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鱼落雁
沉鱼落雁 |
中文名 : 沉鱼落雁 外文名 : doesnt 出 处 : 《庄子·齐物论》 拼 音 : chén yú luò yàn |
沉鱼落雁常与“闭月羞花”一起来形容女子美丽,意思是一位女子的美,意思是这位女子的美,使得月亮见了她要“闭”,使花儿见了她要“羞”,使鱼儿见了她要“沉”,使雁见了她要“落”,月儿、花儿、鱼儿、雁儿之所以要闭、羞、沉、落的原因是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形容古代四大美女的,其中“沉鱼”是西施[1],“落雁”是昭君。但是,从“沉鱼落雁”的出处来说,鱼之沉,雁之落的本意与女子的美毫无关系。它的原文出自《庄子·齐物论》,本意说的是美丑并无绝对标准,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原文的意思被后是演化发生了变化,“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演化成成语“沉鱼落雁”,用来形容女子非常漂亮,改变了原意,如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沉鱼落雁鸟惊喧,闭月羞花花愁颤”即是。
目录
成语典故
【出处】: 《庄子·齐物论》[2]:“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毛嫱是春秋时期越国绝色美女,与西施时代相当,相传为越王勾践的爱姬。最初人们对毛嫱画像的称道远远超过西施。她应该是“沉鱼”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丽姬已失考。
故原始的“沉鱼”和“落雁”应该是指“毛嫱”和“丽姬”,而并不是“西施”和“王昭君”。当然,《庄子·齐物论》中也提到了西施,说“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大意是丑陋的女人与美貌的西施,还有其他稀奇古怪的事物,从道的角度看是不分彼此的。还在《庄子·天运》[3]中讲了“东施效颦”[4]的故事。
《韩非子·显学》[5]说:“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管子·小称》[6]中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淮南子》则说“今夫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7]但《淮南子》中也有把西施放前面的,说“西施毛嫱,状貌不可同,世称其好美均也。” 东汉边让《章华赋》:“携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嫔之素肘。”
后来唐朝诗人宋之问有诗云:“鸟惊人松萝,鱼畏沉荷花。[8]”此后世人便以“沉鱼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成为古典小说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语。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 他二人长的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闭月羞花之貌。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9]
【拼音代码】: cyly
【近义词】:闭月羞花、花容月貌、国色天香、倾国倾城
【灯谜】: 西施王嫱
相关故事
中国传统上把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连读,并分别指代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沉鱼是春秋的西施,落雁是西汉的王昭君[10],闭月是后汉末的貂蝉,羞花是唐代的杨贵妃。
-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养女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视频
沉鱼落雁相关视频
参考资料
- ↑ 沉鱼西施,语文学科网,2008-7-23
- ↑ 庄子及其弟子《庄子·齐物论》古诗文网
- ↑ 庄子及其弟子《庄子·天运》古诗文网
- ↑ 《东施效颦》原文及翻译,在线文言文翻译
- ↑ 显学第五十,古诗文网
- ↑ 小称,古诗文网
- ↑ 春秋越国的美女毛嫱是谁?毛嫱与西施的区别是什么,豆丁网,2018-07-03
- ↑ 鸟惊入松网,鱼畏沉荷花,可可诗词网,2018-11-29
- ↑ 第十二回 设陷阱借刀杀人 割靴腰隔船吃醋,诗词名句网
- ↑ 民间故事:落雁王昭君的由来,第一星座网,20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