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瀋陽,簡稱「沈」,別稱盛京、奉天,是遼寧省省會,位於渾河北岸,渾河古稱瀋水,水南為陰,水北為陽故稱瀋陽。瀋陽是中國東北地區經濟、文化、交通、金融和商業中心,是遼寧省省會,也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歷史文化名城。

瀋陽
瀋陽渾河風光

瀋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是中國最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有着「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

目錄

歷史文化 [1]

瀋陽是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特大城市。因地處古瀋水(今渾河)之北而得名(南面有渾河,山南水北為陽)。瀋陽地區蘊育了遼河流域的早期文化。3萬年前,瀋陽地區已有人類活動。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上古人類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春秋戰國時期燕國設立方城(侯城前身)起,瀋陽的建城史已2600餘年。瀋陽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遷都於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極在此改國號為「清」,建立滿清國。1644年清世祖福臨,率滿清軍隊攻入關內定都北京後,以盛京為陪都。清初皇宮所在地——瀋陽故宮,是中國現今僅存最完整的兩座皇宮建築群之一。

地理環境

位置

瀋陽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遼寧省中部,南連遼東半島,北依長白山麓,位處環渤海經濟圈之內,是環渤海地區與東北地區的重要結合部,位於北緯41°48′11.75″、東經123°25′31.18″之間,全市總面積逾1294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里。

地貌 瀋陽位於遼河平原中部,東部為遼東丘陵山地,北部為遼北丘陵,地勢向西、南逐漸開闊平展,由山前沖洪積過渡為大片沖積平原。地形由北東向南西,兩側向中部傾斜。

氣候

瀋陽屬於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6.2~9.7℃,自1951年有完整的記錄以來,瀋陽極端最高氣溫為38.3℃(1952年7月18日),中心城區極端最低氣溫為-32.9℃(2001年1月15日),近郊近年來最低氣溫為-35.4℃(瀋北新區2001年1月11日);之前瀋陽還觀測到39.3℃(1920年)的高溫,和-33.1℃(1950年)的低溫。

瀋陽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區年平均降水量716.2毫米,全年無霜期155~180天。受季風影響,降水集中在夏季,溫差較大,四季分明。冬寒時間較長,近六個月,降雪較少,最大降雪為2007年3月4日47.0毫米的特大暴雪;夏季時間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下過215.5毫米的大暴雨。春秋兩季氣溫變化迅速,持續時間短:春季多風,秋季晴朗。

水文 瀋陽市境內主要有遼河、渾河、繞陽河、柳河、蒲河、養息牧河、北沙河、秀水河等大小河流27條,屬遼河、渾河兩大水系,水資源總量為32.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4億立方米,地下水21.2億立方米。

旅遊景點 [2]

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滿族人建立的清政權的早期皇宮。1644年清遷都北京後,經過增修,又成為皇帝巡幸東北時的行宮。1926年至今,為瀋陽故宮博物院。現存古建築100多座,總占地面積60000多平方米。 瀋陽故宮主體部分,是清太宗皇太極時期(1627年--1643年)的皇宮,具有濃厚的滿族特色和中國東北地域建築特色。 瀋陽故宮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從遼東地區興起的清帝國在這裡奠定基礎,並從地方政權發展為統治中國268年的統一王朝。

張氏帥府

「張氏帥府」又稱「大帥府」、「小帥府」,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及其長子,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始建於1914年,占地2914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7570平方米。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的不同風格的建築群組成,是我國近代優秀建築群之一。帥府中院為青磚結構的三進四合院,是1914年張作霖剛當上北洋軍閥陸軍27師師長時開始興建的仿王府式建築。該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共有11棟57間,建築面積1768平方米。 四合院正門南側有一座起脊挑檐的影壁,刻有「鴻禧」大字的漢白玉板鑲嵌在影壁正中,正問兩側各立着一對抱鼓石獅和上馬石。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座落於瀋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46號,是在原殘歷碑和地下展廳的基礎上於1997年9月開始擴建的,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開館。新館總占地面積3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600平方米,展覽面積9180平方米。博物館共設有包括序廳在內的8個展廳,10余個大型場景。新館採用了現代科學技術,配備有分區廣播系統、中央空調系統、影視報告廳、電子閱覽室、多媒體電腦系統及國際互聯網系統等設施,是一座大型的現代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1. 瀋陽的歷史文化  第一星座網,2015-07-10
  2. 瀋陽旅遊 欣欣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