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塘鎮
泉塘鎮是安徽省無為市下轄鎮,位於市境西南,距縣城25公里,東以永安河與襄安鎮為界,南與洪巷鄉、劉渡鎮隔西河相望,西與蜀山鎮接壤,北鄰六店鄉,全鎮總面積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0280畝,水面面積12000餘畝,丘陵及山場面積17000畝。[1]
中文名稱: 泉塘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安徽省無為市
電話區號: 0553
郵政區碼: 238300
面 積: 112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52536人(2017年)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皖B
目錄
地理位置
泉塘鎮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圩區面積較大,約占全鎮總面積的70%,東北為童侯圩和大古圩,西屬臨河圩,鎮西南、東南分屬上十三連圩和下十三連圩。丘陵山區面積較小,祈雨山和郭巨山位於鎮中部,是鎮內相對較高的山丘。全鎮屬於圩區的村有17個,屬于山區或丘陵地區或半山半圩的村有12個。
土地資源
泉塘鎮境內土地資源豐富,土壤為潛育型青湖泥田土屬,底質厚,耕作層有機質含量高,便於耕作和農作物生長。境內無太大的湖泊,但河渠溝汊密布,十里長河面積577畝,為全鎮的主要河流,總長5公里,北端發源於祈雨山,南端通過水橋閘與西河相通,大水面有500畝的蓮花盪和400畝的南河大港。在礦產資源中,已探明的有煤、石膏礦及少量石油。位於祈雨的祈雨煤礦屬2級礦(儲量待考),現年開採原煤6萬噸。位於復元村境內的硬石膏礦,已探明硬石膏D級儲量20338萬噸,其中I級品1091.88萬噸,待開採。
旅遊資源
泉塘鎮有「祈雨廟、梅圩大碑、塔山牌坊、歷山古柏」四景。祈雨廟位於祈雨山巔,翠松掩映,始建於明代,後經戰火焚毀,2005年重建更名為普潤寺;梅圩大碑位於永安河埂上,立於清乾隆年間,記載清廷諭民抗洪險,護堤守法諸條文;塔山牌坊為貞節牌坊,現僅存部分牌柱牌匾;歷山古柏位於得勝村境內,樹齡800餘年,常年蔥綠繁茂,樹冠覆蔭半畝多地,樹幹五人合抱,遠看尤為壯觀。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26日,泉塘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
人口狀況
2005年末總人口60554人,其中男性32040人,女性28514人,農業人口59742人,非農業人口1712人,有侗、水、苗、回、壯、彝、白、瑤、高山、布衣族等10個少數民族人口74人,占全鎮總人口1.2‰。 52536人(2017年)。
建置沿革
1949年設泉塘鄉,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寶山、得勝兩鄉併入泉塘鎮。1949年設建國鄉,1962年建公社。1983年全縣撤公社改鄉鎮。1991年12月撤區並鄉,蜀山區的泉塘鄉、襄安區的得勝鄉、開城區的寶山鄉合併為泉塘鄉。1994年12月建國鄉從蜀山鎮劃出,與泉塘鄉劃出的寶山鄉合併成立建國鄉,泉塘鄉只轄原得勝、泉塘二個鄉。1997年12月泉塘鄉改為鎮。2002年,經縣政府批准,萬山、王垴兩村合併為王垴村,三益、南河兩村合併為三益村,泉塘街道與泉塘村合併為泉塘社區。2004年4月,建國鄉與泉塘鎮合併為新的泉塘鎮,鎮政府駐泉塘街道,轄1個社區,28個村,417個村民小組。
區域經濟
全鎮產值
2009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2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農業總產值3.5億元,同比增長6%;工業總產值3.4 億元,同比增長 18%;財政總收入 987 萬元,消 赤減債 146 萬元;完成國稅602萬元,地稅169.5 萬元;農民人 均年收入達到 6125 元,同比增長 7%。 2010年是搶抓機遇 項目建設實現重大突破的一年。
項目引進
2009年共引進項目6個,已啟動項目4個,累計引進資金7000多萬元,上交稅收700多萬元,各項經濟指標均超額完成了任務。所建項目中,重點引進的鴻瑞電子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元,現已竣工生產,預計年產值可達1.2億元,實現利稅500多萬元,安排解決就業1500人以上。東方威酒廠是一家保健食品·GMP達標企業,總投資 1800萬元,09年投資1200萬元並正式生產運營,年產值達4000萬元,可創稅收200萬元,安排就業 100多人。振宇冶金材料公司,投資800萬元,徵收原三角村閒置的副業場約13畝場地來擴大規模,生產特種 合金,到2010年產值可達 1.2 億元,新增稅收 400-500 萬 元,安排就業 80人以上。
