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河西四郡,指西漢政府在河西走廊設置的四郡,即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行政範圍大致包括今甘肅省西部的武威市、金昌市、張掖市酒泉市、嘉峪關市、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阿拉善盟一帶。

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降漢後,西漢政權以其故地置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各郡建置年代,《史記》、《漢書》有關紀、傳、志記載不一,近人考訂迄無定說,大體以酒泉郡設置最早。因地在黃河上游以西,地理上自成一體,政治上聯繫密切,故稱河西四郡。

河西四郡在漢、唐時為通往西域的重要走廓。

據《漢書·西域傳》,漢武帝時除設置河西四郡外,加上據守敦煌以西的陽關和玉門關,有「列四郡,據兩關」之稱。[1]

秦末中原大亂,群雄並起,「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匈奴乘機發展勢力。冒頓單于時期,匈奴滅東胡,「虜其民人及畜產」,並「西擊走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悉復收秦所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者,與漢關故河南塞」,版圖大大擴張,「控弦之士三十餘萬」,軍事實力強大。

漢初,由於戰爭破壞,經濟亟待恢復,政權尚未鞏固,西漢初期無力對匈奴作戰。漢高祖只好採納婁敬「和親」的建議,以緩和匈奴的侵擾。

但和親政策並沒有阻止匈奴貴族的掠奪。比如,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老上單于率兵14萬「入朝那、蕭關,殺北地都尉卬,虜人民畜產甚多」。漢景帝時,匈奴仍對漢加以騷擾,殺傷邊境居民,搶劫財物,破壞農業生產。

文景時期,漢對匈奴已經做了些防備工作。如漢文帝採納晁錯建議,改革了邊防軍輪換制度,用免稅、賜爵、贖罪等辦法移民「實邊」,增強了邊防力量;還大力提倡養馬,在西北及北部邊境設立30個牧馬所,用官奴婢3萬人從事牧養。景帝時仍然執行這一政策,又「始造苑馬以廣用」,訓練眾多而精強的軍馬以擴大騎兵,準備對匈奴進行反擊。

目錄

反擊匈奴

到了漢武帝時,中央集權大大加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空前雄厚,反擊匈奴貴族的條件完全成熟了。

漢武帝改變消極防禦為主動出擊。

(一)馬邑之謀

元光二年(前133年),匈奴貴族侵擾代郡、雁門一帶。漢武帝採納大行王恢的建議,對匈奴進行反擊。其戰略是誘敵深入、乘機殲滅。這次誘敵雖然失敗,但從此揭開了西漢對匈奴大規模戰爭的序幕。

(二)漠南戰役

元朔二年(前127年),漢武帝派車騎將軍衛青、將軍李息率兵出雲中,沿黃河北岸西進,採取避實擊虛的戰略,迂迴到隴西,對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軍進行大包圍,發起突然襲擊,匈奴白羊王逃走。西漢完全收復了河套地區,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西漢在這裡設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又下詔募民屯邊,建立了反擊匈奴的基地。

(三)河西戰役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出隴西,越過焉支山西進,入匈奴境千餘里,和匈奴軍短兵肉搏,大獲全勝,俘虜渾邪王的兒子及相國、都尉等,繳獲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同年夏天,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越居延澤,攻到祁連山,打破匈奴軍,殺匈奴3萬多人,河西的匈奴貴族損失慘重。

(四)漠北戰役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集中10萬騎兵,由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分東西兩路進軍。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遠征。這次戰役後,匈奴力量大大削弱,已無力大舉南下,「是後,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幾次大規模戰役後,「漢軍深入窮追二十餘年,匈奴孕墮殪,罷(疲)極昔之」。從而削弱了匈奴的勢力。漢朝在長城以北建立了屯墾戍邊、移民開墾的大片農業區。

