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泉口街道隸屬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因其西北郊聖境山東麓有一股泉水在此流出口而得名。街道轄區位於荊門市區象山一路以北的主城區,面積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2075人(2013年),轄14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泉口一路55號

泉口街道位於荊門市區北部低山區,地形以丘陵崗地為主。竹皮河流經境內。礦產資源有石灰石煤炭、石膏等。

經濟以二三產業為主,2013年泉口街道實現公共財政收入4492萬元,人均收入12066元。街道先後獲得全國民兵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示範街道等榮譽稱號。[1]

中文名稱: 泉口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

下轄地區: 泉口、象山等14個社區

政府駐地: 泉口一路55號

電話區號: 0724

郵政區碼: 448000

面 積: 36平方公里

人 口: 112075人(2013年)

火車站: 荊門站

目錄

建制沿革

唐貞觀八年(634年),置荊門縣,今泉口街道境域屬之。

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屬長林縣。

明洪武九年(1376年),荊門州降為荊門縣,廢長林縣入荊門縣。今泉口街道境域屬荊門縣。

1950年,為荊門縣城關鎮所轄的白雲鄉。

1955年,白雲鄉改稱高店鄉。

1960年,高店鄉改為東寶人民公社,屬荊門縣子陵區。

1971年12月,東寶公社從子陵區劃歸荊門縣城關鎮管轄。

1975年底,撤區並社,東寶公社和牌樓公社合併為城關公社,分別設立東寶總支、牌樓總支,屬荊門縣城關公社和城關鎮(城關公社和城關鎮為「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管轄。

1979年12月設立縣級荊門市時,東寶總支更名為東寶公社,屬荊門市。

1984年4月,東寶公社改為東寶鄉,由掇刀區管轄。

1986年初,以金泉村南端、聖境山東麓山腳下的撮箕窪有一股四季常流不斷的泉水(金泉口),將東寶鄉更名為泉口鄉,劃歸龍泉街道管轄。

1987年9月撤區並鄉,龍泉街道所轄6個社區與泉口鄉合併設立泉口街道,脫離龍泉街道,泉口街道辦事處為荊門市東寶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

1999年,泉口街道辦事處由長寧大道70號遷至象山大道北端泉口一路55號。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5年,高店鄉轄11個村,35個小組。轄區主要分布在荊門城區北郊荊襄公路兩側,管轄範圍北抵四乾渠鍾祥支渠,南抵荊門城關古城牆,東抵碑崗嶺,西至與安團鄉交界的山峰,面積約9平方公里。

1960年,東寶人民公社轄太平(今石蓮)、建設、象山、白廟、江山、高店、東寶7個大隊。

1971年12月,東寶公社轄建設、象山、高店、白廟、太平5個大隊。

1975年底撤區並社後,東寶總支轄建設、白廟、象山、高店、太平、蘇台6個大隊。

1979年12月,東寶公社轄建設、白廟、象山、蘇台、新橋、曾廟、金山、高店、太平9個大隊。

1982年設立白廟街道、龍泉街道,東寶公社所轄的白廟大隊劃歸白廟街道,建設大隊、象山大隊劃歸龍泉街道。

1984年4月,東寶鄉轄瀏河、蘇台、新橋、金泉、石蓮、曾廟6個行政村。

1986年3月,凱龍社區成立,是湖北凱龍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個職能管理部門,屬單位型社區。

1987年9月泉口街道成立時,轄原泉口鄉的瀏河、新橋、蘇台、金泉、曾廟、石蓮6個行政村和龍泉街道劃來的青山、大橋、沿河、長寧、泉口、車站路6個社區。

1996年5月,增設廟崗嶺(今象山)、玉帝碑(今金龍泉)、瀏河、蘇畈橋4個社區。

2001年4月,東寶區區劃調整,泉口街道的新橋村、曾廟村、金泉村、石蓮村劃歸子陵鋪鎮管轄;增設蘇台社區,蘇台社區居民委員會與蘇台村民委員會為「一套班子,兩塊牌子」。6月,車站社區併入大橋社區,長寧社區併入瀏河社區。泉口街道轄9個社區(不含葛洲壩水泥廠、凱龍集團2個企業社區),1個行政村。

2005年,泉口街道轄青山、象山、瀏河、沿河、大橋、金龍泉、泉口、蘇畈橋、蘇台、葛洲壩水泥廠、凱龍集團11個社區,蘇台村1個行政村。

2007年,凱龍社區居委會被企業完全分離出來,暫掛靠到國營襄沙化工廠。

2008年5月,葛洲壩水泥廠改制,將葛洲壩水泥廠離退休辦、居委會合併成立葛洲壩社區管理部。

2011年9月,增設車站、金象、竹皮河3個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泉口街道轄14個社區:金龍泉社區、大橋社區、瀏河社區、沿河社區、青山社區、象山社區、蘇台社區、蘇畈橋社區、泉口社區、葛洲壩社區、凱龍社區、車站社區、金象社區、竹皮河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泉口街道地跨東經111°51′—112°21′,北緯30°46′—31°27′,位於荊門市象山一路以北的主城區,是荊門城區的北大門,北接子陵鋪鎮,西鄰漳河鎮,南連龍泉街道,東抵掇刀區白廟街道。 轄區面積36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泉口一路55號。