工商業
泉塘鎮鄉鎮企業數量不多,規模不大,分布零散,發展緩慢,原有一些國有小廠大多倒閉破產,或轉制或通過拍賣租賃等形式轉歸個人經營。2005年全鎮有各類企業268家。主要從事農副產品加工和建築材料製作,工業總產值4255萬元,營業收入4207萬元,實現利潤420萬元,稅收149萬元。
農業
全鎮種植業以水稻、席草、荸薺為主。2005年,全鎮水稻種植面積75245.3畝(含複種),席草13442畝,荸薺6617畝,油菜5685畝,其它經濟作物計4113畝,全年糧食總產量39152噸,席草、荸薺、油萊的產量分別為20533噸、14325噸、1029.9噸。「八五」、「九五」、「十五」三個階段相比,種植面積逐年減少,但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幅度較大,水稻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席草、荸薺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改種為挖田養蟹的面積在「十五」中期迅速增加,「十五」末達到21000畝。2020年5月26日,泉塘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林業
全鎮山場面積共計9000畝,1999年以前全部集體粗放種植管理,林木主要品種為松樹、杉樹等低產林和少量桃樹、板栗等經果林,基本無荒山。2002年起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退耕還林面積祈雨苗圃由祈雨村投資興建,占地面積57畝,年產各類綠化樹苗20000餘棵。
畜禽水產業
2005年全鎮生豬存欄6500頭,產肉455噸,家禽養殖204500隻,出售104300隻,由於大力推行機械化作業和挖田養蟹面積的增加,以役使為目的的耕牛飼養量較少,為319頭。泉塘鎮水產養殖條件優越,是無為縣重點水產鄉鎮之一。20世紀90年代後期,挖田養蟹發展迅速,至2005年,養殖面積達27000畝,占全鎮總耕面積的44%。除此以外,還有塘口養殖、河溝養殖、攔網養殖等,2005年面積分別達到8155畝、15946畝和800畝,養殖品種以螃蟹為主,四大家魚為輔,還有其它特種水產品。2005年螃蟹總產量2662噸,魚類總產量4160噸,其它水產品產量800噸,漁業產值1.9億元。2004年10月,泉塘鎮螃蟹養殖基地通過國家農業部無公害水產品產地檢測認證。
財政金融
200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37808.76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225萬元,農業總產值10949.76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2634萬元,與1985年相比,分別增長989%、1447%、2328%和867%。各項稅收526萬元,其中國稅30萬元,地稅55萬元,農業稅4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56元,與1985年相比,增長了447%。2005年全鎮財政總收入432萬元,財政總支出428萬元。
基礎建設
集鎮建設
2004年底,省道軍二公路貫通,穿新街而過,老街道車流量減少,商業、娛樂業、服務行業逐漸移至新街兩側。新街長度800米。自2002年起,鎮政府開始加大老城的改造力度,改建老街道路和電網,加強對環境的治理,搬遷了污染較重的單位,2011年新建了住宅小區「泉塘商業街」等,改變了以往「髒、亂、差」的狀況,並着手對居民區進行了亮化,老城加新街,面積達4平方公里,人口1043人,成為泉塘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有自來水廠三座,均為民營。建國自來水廠建於2003年10月,位於郭山村,日供水500噸,受益人口4070人;泉塘自來水廠位於青龍村,2002年10月建成,日供水1200噸,受益人口7500人;泉塘鎮自來水廠初建於1994年,2004年改建後廠址由泉塘街道遷至代渡村,日供水1200噸,受益人口6000人。三座水廠有效地解決了全鎮1/3農戶的飲用水問題。泉塘鎮東有襄安集鎮,西有蜀山集鎮,這兩個集鎮的商貿經濟都較泉塘鎮繁榮,吸引了泉塘鎮東、西部地區的大量群眾。2004年,鎮政府為繁榮集貿經濟,於當年農曆二月二十四日,舉辦了首屆物資交流大會。