西域博弈

匈奴控制西域諸國

匈奴冒頓單于在統一遊牧區的過程中,使原來遊牧於甘肅河西地區的烏孫族被迫西遷至巴爾喀什湖一帶遊牧,擺脫了原來附屬於匈奴的地位,但是仍然經常受到匈奴的威脅。當時天山以北是遊牧區,在這裡從事遊牧生活的諸「行國」,均受匈奴貴族的統治,天山以南是農業區,在這裡從事定居的農業生產的諸」居國」,也受匈奴貴族的統治。《漢書·西域傳》中說:」匈奴西邊日逐王置憧仆都尉,使領西域,訪居焉香。危須、尉犁間,賦稅諸國,取富給焉」。

張騫通西域

漢朝政府有聯絡烏孫與天山以南諸農業國共同抗擊匈奴的需要,烏孫不願繼續附屬於匈奴貴族,天山以南的農業國也有擺脫匈奴貴族奴隸制統治的願望。這就是漢朝能與西域諸國結成聯盟共同抗擊匈奴的政治基礎。漢朝設置河西四郡後,與西域諸國在政治、經濟上的聯繫加強了,這就為漢朝聯合西域諸國共同抗擊匈奴提供了有利條件。

公元前138年,張騫與甘父第一次通使西域時,由於當時河西地區還是匈奴的遊牧區,往返途中都受到匈奴貴族的阻撓,前後共費了13年的時間。公元前115年,張騫第二次通使西域到烏孫時,就非常便當,因為這時匈奴已經退出了河西地區。張騫從烏孫返回長安時帶回了烏孫報謝的使者數十人,這些使者目睹漢朝的強大,為隨後漢朝與烏孫結成聯盟創造了條件。同時,張騫分遣副使到大宛、康眉、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及諸旁國,擴大了漢朝對西域「三十六國」及其鄰近諸國的影響。

河西置郡

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匈奴昆邪王(又作「渾邪王」)殺休屠王降漢。

漢朝封渾邪為源陰侯,其下屬四人被封為列侯。其部眾4萬餘人被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稱為五屬國。

對於西漢王朝在渾邪、休屠故地置郡的年代,史料中存在不同說法:據《漢書·武帝紀》,西漢於元狩二年(前121年)設立酒泉郡,武威郡;元鼎六年(前111年)設立張掖郡、敦煌郡;

據《漢書·地理志》,西漢於太初元年(前104年)設置酒泉郡與張掖郡,太初四年(前101年)設武威郡,後元年(前88年)設敦煌郡。

除《武帝紀》與《地理志》的記載存在矛盾之外, 《史記》《漢書》中還有多處與以上記載相牴觸的史料。

有關設置河西四郡的年代出入的問題,司馬光編修的《資治通鑑》已經有所注意。後世學者如張維華認為,武帝時僅置有酒泉、張掖、敦煌三郡,武威置郡則在昭、宣時期,此後學者多有持此說者。

不過,李炳泉認為這種說法與《漢書·西域傳》有關漢武帝「 初置酒泉郡, 後稍發徙民充實之, 分置武威、張掖、敦煌」及「列四郡」,以及《地理志》有關漢武帝時「初置四郡」等的記載相矛盾,他主張四郡仍是按酒泉、武威、張掖、敦煌的順序在武帝年間設立,但轄境屢有調整。

學界就此尚無定論。

經濟形態

在西漢政府設置河西四郡以前,在中國大地上,存在着二個廣大的農業區和二十廣大的遊牧區。大體說來,在長城以南,地跨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是漢族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業區;在長城以北和以西,包括東北與蒙古草原,天山以北草原以及青藏高原和鄰近地區,則是匈奴、東胡、烏桓、丁零、烏孫、小月氏、西堯等民族從事遊牧業生產的遊牧區。

在西漢政府設置河西四郡以後,將河西地區由遊牧區變為農業區,這就使我國原來連成一大片的遊牧區,分割成了兩大片遊牧區,即:匈奴、東胡、烏桓、丁零、烏孫等遊牧民族的北方遊牧區和西羌等遊牧民族的西北至西方的遊牧區。新興的河西地區農業區的出現,在所謂「隔絕羌芮」目的同時,也擴大了我國一大片農業區與兩大片遊牧區在經濟文化上的聯繫。在歷史上,農業民族與遊牧民族之間的矛盾乃至朋爭雖然時有發生,但是由於遊牧社會不能生產出自身所需要的各種生產和生活用品,需要由農業社會供應各種手工業產品——金屬工具和用具、絲綢、麻布、槽類以及槽食等:農業社會也需要遊牧社會供應牲畜、皮張、畜毛等,因此遊牧社會與農業社會之間關係的主流始終是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關係。

