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河源:光阴厚朴(黄成龙)

河源:光阴厚朴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河源:光阴厚朴》中国当代作家黄成龙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河源:光阴厚朴

海边的风,在经历过一场漫长的夜雨之后,夹着天蒙蒙亮的微凉扑进屋来,引逗起窗外酝酿了一夜的绿意,思绪和早起的蝴蝶翩翩飞,顿然在草木萌动中,滋生了河源春树暮云的游思。

透过经行所处的海边树影,可以看见惠州港出海的船只。沿着惠深沿海高速北上,高速两旁的集装箱蓦然退场,呼啸的风夹杂着一星大亚湾特有的海水气息,撩人鼻息间让人顿生诗与远方的情怀

车在晨光掩映之下抵达河源,呈现面前的是一座光阴厚朴的城市。还记得五年前车子掠过脚下的这方土地,那时楼房低矮,人极易交错在土路和水泥路之间,偶尔惊起农舍的犬吠,村落在炊烟中起伏。好在岁月悄然流逝,五年的光景,像和风一样,在新铺的沥青路两旁摇曳着满树的绿色与明媚,让人情不自禁多了几分唯美的赞许,仿佛被一棵棵绿树环绕,恍如置身于城市山水画中,忘却了今夕何夕。

这里的街道像是时代的光阴,在当地客家历史文化涓涓细流中,迸发出新时代活力节奏,漾动着诗意盎然的人文气息和生活脉络;这里的商业街像是时代的唱片,让人在应接不暇的人影中,听出了车水马龙的喧闹声;这里的楼房更像是时代的果树,硕果飘香,在风中飘曳着多少人的宜居梦。

当我们踏上这一方土地的时候,眼前的一切,便开始变得奇妙无比。沿着簕杜鹃花盛开的道路,走进河源市博物馆,神秘的河源历史文化,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有人端详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有人鉴赏八音锣鼓的艺术,有人品味十大客家名菜和小吃的色香,有人惊叹河源客家方言的历史,更有人沉思“坤元合德”古色古香木门的光阴,他们给博物馆增添了人气和色彩。

在这里,亦古亦今。伴随着随处可见的原生态情景,以无处不在的流光溢彩,净化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融的况味。也把新石器时代以来孕育的万物和滋润的家园,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同一个空间里。在时间的浸润下,沉睡的秦代、西晋、唐末和两宋等朝代乡野的光景与繁华,一下子被唤醒。

在这里,每拐一个弯,都会遇见不同年代的剪影。比如明清传统纺织技艺墩头蓝、明末清初的忠信吊灯习俗、1914年从福建引入的手擎木偶戏,比如修建于乾隆和嘉庆年间的仙坑古村,比如紫金花朝戏、忠信花灯……它们就像历史一程程厚朴的光阴簇簇相连,弥漫在博物馆古意绵绵的风韵里。

眼前的紫金花朝戏,是河源民间大戏。其源于“神朝”祭祀中的乐舞,被誉为“山沟里的山茶花”。一百多年来,嫁接客家方言、粤剧、采茶戏和汉调木偶戏、民俗,落地生根,时而演唱民间故事,时而承载民间传说,于是诞生了这样一朵紫金戏之花。

最爱农耕的乡土气息,尤其是赶牛在这样金黄遍地的季节,在这个振兴乡村经济的新时代,让人骨子里顿生温暖和无限美好的遐想。仿佛徐徐春风吹素面,步步惊心舞春风。透过金黄黄的稻穗可窥见这片肥沃的土地,客家人的微笑酒窝,大黄牛的辛勤耕耘,让农耕时光富有盎然诗意。

历史纵然有千万页翻阅,总有一根长长的麻线为它的历史装订,再璀璨夺目的文明背后,都有一处时代的缩影。博物馆,恰如一本厚厚的史册,总是让人驻足读不完。又似一处城市的缩影,收纳一代代人的足迹。我想,徐志摩“轻轻的我来了,正如我轻轻的走”的诗句描绘眼前的情境最恰当不过了。

其实,生活时间浸润过的地方,都有沉甸甸的光阴、精神和物质相互交替的影子。阅尽河源千百年,日积月累的风雨,被赋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洗礼。尼采说过,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我想起了万绿湖底下流动的泥土,湖水面向蓝天,最终都会淘洗泥土延续青山绿水的血脉和文明。此时此刻,眼前的博物馆,时光再好,情景再美,不过是身心里依存的散漫和慵懒的情怀。

离开博物馆时依恋而不舍。一步一步走进阳光里,近观簕杜鹃花开,一簇一丛,一片一带,让人迷醉了眼目,花香时不时袒露在风中,仿佛馈赠珍藏已久的光阴挥之不去。簕杜鹃树下,我悄然拾掇起一朵簕杜鹃花,闭目嗅了一会,激扬起内心深处袭人的香味与情思。[1]

作者简介

黄成龙,男,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