交通
截止2005年底,全鎮共修建鄉村砂石路146公里,道路等級四級,大都通過以工代賑、鄉村自籌、個人捐資等方式建成。縣級水泥路有2004年底建成的泉建路,總長4公里,省道二軍公路泉塘段11.2公里。
水利=
泉塘鎮東、南兩面分別是全縣的兩大水系永安河和西河,北面為花橋河,圩堤總長38050米,沿河現有四座排灌站,共建機房十二座,總裝機容量達3397千瓦,能有效地為各大圩口給排水,抗旱排澇方便快捷。2000年至2005年,通過農業綜合開發,世行貸款等項目的實施,全鎮興建改建內圩抗排站14座,開挖加固蓄水山塘18口,土方量21.2萬立方米;開挖疏理河道40公里,土方量72萬立方米,修建涵閘斗門21座。至2005年底,全鎮用於水利建設投資總額達1 560萬元,內圩及堤壩現有防洪能力達到五十年一遇的標準。
供電
全鎮有10KV線路三條,分別屬襄安llOKV變電所、蜀山35KV變電所和開城35KV變電所。總長114公里,400V線路510.6公里,總用電量為1165.3萬度,其中農業用電量為363.4萬度,工業用電量為428.9萬度,生沼用電量為345萬度,其它用電量28萬度。農電網改造一期完成14個村54個台區的改造任務,減輕農民負擔103.4萬餘元(按六年計算);二期完成15個村65個台區的改造任務,減輕農民負擔157.3萬元(按四年計算)。從2004年起執行同網同價累計減輕農民負擔341.1萬元。全鎮還有邢泉、小圩、柴山、山份4個台區沒有改造。
郵電通訊
1985至1988年,泉塘鄉郵政業務由街道綜合商店代辦。1988年9月,梁貴亭創辦泉塘郵電代辦所,安裝磁石交換機50門,受理電話和郵政報刊業務,1993年8月開通半自動長途電話,1994年9月安裝模擬程控交換機,1995年10月開通光纖傳輸數字程控交換機,同時開辦郵政儲蓄業務,1996年12月泉塘安裝全省二期移動發射塔,開通BP機業務。1997年7月,泉塘郵電代辦所由縣郵電局整體收購,改為泉塘郵電所,1998年8月郵電分營,1999年8月電信、移動分營,同年10月村村通電話,2000年7月自然村全部通電話,同年10月,泉塘電信營業樓建成使用,新裝2000門大唐數字交換機,2001年,郵政營業樓建成營業,2002年元月泉塘電信所撤銷,由蜀山電信局管理,2003年9月開辦電信寬帶業務,2005年底移動、聯通公司兩個網絡運營商為客戶提供移動電話服務,固定電話到戶數6583戶,電信業務收入264萬元。
社會事業
廣播電視
1968年成立泉塘廣播站。2000年機構改革,文化站、廣播站及有線電視台合併成立文化廣播電視站。有完備的廣播接收播出設備,每天正常播音5.5小時,實現村村通;有成套衛星電視接收設備,有線電視的經營權實現市場化運作,2005年底,有線電視用戶714戶,覆蓋全鎮8個村,互聯網設施覆蓋全境。
教育
全鎮有泉塘和建國兩所中心學校,轄初中兩所,中心小學兩所,完小17所,教學點8個,其中梅樓、大有、六連三所小學附設初中教學班。至2004年底,初中在校生3044人,入學率97%,小學在校生493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教師138名,小學教師184人。所有完小均有衛星教學收視點,設有衛星教學光盤播放室,初中有多媒體教室2個,電腦室2個,擁有電腦50台。1997年11月所有學校均通過雙基達標驗收,2004年底通過國家雙基達標復檢。所有學校均無危房。
衛生
泉塘衛生院始建於1954年,建築面積1200m,擁有病床15張。2004年區劃調整後現下轄得勝、建國、寶山三個門診部。在職職工38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執業護士4人,有300mAX線機、200mAX線機、B超、單導心電圖和檢驗設備等醫療設施,治療水平達一級乙等水平。用於衛生事業的總投入97萬元(含門診部)。全鎮計劃免疫工作穩步推進,一周歲內四苗接種率達95%,新生兒乙肝接種率95%。全鎮有28個村級衛生室,其中甲級衛生室10個,合格衛生室18個,個體診所24個,村級醫務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資格6人,執師2人。全鎮住院分娩率達60%。
計劃生育