地形地貌

泉口街道屬荊門市區北部低山區,由石灰岩和砂頁岩構成,海拔200—600米,相對高度為400米。地形以丘陵、崗地為主。

毛湖沖位於泉口街道玉帝碑西,西為長崗嶺,南北向,面積23公頃。安營山位於周窩子東南,蘇家台西北,面積100公頃。碑崗嶺位於泉口街道東與牌樓鎮長崗村接壤處,西北接蕭家沖,長2公里,寬300米,面積57公頃。

氣候

泉口街道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帶,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具有春濕、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徵,氣溫的變化為單峰型。

據泉口境內企業的氣象資料,泉口街道年平均氣溫15.9℃,年平均降水量972.2毫米,年平均日照為1936小時;無霜期從3月中旬至11月下旬,約252天;相對濕度為74%,絕對濕度為15.4毫巴;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東南風,年平均風速為3.6米/秒。

水文

竹皮河為泉口街道境內主要河流。竹皮河古稱權水,全長約50公里,流域面積473公里,為漢江支流。正常流量1.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435.1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泉口街道境內有水庫8座,水域總面積1.15平方公里,總蓄水量648.5萬立方米。其中小(一)型水庫2座,水域面積0.73平方公里,總庫容359萬立方米;小(二)型水庫6座,水域面積0.42平方公里,總庫容289.5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泉口街道的礦產資源有煤炭、石膏、石灰、石料等。境內的蘇畈山石灰石礦處於荊山褶皺帶的南東端,出露地層有三迭系、第三系,呈單斜產出;礦層賦存於下三迭系統下大冶組中上部,其中上礦層為青灰色中厚層間夾薄層灰岩組成,厚度98米,分布於南、北礦段;下礦層為灰白、灰色,厚—巨厚層灰岩與灰、青灰色中厚層含泥質帶灰岩或以竹葉狀灰岩互層、出露於北礦段,為北礦段主要礦層。礦層總厚度大於570米,南北兩礦段總儲量9913.73萬噸,其中工業儲量6941.12萬噸,遠景儲量2972.61萬噸。

人口

2005年,泉口街道常住人口86667人,其中男性45205人,女性41462人;非農人口81464人,農業人口5203人。轄區人口主要為漢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彝族、侗族、苗族、布依族、黎族等8個少數民族散居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79人。

2010年,泉口街道總人口98912人,其中男性50083人,女性48829人。家庭戶戶數32413戶,家庭戶總人口80970人,其中男性40505人,女性40465人。0—14歲11883人,15-64歲81929人,65歲及以上5100人。戶口在本地且住在本地的有52039人。

2013年,泉口街道常住戶數39497戶,常住人口112075人。

經濟

綜述

泉口原為傳統的農業鄉鎮,1949年農業占工農業總產值的95%,工業只占5%。1979年,工業占比始超農業。1989年,泉口街道工農業生產總值1563.29萬元,比1949年增長77.9倍,年均增長19%,比1978年增長1.2倍,平均每年增長8.9%;在全部國民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占30.5%,第二產業占64%,第三產業占5.5%;農民人均收入900元,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880元。1993年,泉口街道有各層次企業實體2062家,從業人員4204人,社會總產值7049.36萬元;有個體私營企業1900多家,總產值2168萬元。2002年,街道實現企業總產值1.9億元,民營企業總產值1.2億元。 2013年,泉口街道實現公共財政收入4492萬元,人均收入12066元。

第一產業

1989年,泉口街道蔬菜總產1100萬公斤,平均畝產3666公斤,平均日上市量3萬多公斤,蔬菜、鮮魚、豬、牛、羊肉出售居荊門市第一位;實現農業總產值476.36萬元,比1949年增長26.3倍,比1978年增長4.1倍。

2012年,泉口街道耕地面積551畝,其中水田232畝,旱田319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586畝,其中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大豆、紅薯等)播種面積632畝,總產268噸,經濟作物(棉花、油菜籽、花生、芝麻、各類蔬菜及食用菌等)播種面積954畝,總產1073噸;牛出欄30頭,存欄89頭,豬出欄5500頭,存欄5883頭,山羊出欄4900隻,存欄1250隻,雞出欄5萬隻,存欄2.87萬隻;牛肉產量4噸,豬肉440噸,羊肉73噸,家禽肉類70噸,雞蛋120噸;池塘養殖面積255畝,水產品產量72噸,有養殖大戶5個;農業總產值1570萬元,比2011年下降0.72%;農業增加值664萬元,比2011年下降0.49%;農民人均純收入10626元,比2011年增長12.35%。

2013年,泉口街道有第一產業從業人員345人,耕地面積37公頃,有農民合作社10個,合作社成員466人,實現農業總產值1637萬元。

第二產業

1989年,泉口街道工業總產值1086.93萬元,比1949年增長422.8倍,比1978年增長29.8倍。1993年,建石膏礦4個,年產值700多萬元;發展採石場9家,年產值233萬元;全年實現工業企業產值6126.51萬元,比1992年增長174%,其中處直企業產值1490.51萬元,村辦企業產值2307.08萬元;鄉村兩級銷售收入3664萬元,比1992年增長86%,銷售稅金156萬元,利潤112萬元。

2013年,泉口街道有工業企業38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3.897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2848億元。

2014年,泉口街道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06億元,工業增加值2.57億元。

第三產業

1989年,泉口街道有零售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機構50個,從業人員260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550萬元,比1978年增長30倍。

2013年,泉口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464億元,2014年達到22億元。

視頻

我們在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泉口街道辦事處向祖國深情表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