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河北蛾眉蕨

河北蛾眉蕨(学名:Lunathyrium vegetius (Kitag.) Ching)是蹄盖蕨科蛾眉蕨属植物。根状茎直立,有时可分叉成丛,先端连同叶柄基部密被红褐色或深褐色、膜质、阔披针形大鳞片及长鳞毛和节状毛;叶簇生。能育叶长(40-)60-80(-150)厘米;叶柄长(10-)20-25(-50)厘米,直径约1-3(-5)毫米;叶片狭长圆形或倒披针形,急尖头,一回羽状,羽片深羽裂;羽片(15-)20对左右,下部3对左右向下略缩短,基部一对长3-4厘米。叶干后纸质,褐绿色,不育叶片上面短节状毛较显著,能育叶上面及下面几无毛,叶轴和羽轴与叶柄同色。孢子囊群长圆形,每裂片2-4对;囊群盖新月形,长2毫米左右,近全缘,淡灰褐色,宿存。孢子二面型,周壁表面具有少数连续的褶皱状突起。[1]

分布于中国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和四川西北部。生长于海拔480-2600米的山谷林下湿处或溪沟边。

河北蛾眉蕨的根茎及叶柄残基可以入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用于治疗痢疾,虫积。株型美观,叶色青翠,可做盆栽,或种植于荫坡,是具有开发潜力的园林绿化植物。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数据缺乏(DD)。

目录

形态特征

根状茎直立,有时可分叉成丛,先端连同叶柄基部密被红褐色或深褐色、膜质、阔披针形大鳞片及长鳞毛和节状毛;叶簇生。能育叶长(40-)60-80(-150)厘米;叶柄长(10-)20-25(-50)厘米,直径约1-3(-5)毫米,禾秆色或带红褐色、褐色,上面有纵沟,下面近光滑;叶片狭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30-)35-60(-100)厘米,中部宽(12-)16-24(-26)厘米,急尖头,一回羽状,羽片深羽裂;羽片(15-)20对左右,下部3对左右向下略缩短,基部一对长3-4厘米,近对生,彼此远离,相距(1.5-)2-3(-9)厘米,中部羽片披针形,长(6-)9-13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互生,斜展,深羽裂;裂片(10-)15-18(-20)对,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或钝三角形,长5-7 (-9)毫米,基部宽3-7毫米,圆钝头或钝尖头,稍斜展,近全缘或有波状圆齿。叶脉上面凹陷,下面微凸,在裂片上为羽状,有侧脉4-5对,小脉单一。叶干后纸质,褐绿色,不育叶片上面短节状毛较显著,能育叶上面及下面几无毛,叶轴和羽轴与叶柄同色,下面稍有稀疏短毛或近光滑。孢子囊群长圆形,每裂片2-4对;囊群盖新月形,长2毫米左右,近全缘,淡灰褐色,宿存。孢子二面型,周壁表面具有少数连续的褶皱状突起。

主要变种

壳盖蛾眉蕨(Lunathyrium vegetius (Kitag.) Ching var. turgidum Ching et Z. R. Wang):该变种和原变种不同在于囊群盖强度膨胀,灰褐色,表面较平滑,孢子囊成熟时仍覆盖在上边,孢子周壁表面褶皱稍短,但较多。分布于中国四川(黑水、理县,米亚罗)、重庆(城口)。生长于海拔1480-2750米的林下溪沟边阴湿处。

密云蛾眉蕨(Lunathyrium vegetius (Kitag.) Ching var. miyunense Ching et Z. R. Wang):该变种不同于原变种在于叶片长圆形或倒卵形,下部羽片向基部稍变狭,基部一对收缩较明显,裂片较宽长,三角状卵形或长圆形,钝尖头,边缘粗锯齿明显,互相以宽间隔分开,叶脉时有二叉。特产中国于北京密云坡头。生长于海拔1130-1200米的落叶阔叶林下、溪沟边阴湿处。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北京(芦沟桥、通县、密云)、河北(兴隆雾灵山、易县、宛平、阜平、长山峪、内邱小五台山)、山西(绛县、恒山、灵石)、陕西(长安、宝鸡、兰田、太白山、宁陕)、甘肃(兰州,西固、天水、康县)、山东、河南(西峡、嵩县、南召、伊阳、卢氏、太行山、伏牛山、老君山)和四川西北部(洪雅、马尔康)。生长于海拔480-2600米的山谷林下湿处或溪沟边。

