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法蘭茲二世(德語:Franz II.,1547年8月10日-1619年7月2日),薩克森-勞恩堡公爵,1581年至1619年在位,基督教德國信義宗教徒。

在君士坦丁時代[1]之前,羅馬還不是基督教中心。更古老、更廣大的基督教地區在北非和近東的大城市,如亞歷山大港[2]和安條克。

目錄

簡介

1574年,法蘭茲與瑪格扎塔·波莫斯卡結婚,兩人共有2子2女:

瑪麗(1576年—1625年)

奧古斯特(1577年—1656年)

菲利普(1578年—1605年)

卡塔里娜(1580年—1611年)

瑪格扎塔於1581年去世。隔年,法蘭茲與不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的瑪麗亞結婚,兩人共有六個兒子:

法蘭茲·尤里烏斯(1584年—1634年)

尤里烏斯·海因里希(1586年—1665年)

法蘭茲·卡爾(1594年—1660年)

魯道夫·馬克西米利安(1596年—1647年)

法蘭茲·阿爾布雷希特(1598年—1642年)

法蘭茲·海因里希(1604年—1658年)

信義宗

信義宗,或稱路德宗(德語:Evangelisch-lutherische Kirchen,英語:Lutheranism),也稱信義會、路德會、路德教派,為基督新教宗派之一,源自16世紀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為革新天主教會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其神學思想成為改革運動的象徵。運動推行期間路德支持者雖與教宗及當時德國境內親聖座勢力發生各類衝突,但信義宗接受大公教會公認的三大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亞他拿修信經》。1580年,包括三大信經、《奧斯堡信條》、《奧斯堡信條辯護論》、《施馬加登信條》、《論教宗權與首位》、《路德大探題》、《路德小探題》和《協和信條》等認信文獻在內的《協同書》為信義宗教義奠下理論基礎。

信義宗教會強調「因信稱義」,認為罪人單單藉上帝所賜的信心信靠耶穌基督而得救,是完全出於上帝恩典,而不是出於人的善功、行為,這有別於羅馬天主教東正教認為人要蒙恩得救除信心外亦必須加上足夠的善功(「補贖」)之教義 。另外,信義宗認為聖經是信徒信仰生活唯一權威,否定天主教等關於聖經與教會傳統具同等地位的教導。與很多新教改革宗教會不同,信義宗保留許多大公教會禮儀和習俗 ,更強調教會聖餐和洗禮的重要性,認為這兩個聖禮與聖經中的福音信息一樣,都是上帝祝福人、向人施恩典的工具。

現時全球約有8000萬至1億信義宗信徒,當中最大的國際性教會組織世界信義宗聯會(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於1947年成立。1993年,另外兩個國際性組織,國際路德會(International Lutheran Council)與世界路德宗認信聯會(Confessional Evangelical Lutheran Conference)亦相繼成立。

視頻

法蘭茲二世 相關視頻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_卡羅爾—極富人性的教宗
希望的門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一生

參考文獻