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沙仲达男,1957年7月生,中专,中共党员,工程师,一级项目经理,任北京市政路桥控股公司市政集团—公司项目经理。他自1999年担任项目经理后,先后承建了北京万泉河立交、四丰立交及丰北路改扩建、彩和坊立交、展西路、香山南路以及北京奥运场馆等多项重点工程。他曾获2005年首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

沙仲达
4034970a304e251fd00ca343a786c9177e3e5395.jpg
出生 1957年7月
国籍 中國
职业 工程师
知名于 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

目录

个人简介

沙仲达所在项目部的前身是由全国劳动模范鲁宗祥带出的、在北京市政系统名声显赫的北京市政一公司二工区三队。作为老劳模的接班人,沙仲达在继承和发扬“123队”光荣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把项目部建成了一支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特别能战斗的团队。沙仲达曾荣获“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1994--2005年七次获得北京市政总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2003--2004年北京市政一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强化管理

沙仲达把“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作为项目部工作的动力。为此他在项目管理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在项目部开展了CIS试点工作,规范了办公区、民工宿舍区、食堂及施工现场的视觉形象。把项目部变成集中展示市政企业文化的窗口,建成企业文化样板工地,其做法在总公司、一公司范围内推广。第一个实现了虚拟互联网(VPN)。2001年,项目部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了施工现场与公司管理指挥系统的资源共享。2004年初,他又第一个在项目部的施工现场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真正实现了通过电脑坐在办公桌前就能指挥现场施工。第一个在项目部设立主任经济师,率先在项目部制定了以主任经济师为核心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第一个在项目部签订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书,实现了连续5年无安全生产事故。

创新工艺

沙仲达十分注重技术创新工作。为此,他提出项目部要成为施工技术创新的基地,成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地。在四丰立交1#匝道桥施工中,他率先在试验段采用了预制节段逐跨拼装技术施工,该工艺在国内罕见。丰北路Z7匝道桥的大跨径钢梁其主跨钢梁采用的是无支架施工工艺,在北京市是第一次使用。沙仲达和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施工方案,一方面指定专业工程师针对各部位、各工序的特点编制作业指导书、安全技术交底书,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施工培训。另一方面经过同技术人员的反复论证,改变了以往外加工钢梁的做法,采取了先将西侧钢梁施工完成,再根据中间C梁的实际情况安排加工制作的方法,保证了梁体吊装的精确度。两项新工艺首次使用就获得成功,赢得了业主和各协作部门的高度赞誉。

凝聚队伍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沙仲达始终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下大力量改善项目部的食堂、宿舍,让所有员工包括外施队在内,吃上可口饭,睡上安稳觉。他的项目部安置了大批的待岗人员,他说:“多安置一人,员工队伍就稳定一分;只要你对得起员工,员工就对得起你。”丰北F1辅路的施工因离现状居民楼太近,迟迟不能开工,最后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业主要求十日内必须完工。该条二百余米的辅路除上水、雨水、电信、电力等综合管线外,还有道路附属设施和安装隔音屏,按正常工期需要用一个月的时间。为了不影响居民正常休息,夜间不能安排施工。在沙仲达的合理安排下,员工们克服各种困难,用不到十天时间就圆满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