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暖气的日子(默默)
作品欣赏
没有暖气的日子
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我算是体会到了。
孩子上学的缘故,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马上要到供暖的日子了,在朋友的提醒下我才想起交暖气费,心想信息时代,交暖气费就像交话费一样方便,手机上直接一交,这有什么可交的。结果手机缴费失败,打了客服电话才被告知因为房东之前办停了供暖,恢复供暖需要提前到大厅办理,我着急了,急忙去了,结果明确被告知,今年无法使用暖气。
我郁闷的不知所措,心里着急甚至恐慌:没有暖气的冬天怎么过。我忙不迭地给朋友打电话诉说我的“苦难”。
“什么?没法供暖?那房子还怎么住啊!要不你再换个房子吧,把这个退了。”朋友A说,可是房子签了一年的租住合同,交了半年的房租,才住了两个月,房东肯定不会同意的,这个建议作罢吧!
“哎呀,你说你咋不操心,暖气的事都要在十一月份前去办好,尤其这种旧一点的小区,怪你没操心,那你就用空调吧,就是没有暖气舒适。”朋友B数落我一番,我对于自己的失误更加自责,可是现在自责也晚了,我倒无所谓,可是孩子还小,真的到了冷的时候,空调开着不仅干燥,还可能不够暖和。沮丧的心情更加沮丧。
母亲正好打来电话,我又跟母亲诉说,对于无可奈何的事,还要不停地说,好像多一个人倾听,这种愁闷就会淡化。母亲听了很不以为然地说了句:“这是什么难事,没有暖气就没有暖气,农村一直没暖气,你们小时候连炉子都没有,冬天还不照样过,也没见把人冻出啥来。”母亲这般轻描淡写地用三言两语斩断了我“矫情”地担忧。
小时候对于季节是模糊的,虽然上学嘴里读着“秋天来了,树叶黄了……”可是不管是秋天还是冬天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关心的都是玩。
一烧炕就知道天冷了。秋天收了玉米,家家小院里堆着像小山一样的玉米堆,白天在地里挖玉米,晚上一大家人男女老少都要在院子里剥玉米。剥玉米的时候先把玉米的玉米叶从头剥至尾,然后揪掉多余的玉米叶,留两片叶子,用来把玉米绑成串,绑好了再挂到院子里的树杈上,墙头上。没有树的,或者玉米多的时候还要在院子里立几根木椽,然后把玉米一圈一圈绕在上面,就成了米树。地上的玉米小山渐渐小了,墙上树上金黄色渐渐多了,小孩子们就高兴了,因为玉米快剥完了。剥玉米的夜晚,有的时候会很冷,家家户户就会烧炕,一到傍晚,村子里就烟雾缭绕,空气中充斥着柴草烧着的草木味,炕烧好了,热气被盖在被子下面,剥完玉米快冻僵的手往被窝里一伸,就像伸到了火炉上,瞬间暖意袭遍全身,等到脱衣上炕,钻进被窝里,什么冷都没有了,也不管什么秋天冬天,只要有热热的炕,就没有寒冷。
小时候的冬天,是从穿棉袄棉鞋开始的,孩子们一穿上棉袄,就觉得是冬天了。棉袄都是妈妈或者祖母自己做的,给一家人早早做好棉衣棉鞋也是衡量一家女人贤惠的标准,如果别家孩子都穿上棉衣棉鞋了,谁家孩子还穿着单鞋,那母亲就成了全村人指点和笑话的对象了。母亲不算贤惠的女人,但是一定是勤劳和深爱孩子的妈妈,我们姐妹几个的棉衣母亲会早早做好,但是常常觉得多用一些棉花会暖和,所以做出来的棉衣因为太厚穿在身上显得胖嘟嘟的,干啥都不灵活,我就多次嫌弃我的棉衣太厚重,嘟囔着嘴不爱穿棉衣,母亲就说厚了暖和。也的确如此,孩子们穿着自己妈妈做的棉衣,早上黑乎乎的起床,吃过简单的早饭,呼朋引伴,顶着冬天凛冽的冷风,一起去上学,等到了学校,鼻子、脸蛋、手冻得通红,有的鼻涕都冻出来了,可是身上是暖和的,大家也没有觉得冷 ,坐在还透风的教室里,开始读书,学习。等到下课,脚冻得厉害了,就跺跺脚,外面跑一跑,女孩子踢踢毽子,一个课间竟又觉得热得不行。没有谁觉得冬天难熬。
小时候好像也从未担忧过冬天的冷,还怕冬天不够冷。天气足够冷的时候,窗户上就会结霜花,欣赏完还可以用手指在上面涂鸦。天气冷到水瓮里的水结冰了,孩子们放学就会高兴地去水缸里砸一块冰拿在手里吃,像吃夏天的冰棍一样美味,还会比谁家瓮里的冰块厚。这些快乐都是冬天的冷的馈赠。要是下雪了才更好玩呢,打雪仗自不必说,在雪地里用脚画画都是必不可少的,最有趣的是用玉米杆自制冰枪,我已经描述不来怎么玩了,但是小时候玩的特别高兴,只记得冬天里的快乐,哪还有什么冬天冷的烦恼。
要不是母亲的淡然,我已经忘了没有暖气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已经被如今的生活状态裹挟到忘了原本也有的坚韧和勇敢。生活里总会有很多始料不及的“苦难”,当面对的时候,不是想自己多么柔弱,事情多么难,而是应该无惧无畏,并想办法解决。想想没有暖气这件事,真如母亲所说,不是什么事,家里有空调,还有电暖气,楼上楼下有暖气,房子本身不会太冷,而且孩子和我一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学校,回去一会会的时间,用电暖气也很方便,最重要的是,也许孩子并非我想象的那么怕冷,也许她和我小时候一样,冬天的烦恼是有没有下雪天。[1]
作者简介
默默,原名苏淑婷,1986年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淳朴的秦地秦人,现为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