諸葛鎮、崔家峪鎮、四十里堡鎮、楊莊鎮、夏蔚鎮、沙溝鎮、高莊鎮、院東頭鎮、龍家圈鎮、富官莊鎮、道托鎮、泉莊鎮、圈裡鄉。縣政府駐沂城街道。
境內為低山丘陵區。以山崮著名,素有「蒙陰、沂水七十二崮」之稱。山脈多為沂山、蒙山余脈。山地、丘陵占總面積的62.5%。南部為沖積平原。沂河、沭河為常年性河流,自西北而南、東南流經縣境。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3.7℃,年均降水量900毫米左右。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種主要有砂金、脈金、褐鐵礦、鈦鐵礦、高嶺土、白鎢礦、磷釔礦等。
泰(安)薛(家島)、石(臼所)兗(州)公路橫穿東西,羊(角溝)臨(沂)、博(山)沂(水)公路縱貫西北。古蹟有舊石器、新石器、「姑子頂」大汶口文化和「薛王台」龍山文化、齊長城、漢墓群等多處遺址。革命紀念地有沂水(跋山)革命烈士陵園、中共山東分局駐王莊舊址、《大眾日報》創刊地(雲頭峪村)舊址、孟良崮戰役陳毅指揮所舊址等。
目錄
歷史沿革
春秋屬魯,戰國為齊。西漢設東莞縣、蓋邑、東安縣和陽都縣,後漢末置東莞郡、東安郡。晉東莞郡改置東安郡[2]。隋初廢東安郡,置東安縣,開皇十六年(596)改東安縣為沂水縣。因境內有沂水而得名。1940年至1944年,沂水縣和臨沂北部,莒縣西部曾先後為莒沂邊、沂臨、邊聯、沂北、沂南、沂中、沂東等7縣。1949年,沂中縣又改設沂水縣。
1994年9月7日,撤銷黃山鋪鄉、許家湖鄉,設立黃山鋪鎮、許家湖鎮。1995年12月29日,撤銷高莊鄉,設立高莊鎮。1996年,沂水縣面積2434.8平方千米,人口111.2萬人。轄13鎮18鄉。縣政府駐沂水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057758人,其中:沂水鎮131868人,馬站鎮62607人,高橋鎮55823人,許家湖鎮53456人,黃山鋪鎮46640人,姚店子鎮41548人,諸葛鎮35095人,崔家峪鎮30981人,四十里堡鎮30989人,楊莊鎮27098人,夏蔚鎮25434人,沙溝鎮24258人,高莊鎮30617人,王莊鎮25518人,武家窪鎮30679人,道托鄉36531人,圈裡鄉34578人,龍家圈鄉38421人,善疃鄉31452人,泉莊鄉31828人,富官莊鄉29911人,三十里堡鄉30557人,院東頭鄉27093人,泮池鄉22288人,袁家莊鄉22122人,新民官莊鄉19369人,柴山鄉18409人,王家莊子鄉17188人,東於溝鄉17092人,下古村鄉15447人,何家莊子鄉12861人。
2002年末,沂水縣轄13個鎮、6個鄉:沂水鎮、四十里堡鎮、馬站鎮、許家湖鎮、高橋鎮、楊莊鎮、沙溝鎮、諸葛鎮、黃山鋪鎮、崔家峪鎮、夏蔚鎮、高莊鎮、姚店子鎮、道托鄉、富官莊鄉、圈裡鄉、龍家圈鄉、泉莊鄉、院東頭鄉。(共有1219個行政村)
2009年9月21日,經省政府批准,沂水縣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沂水鎮,設立沂城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沂水鎮政府駐地。2010年12月5日,龍家圈鄉、泉莊鄉、道托鄉、富官莊鄉、院東頭鄉5個鄉正式撤鄉設鎮。調整後,全縣轄1個街道、17個鎮、1個鄉:沂城街道、馬站鎮、高橋鎮、許家湖鎮、黃山鋪鎮、姚店子鎮、諸葛鎮、崔家峪鎮、四十里堡鎮、楊莊鎮、夏蔚鎮、沙溝鎮、高莊鎮、院東頭鎮、龍家圈鎮、富官莊鎮、道托鎮、泉莊鎮、圈裡鄉。縣政府駐沂城街道。
2011年11月,撤銷姚店子鎮,併入許家湖鎮。調整後,沂水縣轄1個街道、16個鎮、1個鄉:沂城街道、馬站鎮、高橋鎮、許家湖鎮、黃山鋪鎮、諸葛鎮、崔家峪鎮、四十里堡鎮、楊莊鎮、夏蔚鎮、沙溝鎮、高莊鎮、院東頭鎮、龍家圈鎮、富官莊鎮、道托鎮、泉莊鎮、圈裡鄉。
視頻
沂水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鄉鎮政府究竟要承擔哪些職責 ,搜狐,2017-02-21
- ↑ 郡縣制起源於什麼時候?郡縣制有哪些特點和內容? ,搜狐,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