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网络 的图片

毒蝇鹅膏菌(学名:Amanita muscaria)又称毒蝇鹅膏菌,别名:鹿花蕈河豚菌

为一种含神经性毒害的担子菌门真菌,分类上为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物种。

它是典型的毒菇,外型亮眼鲜丽有白色菌褶与斑点,蕈伞颜色通常是深红色,在大众文化中广泛地出现。

目录

简述

毒蝇伞鲜艳的大红色菌伞,表面点缀著许多纯白小点,有菌环与菌托的纯白菌柄,

纯白菌褶,这最经典的、独一无二的野菇形象曾经出现在许多图画、装饰品、

动漫画儿童绘本当中。它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份,

主要毒素是毒蝇(muscarine),人类食用后会有上腹痛道症状,

还有精神错乱、冒冷跳减慢、呼吸困难与假死等症状。

成份与命名

命名

之所以叫“毒蝇伞”,有一种解释是:在很久以前,欧洲人认为把毒蝇伞弄碎撒到牛奶里,

可作为杀虫剂杀死苍蝇一类的害虫。

毒蝇伞所含活性化学物质中,1,3-diolein(1,3-甘油二油酸酯)能吸引苍蝇,

而Ibotenic acid(鹅膏蕈氨酸)和Tricholomic acid(口蘑酸)却能杀死苍蝇。

也有人认为,毒蝇伞的名字其实来源于它所具有的精神致幻作用,因为在西方中世纪,

人们相信苍蝇等虫子会钻进人的袋从而造成精神错乱或使人能沟通神灵。

毒蝇伞Amanita muscaria的Musca在拉丁文里就是苍蝇的意思,

顾名思义,有人将切碎的毒蝇伞泡在牛奶碗里招引苍蝇

当苍蝇在此歇脚时就会中毒,掉在牛奶里淹死。

这种生长于北半球温带阔叶林的菇类是鹅膏属(Amanita)的一员,它叫做毒蝇伞(Amanita muscaria),也叫毒鹅膏或蛤蟆菌。

文化

毒蝇伞在欧洲拥有悠久的历史。它最初由分类学之父林奈描述发表在他的巨著《植物种质》中,

它的学名种加词来源于拉丁语中表示“苍蝇”的单词musca,

因而毒蝇伞在英语里也被称为“Fly Agaric”“Bug Agaric”。[1]

不过若仅低剂量的服食毒蝇伞,则能产生幻觉,对神经有兴奋作用,

古代北欧的海盗曾把毒蝇伞泡成,上战场前喝了变得威猛无比;

当然也有人将它当作迷幻药服食。在日本长野县等地,毒蝇伞被称为红天狗茸,

采摘之后以滚烫的汆烫过毒蝇伞,就可以除去毒性,

处理过的菇类可以做成非常美味的料理,在餐厅可以卖个好价钱,食用后不会引起中毒。[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