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油松毛蟲 學名: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 類屬:鱗翅目枯葉蛾科

目錄

形態特徵

成蟲 雌蟲體長23-30mm,翅展57-75mm;雄體長20-28mm,翅展45-61mm。體色為棕褐或深褐,斑紋較馬尾松毛蟲清晰。雌蛾前翅沒有白色斑紋是和赤松毛蟲區別的最明顯的特徵。中室斑點較小,亞外緣斑列黑色,各斑略成新月形,斑列常為9個組成,7、8、9三斑斜列,內側襯有淡棕色斑。雄蛾中室斑點較雌蛾小,亞外緣斑列內側呈棕色,觸角鞭節淡黃色或褐色,櫛齒褐色。 卵 橢圓形,長1.7mm,寬1.2mm。初產時色澤較淺,精孔端淡綠色,另一端為粉紅色,孵化前呈紫紅色。幼蟲 初孵幼蟲頭部棕黃色,體背黃綠色,老熟幼蟲體長54-72mm,灰黑色,體側有長毛。額區中央有一塊狀深褐斑,各體節縱帶上白斑不明顯,每節前方由縱帶向下有一斜斑伸向腹面。腹面棕黃色,每節上生有黑褐斑紋,兩側密被灰白色絨毛。 蛹 栗褐色或暗紅褐色,臀棘短,末端稍彎曲,或捲曲,呈近圓形,雌蛹長23-32mm,雄蛹長20-26mm。 繭 灰白色或淡褐色,附有黑色毒毛。[1]

發生規律

河南省1年發生1代,多以4齡幼蟲在樹根周圍的枯枝落葉層,能活動的石塊下、草根盤結和上面有覆蓋物的林地凹坑中越冬。多捲曲成團。越冬幼蟲於4月中上旬,開始上樹危害,6月中旬結繭化蛹,蛹期28-34天,7月上旬開始羽化為成蟲並開始產卵,7月中、下旬出現幼蟲,10月中、下旬下樹越冬。 成蟲多於傍晚16-20時羽化,在當晚或次日晚交尾後即產卵。卵成堆產於樹冠上部當年生的松針上。每卵塊數十粒到500多粒不等。成蟲有趨光性和向周圍林分遷飛產卵的習性。 幼蟲孵化時有取食卵殼的習性。1-2齡幼蟲群居並能吐絲下垂。先取食卵堆周圍的松針,將針葉邊緣咬成缺刻狀,造成枯萎捲縮,呈掃帚狀針叢,一頭幼蟲一生約取食400-500根松針。在林州市每年有2個為害高峰期,即5月初至7月末;8月中旬-10月上旬。老熟幼蟲在針叢、樹幹及雜草灌叢、樹冠下部結繭。

分布與危害

油松毛蟲[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又名松虎,屬鱗翅目枯葉蛾科,國內分布於華北油松分布區以及山東、四川兩省區,除為害油松外,還可為害馬尾松。 為害特點 幼蟲取食針葉,為害嚴重時葉叢被吃光。[2]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營造針闊葉混交林,改造油松純林為混交林,做好封山育林,防止強度修枝,提高自控能力;注意剪除有蟲枝,秋冬季清除地面落葉,集中燒毀;人工摘除蟲繭,在幼蟲大發生期人工捕捉,捕捉時注意毒毛。 (2)物理防治。 在成蟲羽化始期,按4hm2設置一黑光燈誘殺成蟲,將成蟲消滅在產卵之前,可達到預防和除治。 (3)化學防治。 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