育植技术

无菌材料的获得

选取孢子囊呈浅褐色的叶片剪下,装入牛皮纸袋中带回,自然风干,待孢子脱落后收集于硫酸纸袋内。

将孢子用滤纸包好,放于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水冲洗2遍,再用75%酒精消毒10秒,用无菌水冲洗1-2次,最后用0.1%升汞浸泡10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打开滤纸将滤纸上的孢子用少量无菌蒸馏水冲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后立即用灭菌滴管吸取4滴,均匀滴于孢子萌发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

孢子萌发培养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球状体增殖、丛生苗诱导、生根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0.2毫克/升+NAA0.2毫克/升、IAA1.0毫克/升、NAA1.0毫克/升等激素。以上基本培养基均添加蔗糖(30克/升)和琼脂(7克/升),pH5.8。培养温度(25±1)℃,光照时间为14小时/天,光强800-1500勒克斯。

孢子的萌发

将处理后的孢子接种于1/2MS培养基上,孢子萌发时间为21天。1/2MS培养基上的孢子在21天后观察到有绿色小点出现,35天在培养基表面出现被有大量白色针毛的绿色球状体。将球状体放于解剖镜下观察,发现由多个原叶体聚集在一起形成。球状体上不断形成新的原叶体,使球状体的体积逐渐增大,但增大速度缓慢。

球状原叶体增殖

当球状体直径为5毫米左右时,将其转接于MS+6-BA0.2毫克/升+NAA0.2毫克/升增殖培养基中。球状体在增殖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当球状体直径为15毫米左右时,可将其切割成4-5个5毫米×5毫米的小立方块转入MS+6-BA0.2毫克/升+NAA0.2毫克/升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增殖的原叶体均生长良好,颜色翠绿,未出现褐化现象。通过40天的培养可获得大量球状体,实现原叶体的快速繁殖。

孢子体的诱导

将球状原叶体切割成直径7毫米左右的小块,转接于MS+IAA1.0毫克/升的孢子体诱导培养基中,同时要使培养环境的湿度保持在60%以上,以促进孢子体的形成。20天天后可见球状体上长出拳卷幼叶,30天后丛生苗长势旺盛,颜色翠绿。

生根培养

将丛生苗移至MS+IBA1.0毫克/升的生根培养基中。20天后可见幼根生出,30天可见从生苗萌发出许多根,且叶片也迅速生长,当根长至3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练苗。

移栽练苗

当丛生苗高2-4厘米,生根数为10-20条,根长约3厘米时,即可移栽。移栽前将棉塞去掉在培养间放置2天,此时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左右。用镊子将苗小心取出,用清水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将由1个球状体形成的丛生苗分割成3-5组,栽于含有蛭石基质的小花盆中,其上覆盖塑料薄膜遮荫,保证温度在20℃左右。若在秋冬较干燥的季节要每天喷水使其环境湿度保持在80%左右。15天后即可移入蛭石、田园土、泥炭土1:1:1的混合基质中,此时仍要注意遮荫保湿。30天后可移到苗圃进行常规管理。此种方法移栽的试管苗成活率在95%以上。

主要价值

药用:河北蛾眉蕨的根茎及叶柄残基可以入药,性味苦、涩,微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用于治疗痢疾,虫积。

观赏:株型美观,叶色青翠,可做盆栽,或种植于荫坡,是具有开发潜力的园林绿化植物。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数据缺乏(DD)。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