後續演變

在漢朝與匈奴爭奪西域的鬥爭中,漢朝以河西四郡為依託,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烏孫與天山以南諸農業國站在了漢朝一邊,這就大大加強了漢朝的力量。

漢匈西域交鋒

在西域,漢朝與匈奴的戰爭中,烏孫與天山以南諸農業國常是與漢朝軍隊協同作戰的(如:公元前90年《漢書·西域傳》作前99年)。漢武帝以匈奴降者介和王為開陵侯,牢樓蘭國兵攻車師。公元前89年,漢武帝遣重合侯馬通率四萬騎兵攻匈奴,復逅開陵侯率樓蘭、尉犁、危須六國兵攻車師,防備車師兵阻戳馬通的騎兵。又如:公元前91年,漢宣帝初繼位,解憂公主及烏孫王再次上書稱:「匈奴復連發大兵侵擊烏孫,取車延、惡師地,收人民去……

昆彌願發國半精兵,自給人馬五萬騎,盡力擊匈奴,唯天於出兵以救公主、昆彌。」漢宣帝發騎兵15萬,由五將軍分五路出擊。獲得大勝,俘虜匈奴人4萬、牲畜70多萬頭,其後,西域都護甘延壽與陳湯出兵康居,消滅匈奴郅支單于所矚部眾,也主要是依靠西域諸國的兵力。

在漢朝聯合烏孫和天山以南諸農業國共同抗擊匈奴的過程中,「西域思漢威德,成樂內屬」,這是由於匈奴在西域設立憧仆都尉,徵收「馬畜氈JI」、「賦稅諸國」,而漢朝對於西域諸國「無取於彼」。比起奴隸制的匈奴來,封建制漢朝的經濟文化發展的水平是高出很多的,漢朝加之於西域各國的負擔也是比較輕的;兩相比較,烏孫與天山以南諸農業國是樂意親近漢朝的。

設置西域都護府

為着發展同西域各國的交往,為着與西域各國共同抗擊匈奴的需要,公元前101年,漢武帝設置使者校尉,開始在輪台、渠犁屯田。公元前64年,漢宣帝任命衛司馬鄭吉使護鄯善以西諸國。公元前60年,漢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西域都護的設置,使西域正式成為了漢朝版圖。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是符合西域各族人民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的因為把西域「三十六國」合併到當時世界上經濟文化最先進的漢朝,就為抵抗匈奴貴族的騷攏,制約諸小國間的紛爭,保障社會安定、發展經濟文化提供了保證。

天山以南的請農業國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能抗禦匈奴貴族的奴隸制統治與掠奪。這些農業國都屬於小國寡民,其大者如龜茲國僅8萬餘人,于闐國與疏勒國均不足2萬人,其小者如且宋國、小宛國等僅1000多人。而且這些農業小國各自孤處於一個或大或小的綠洲,也難於形成一個聯合的力量。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是願意歸服漢朝的。這個偉大的抉擇,歷史的經驗反覆證明,是符合西域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西漢未年,由於王莽對匈奴和西域採取了一系列荒謬的措施,導致匈奴貴族再次統治天山以南諸國。「匈奴斂稅重刻(苛),諸國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內服,願請都護。」其後,東漢政府復置西域都護。

古今不同

需要說明的是,現地級行政區劃名與西漢的郡名有較大差異。現地級市的嘉峪關市和金昌市並未包含在西漢河西四郡的名稱中,嘉峪關所在區域屬酒泉郡,金昌所在區域屬武威郡;現敦煌市為縣級市,屬於地級市酒泉市的一部分。

視頻

河西四郡 相關視頻

馬未都:漢武帝設立河西四郡,它們的名字還有這樣的含義!
漢武帝在河西設立了所謂的「河西四郡」|百家講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