泉塘鎮設計劃生育辦公室,下設的計生服務所,有專職保健醫生4名,擁有B超等婦科檢測設備,為全鎮育齡女婦女提供生殖保健服務。2005年底,全鎮已婚育齡婦女總數17073人,節FM育人數12023人,其中手術11956人,藥具67人,節育率70.4%,全鎮育齡夫女]流動人口4748人,登記建證4748人,登記率100%,人口出生率9.22‰,晚婚晚育率40%,人口自然增長率3.72%。 泉塘鎮地處無為縣西南,距無城25公里,是典型的農業大鎮。東與襄安鎮隔河相望,南與洪巷鄉、劉渡鎮一衣帶水,西與蜀山鎮唇齒相依,北與開城鎮遙相呼應。外圍永安河、西河兩大水系環繞東南,境內南河、十里長河貫穿其中,省道二軍公路穿鎮而過,水陸交通便捷,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全鎮總面積111平方公里,轄13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人口6.2萬,耕地面積7.1萬畝,天然水面面積1萬畝。該鎮黨委、政府始終將發展地方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放在首位,切實圍繞「工業強鎮、農業富民」這條主線,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推動全鎮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泉塘鎮注重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基礎上,形成了以河蟹、席草、荸薺為重點的三大特色農業,河蟹養殖面積為2.7萬畝,席草及荸薺種植面積各為1萬畝。2005年,農業總產值達到了3.6億元,較上年增長了37%,其中漁業總產值突破2億元大關。2005年,我鎮建成的無公害標準化河蟹生產基地,是國家農業部100個河蟹生態養殖基地之一,也是省內最大的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基地。為了達到「創建一個品牌,帶活一方經濟」為目的,我鎮於2003年註冊了「濡泉」牌河蟹商標。全鎮還成立了「河蟹養殖協會」、「席草經紀人協會」、「農資聯合協會」等6個涉農協會,強化為農服務,確保農業的全面進步。工業方面,該鎮以「泉塘工業集中區」為載體,大力發展製造業、金屬加工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並新建了以「無為縣德立金屬製品有限公司」、「榮華鬃刷製品有限公司」為重點的一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5年,該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8億元,較上年增長16%。交通方面,該鎮以開展「村村通」工程為契機,全面實現村村通油路,戶戶通砂石路。2005年,全鎮5個村的油路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總里程為21公里。預計在未來的三年內,全鎮將實現「村村通,戶戶通」。其他方面,該鎮注重引導發展勞務經濟,2005年全鎮勞務輸出人員2萬餘人,從事的主要是建築業、飲食業和服裝銷售業。2005年,全鎮非農戶固定資產投入4326萬元,較上年增長43.5%;農民人均純收入淨增長470元,達到2870元,增長率為31%;農民家庭兼營工業產值為577萬元,較上年增長26%。在2005年全縣鄉鎮經濟運行考評中,泉塘鎮位居第六。泉塘原名霞塘,相傳很久以前月牙山阻止老龍到天河取水,老龍一怒之下把月牙噴毀半截,後來老百姓深恐老龍又來惹禍,特意為龍築了一口井,名為龍口井,傍側掘了一口塘為白水塘,因白水塘常年不斷噴湧出一股泉水,故而霞塘又改名為泉塘。泉塘街道原貌是一座長形丘陵,俞、王、宋為大姓,相傳俞、王宋三姓從江西婺源逃難至此,俞姓先到,王、宋相繼趕到,經過推讓,承認以俞姓為首就地落戶,王姓至漢王金椏樹安根,惟獨姓宋的移到潘家寺院不立足。那時遊民所到之處,插草為標,捕魚為業,就這樣世代沿襲至今。泉塘歷史悠久,現保存較好的歷史古籍有,漢王歷山伍菱角山古墓,大碑村圩堤奉憲示碑,普潤寺,錢家老井,街道土地菩薩浮雕等。泉塘屬革命老區,皖北新四軍曾活動於祈雨山脈一帶,史書上記載的有徐山戰鬥。泉塘鍾靈毓秀,山水相宜,西河、永安河三面環抱,祈雨山、寶山、郭巨山點綴其間,十里長河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其中。今日泉塘,農業豐饒,農民富庶,已形成螃蟹、荸薺、席草三大農業產業基地,近三萬畝生態河蟹養殖基地已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全國重點創建的一百個生態養殖示範區之一,所產的「濡泉」牌河蟹個大體肥,鰲豐殼滿,肚白膏黃,鮮美無比,泉塘螃蟹甲安徽;萬畝優質荸薺種植,所產荸薺果大色紅,汁多味甜,脆嫩爽口;萬畝優質席草種植,所產席草色綠柔韌,舒爽收汗,清香宜人,「天成」牌草蓆已走向千家萬戶。優勢農業產業成為泉塘特色,帶動了一主經濟,富裕了一方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