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础
沈学础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38年2月 |
国籍 | 中国 |
籍贯 | 江苏溧阳 |
民族 | 汉 |
母校 | 复旦大学物理系 |
职业 | 物理学家 |
物理学家。1938年2月生于江苏溧阳。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从事凝聚态光谱及其实验方法研究。发展了光学补偿双光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发现了一定条件下某些固体存在声学局域模。发展了傅里叶变换光热电离谱方法,使硅中浅杂质检测灵敏度有数量级的提高。对超晶格、量子阱及其他低维结构、半磁半导体和非晶半导体以及固体中杂质等作了大量光谱研究,尤注重其中量子态跃迁、量子态杂化耦合等微观量子过程和量子互作用。撰有《半导体光学性质》、《半导体光谱和光学性质》等。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目录
教育背景
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
工作经历
- 1958年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
- 1978-1980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访问学者。
- 1981年起任红外物理研究室主任。
- 1985—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开放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年起任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该实验室主要创建人之一。
- 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99年11 -12月 台湾大学讲座教授.
- 2001年起兼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2001年1月至今香港大学荣誉教授。
- 2006年获国际巴顿奖。
- 2007年起国际巴顿奖委员会成员。
- 2008年起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协会创始理事。
- 2009年起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和Semiconductor Science & Technology编委。
研究方向及领域
主要从事固体光谱和固体光谱实验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现主要致力于单个纳米小量子结构光谱,电子态、微观互作用及其操控等研究。
科研成果
发展了光学补偿双光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发现了一定条件下某些固体存在声学局域模。发展了傅里叶变换光热电离谱方法,使硅中浅杂质检测灵敏度有数量级的提高。对超晶格、量子阱及其他低维结构、半磁半导体和非晶半导体以及固体中杂质等作了大量光谱研究,尤注重其中量子态跃迁、量子态杂化耦合等微观量子过程和量子互作用。
主要奖项及荣誉
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学术成就及著作
1)压力下锗隧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沈学础,陈宁锵,物理学报(1963).
2)Far Infrared Absorption of pure and Hydrogenated a-Ge and a-Si, Phys. Rev., B22, 2913 (1980).
3)Comparison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MCT and QW Structure material for use in IR Detector, Selected in Milestone Series(里程碑卷) of Night vision. (2001) SPIE Vol: MS169, P553.
4)沈学础,1992,半导体光学性质,北京科学出版社
5)沈学础,2002,半导体光谱和光学性质,北京科学出版社
6)Realization of Anisotropic diamagnetic Kepler problem in a solid state Environment, Phys. Rev. Lett., 102: 244103 (2009), Zhanghai Chen, W. Zhou, S. C. Shen et. Al.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沈学础院士南科大讲堂精彩讲述电子的故事 南方科技大学
沈学础院士:大道无术 大智无谋 高志国新浪博客
入沪再做“追星族” 虹桥又结“扫地僧”——固体光谱专家沈学础院士愿为白银发展牵线出力 搜狐
第54期院士专家讲坛 沈学础:我一生都在研究电子 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