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沙漠蝗虫

沙漠蝗虫 , 学名:Schistocerca gregaria, 是蝗虫科一种栖息在沙漠的短角蝗虫。被认为是近十二种蝗虫中最危险的一种,是遍及20个国家的沙漠地区的主要粮食安全风险,从西非一直延伸到印度,覆盖了近16个国家,联合国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沙漠蝗虫做为最凶猛的品种,也一直以来都是非洲粮食最大的威胁,这种蝗虫不仅一天能飞越近 150 公里的距离,且每年甚至可以诞生 5 代种群。每只体长约 6~7 公分,数以千亿计的数量,估计每日能消耗掉近 3.5 万人份粮食,在去年底在衣索比亚和索马利亚边境出现后,就迅速扩散至各地区。[1]

目录

生态习性

蝗虫分为独居和群居,独居蝗虫为草绿色,是鸟类的食物之一。群居蝗虫的数量则十分壮观,以2020年东非蝗灾为例,肯亚的一支蝗群数量达2,4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可聚集多达1.5亿只蝗虫。据估计,即使只是一小群蝗虫,每天也可以吃掉35,000人的食物,破坏速度快得令人措手不及。[2]

沙漠蝗虫偏爱半干旱地区,它会在湿润的沙土中产卵;降雨有利于沙漠蝗虫的生存和繁殖。非洲干旱的环境为沙漠蝗虫提供了温床。土壤含水量降低,蝗虫产卵数就会大大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又有50—80粒卵,这么算下来,每平方米就有20万—40万粒卵。

蝗虫交尾结束后,雌虫的腹部可伸长约两倍,向土中产卵。卵被雌虫分泌的泡沫状物包起来,保护蛋不受季节的变化和干燥的危害,卵孵化则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通常去年暖冬或寒冬不够长久,第二年蝗灾即颇严重。 以内蒙古为例,如果上年为暖冬,次年草原上往往就会发生程度不同的蝗灾。

长期的干旱后,如果来一场小雨,那土壤的含水量就会恰好达到10~20%并稳定。在这个最适宜的条件下,蝗虫卵会大量的孵化,甚至可以是埋藏了半年一年的几代蝗虫卵一起孵化出土。然而土壤10~20%含水量,不仅让蝗虫卵大批孵化出土,还让土地长满了嫩草,让幼虫有充足的食物可以发育。形成蝗虫适合生长的环境。[3]

蝗灾

大量的蝗虫吞食农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虫极喜温暖干燥,繁殖能力。依天气和环境而定,沙漠蝗虫每代存活期约为三个月。如果条件适宜,蝗群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可增加20倍。[4]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超级蝗群移动起来遮天蔽日,数十平方公里的天空监成黑夜,蝗虫飞过,农田尽毁。所以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古代农业史上的三大灾害。

蝗虫为何会成群结队

昆虫学家布尔(Jerome Buhl)实验发现,若蝗虫超过一定数量,行进方向会渐趋统一,主要是为了避免被同类吃掉。实验发现,若蝗虫在行进中出现侧翼,比较容易被同类吃掉,保持队形行动,不但效率高,也相对安全,因此蝗虫多数会成群结队。[5]


天敌

2000年,新彊北部曾发生过蝗灾,而当时当局除运用化学杀虫剂外,还派了3万只鸭子捕蝗。而蝗虫天敌还包括粉红椋鸟、珍珠鸡及人类。由于蝗虫蕴含丰富蛋白质,有内地网民翻查《全国中草药汇编》发现蝗虫性味咸、平,声称具有多种治疗功效,包括治神经衰弱、失眠、哮喘、咳嗽甚至肺结核。因此网上亦开始有人建议粮食短缺的非洲,可以考虑食用蝗虫解决蝗灾。

不过FAO指出,由于蝗虫可以迅速逃离,因此自然天敌、人类和寄生虫通常不足以显著减少大面积的蝗群数量。现时全球仍然广泛研究有关蝗虫的生物防治和其他非化学防治方法,研究集中放在病原体和昆虫生长调节剂上。[6]

蝗灾时的蝗虫能吃吗

研究显示,普通的青色蝗虫是无毒的,但群居蝗虫(学名Gregarious locusts)在高密度的刺激下将启动CYP305M2基因,这种基因能够将苯丙氨酸转化为一种叫做苯乙醛肟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快速水解成苯乙腈。而苯乙腈将作为嗅觉警告信号对其天敌产生强烈的排斥性,当群居飞蝗受到攻击时,将产生剧毒氢氰酸。如果人类要对群居蝗虫进行捕捉或者发起攻击,群居蝗虫就可能会产生毒素来保护自己,所以蝗灾的蝗虫是不能吃的。[7]食用之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就连他们的天敌鸟类也不爱吃它。[8]

影片

by YouTube 沙漠蝗虫过境短短24hr叶门3.5万人饥荒
by YouTube 实拍全球多地蝗灾现场虫群遮天蔽日已致上千万人受灾
by YouTube 为什么古代人会怕蝗灾?为何蝗灾比其他自然灾害更恐怖?【枫牛爱世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